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 > 正文

四川射洪桅杆村新农村建设见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9日18:42 新华网

  新华网成都3月29日电 风景这边独好——四川射洪县瞿河乡桅杆村新农村建设见闻

  记者杨三军

  阳春三月的四川省射洪县瞿河乡桅杆村,麦苗青青,菜花金黄。

  这个位于川中丘陵地带的村庄,共有502户、1784人,人均耕地不足0.8亩。制种、果树、养殖、劳务输出,是村民四个主要收入来源。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460元。记者日前走进桅杆村,到处可以感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清新气息。桅杆村村委会办公室就建在村边,这里也是村里的科技书屋及文化活动室所在地。村委会办公室旁边是一个敬老院,是由闲置的原村小改造而成的,里面住着24位老人,其中有18位五保户和孤寡老人,还有托养的6位子女在外务工的老人。

  敬老院内有活动室、健身器材,老人们有的在下棋,有的在看电视,有的聚在一起晒太阳、摆“龙门阵”,有说有笑,其乐融融。记者注意到院子里种着莴笋、油菜等蔬菜,还养着两头大肥猪。84岁的五保户老人朱定能告诉记者,这些都是他们自己种的,一来可以活动活动筋骨,二来种了自己吃。“这菜绝对不撒化肥和农药!”老人笑着说。

  70岁的涂正国老人是“托养者”之一。他说:“儿女常年在外打工,自己在家没人照顾,也闷得慌。儿女们每月出300元钱把他托养在敬老院里,这里有吃喝有住,和老年人在一起也有话说,儿女们在外很放心。”

  离敬老院不足五十米的地方,就是桅杆村卫生站。三间房子分别为诊室、药房、治疗室,屋内屋外,干干净净。诊室门上挂着“射洪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村级定点机构”的牌子。行医已有二十多年的村医邓锦钦告诉记者,村里96%的农户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小病可以不出村。

  村卫生站房屋的外墙上“2006年桅杆村小额信贷信用等级评定结果公示栏”内,户主名、信用等级、可贷款限额,清清楚楚,一目了然。桅杆村党支部书记李林介绍说:“根据不同信用等级,村民可以在乡信用社贷款2000元至2万元,而且无需抵押和担保,只凭身份证及信用证就行。”

  桅杆村约八成的农户都住进了楼房,一幢幢二层小楼坐落在青青田野上、掩映在茂林修竹间,分外醒目。把各家各户连接在一起的,是一条条平整的乡村水泥路。记者采访时,已到了做午饭时间,奇怪的是,四处望去却看不到农村那最常见的袅袅炊烟。记者随意走进一户--6组村民杨成文家,很快找到了答案。女主人林文碧把记者带进了厨房,她打开气阀、轻拨开关,沼气淡蓝色的火苗就燃了起来。“我一家四口人,用沼气做饭足够了,既干净、又便宜,再不用像以前烧柴时那样烟熏火燎的了,还可以用来洗澡。”言语间,这位朴实的农村妇女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家每年都要出栏10头以上肥猪,卫生厕所及猪圈的排污管通着沼气池,沼气用来做饭、洗澡、点灯,沼液用来肥田、种果树。现在有个时髦词叫‘循环经济’,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杨成文插话道。

  杨成文家隔壁一户的女主人叫龙萍,一家5口人只有她一个人在家。“其他人都经过培训后出去打工了,修这楼的钱有一大半都是打工挣来的。” 指着自家的小洋楼,龙萍不无自豪地说:“这些年国家政策好,农民种田不交税,国家还倒给钱(指粮食直补及良种补贴等)。村干部带领大伙修路、打井、建沼气池,家家户户水、电、气、光纤、电话……啥子都有了,跟城里人生活差不多。”

  “老有所养,壮有所为,少有所教,困有所济,病有所医,村有水泥路,家有沼气池,户有卫生井。”这幅农房墙上的标语概括了桅杆村的现状。它让记者感慨不已:论经济发展水平及农民的富裕程度,别说是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农村相比,就算在四川,比桅杆村富裕的村子也有很多。但是,若讲和谐,“风景这边独好”。

  结束采访时,射洪县委宣传部的一位同志告诉记者,四川省委书记张学忠来这里看过以后,颇有感触地评价说:“桅杆村让人觉得是一个很温馨、很安定、很和谐的基层社会。”(完)

  相关新闻:

  相关专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