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老学长无量先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7日10:01 上海交通大学网站 | |||||||||
潇洒不拘真名——老学长无量先生生前二三事 谢无量( 1884?/FONT>1964 ),四川乐至人,原名澄,号希范,字无量。曾入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特班,与李叔同、黄炎培、胡仁源等同窗学习,时年不满二十岁。生前曾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擅长于中国文学史、古代词研究及书法,著有《中国大文学史》、《诗经研究》、《中国哲学史》、《诗学入门
甘当革命庇护伞 上个世纪的中国,革命风潮一浪高过一浪。辛亥革命爆发后,无量先生虽身为学者,对革命亦寄予了极大的同情。他与同盟会的杨庶堪、熊克武、谢持等人素有往来。有一天,孙中山接见了这位久闻其名的青年才俊,以优礼相待,并命儿子孙科跟从无量先生学诗文。孙中山的这一安排名为让儿子学诗,实则为了掩人耳目,减少外人的注意。无量先生本来就对革命心存好感,便乐得做了一回革命的“保护伞”,且因此终身没有加入同盟会和国民党,成为当时著名的“超然派”。 卖寿文出门不认 抗战胜利后,举国欢腾,全民振奋。然而战争却留下了累累创伤,由于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人民大众仍生活在困苦之中。无量先生的生活也常常陷于困顿。这一年,蒋介石准备在重庆大摆酒宴,庆祝寿辰。当时无量先生人在四川,蒋介石便示意空军负责人周至柔请先生为其作寿文。一开始,无量先生支支吾吾地应付了事。见其态度不清不楚,周马上敬奉三亿元润笔费,出价之高,在任何文稿之上(先生常卖文字度日)。由于生活窘迫,经济拮据至举债累累,先生遂答应撰文。于是将蒋介石办黄埔军校、北伐战争及抗日战争三件事写入寿文。文稿抄送蒋介石看后,蒋大为赞赏。周至柔见委员长对寿文如此看重,又如此高兴,对于正式誊写礼请何人更不敢造次,惟恐不合蒋意而引祸上身,只好再行请示。蒋说:“谢先生是大写家,就请他本人写。”随后周至柔再次拜见无量先生,转达了蒋介石之意,先生以不能作楷书为由予以拒绝。在周至柔又敬献两亿元作为写寿屏润笔费后,先生才为蒋作书。为蒋书写寿文所得,先生还债之余,生活也应付自如了。对于此事,先生曾笑着对朋友这样说:“他事出钱买寿文,我是出门不认。大家都在做生意,商场上往来,照例如此。”不知道如果蒋介石听了这话会做何感想? 晚年幸晤毛泽东 解放后,五千年古国迎来了新生。 政协全国委员会开幕,无量先生作为特邀委员赴京参加。在北京,他受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回川后,他对友人说:“平生得到两大领袖的礼貌待遇,早年得见 孙中山先生,晚年又能亲与毛主席在一起,觉得自己很幸运!”又说:“毛主席问我诗学得是哪一家?写字学的谁人?我一时答对不出来。今后真该要好好地专学一家了。”后来他与毛主席的合影照在画报上刊登出来,无量先生视为莫大的荣耀。 晚年的无量先生由成都迁居北京。进京后,先生老而弥笃,治学更加勤奋,还自学俄语,很快就能阅读原版书报。离川赴京时他曾作诗留别蜀中友人: 杯酒从容惬素襟,还乡不觉二毛侵。 余生尚有观周日,远别难为去鲁心。 邛竹一枝扶蹇步,秋光千里送微吟。 山川草木怀新意,他日重逢感倍亲! 诗中可见其对新中国、对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无限热爱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