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康晓光:公众参与不等于解决公众利益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31日11:27 中国新闻周刊
康晓光:公众参与不等于解决公众利益问题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康晓光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提要] 公众参与并不等于解决公众利益问题。现实政治经济运行的逻辑是强者生存,道德对人的行为已经不起任何约束作用,因此,弱势群体利益受损是改革必然的结果。要改变这一现实,唯有重建这个时代的道德文化。

  公众参与并不等于解决公众利益问题

  在今天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们提出公众参与,可能是因为大家有一种共识,即认为公众参与是一个好的事情,公众参与可以解决问题,但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谈谈我的看法。

  “公众参与”的核心问题是“弱势群体的权利与利益能不能得到表达和维护”,江平教授认为增加公众参与的途径可以改善这一问题,而我没有这么乐观,我认为公众参了并不等于公众利益的问题得到解决。

  江平教授提出了三种公众参与的方式,民意代表、非政府组织和精英代表,它们只是西方民主制度下比表达民意的一种工具,但在中国的现实逻辑之下,这种工具更容易被强势集团所掌握。因为既然穷人可以用它来表达自己的利益,富人也同样可以用来表达他们的利益,而且可能表达得更好。

  我们可以看到:首先,民意代表的机制,这是需要选举的,否则代表无从产生。而且农民选出来的民意代表并不一定就代表农民的利益。

  其次,非政府组织,这是社会集团捍卫自己权利的工具,弱者会用强者同样会用,而且强者会用得更到位。不要说我拿出了一个工具,给了弱者可以用了,就认为可以公正了,那不一定。中国的现实是,在有限的权利开放的背景下,不同的群体利用权利的时候是不完全一样的,权利也是不平等的开放的。这种工具在有限的权利开放的背景下,反而会进一步加剧这种不平等。

  再次,精英代表。精英不是什么天使,精英自私的程度不比任何人差。精英可以代表弱者的利益,但精英更容易代表自己的利益。

  因此我认为,以上这些多党制普选、民意代表、非政府组织与精英代表,这些都是西方我们所谓民主制度下的基本的民意表达的工具。但有了这么一套东西,在当前中国环境下,不见得工人农民他们的利益就会变得更好。

  现实政治经济运行的逻辑是强者生存,改变现实,唯有重建道德文化

  我认为,今天现实中弱势群体的利益受到损失,并不是改革所造成的失误,而是一些不可避免的结构性的力量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要看清这个问题,需要我们首先认清改革的逻辑是什么,这个问题是需要思考的。我认为当今现实政治经济运行的逻辑是一切格局都是由力量所决定,强者的利益往往优先于弱者得到实现。在这一逻辑下,道德对人的行为已经起不到任何约束作用,这个社会最大的问题是道义感的缺失。

  因此要真正解决弱势群体的利益问题,最重要的我认为还在于要重建这个时代的道德文化,否则的话别的都无从谈起。至于是否能通过搞个公众参与来改变现实,公众参与是不是就有那么几种形式,我认为这些只是我们所面对的问题,不要把问题当成答案。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