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上海交大的诞生和选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7日14:47 上海交通大学网站

  今天,当我们从不同的学校大门踏上上海交大徐汇校区这同一块土地上时,扑入眼帘的,是一座座风格迥然不同的建筑,一片片卓然并置、杂然铺陈的景物。也许我们早已司空见惯于这同一个校园中百余年建筑错综复杂的时代层次,以及寻常生活和重大事件所留下的斑驳的历史印痕。

  然而,我们依然感叹这片土地的神奇。

  19世纪末,作为上海交大前身的南洋公学同黄海之滨的北洋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等新式学堂一起,使中国几千年的教育史发生了历史的根本转向。以后的一百年,挽东海和长江之要津的近代上海的西南隅徐家汇交大校区从中国传统风格的一桥、一门和几间民房开始,到西洋风格的中院、上院、下院、图书馆和总办公厅,再到现代风格的包兆龙图书馆、浩然高科和机械楼……从校园历史年轮漾起的层层涟漪中,我们依稀看到的是盛宣怀、唐文治、李恭卓、钱学森、李叔同、林同炎等人的身影,和交大师

  生励志图强、服务社会、治国平天下的豪情。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上海交通大学,其已经给予和应该给予社会的,从其肇始之日起就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育”二字了。

  作为中国新教育体系之一的上海交通大学,诞生于世纪末新旧思想杂陈、满清政府风雨飘摇的年代。而新时代第一个阶段的肇始则可追溯到15和16世纪。这个时代是人们从大陆到大陆的探索转变为从大陆到海洋的探索的伟大的转折点。哥伦布和麦哲伦可以说是那个时代人类思想行为倾向性的代表,其直接的社会反映就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兴起。17世纪到18、19世纪可以说是第二个阶段。这个时代目睹了世界上最后两块未知大陆澳洲和南美洲的发现,所有大陆和海洋地图的绘制。科学体系的建立、工业革命的兴起以及遍布世界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是这个时代最引人注目的宏大事件。可以说,这个阶段是以土地为中心的封建制度的终结。第三个阶段,即20世纪,代表了人类历史上最雄心勃勃的探索——对太空和深海的征服,人类第一次得以摆脱大地的引力、从太空中反观这个海洋面积占有四分之三的蓝色的“地球”。([美]文森特.V.德索马〈探索

火星与星际空间〉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1月,第7页)通过对人类自身和社会制度的狂热试验以及信息交往全球网络的建立,由此奠定了现代社会的基础和世界格局的雏形。

  中国新一代的大学正是上述海洋文明阶段中后期的产物。反过来说,当以土地文明为表征的东方古国骤然面对世界海洋文明的“千年未有之变局”时,作为中国文化主流的教育体制的新变体也必将发生在文化中心的内部和中西文明冲突交汇带的东南沿海一带。中国新的高等教育预示着中国新的大学精神,她应运而生,但却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和完善的制度上的保证。在封建文化的汪洋大海和租界制度的狭缝中更象是数叶孤舟,随风飘摇。早期的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和

北京大学等学校,校址几经变迁。然而位于上海徐家汇的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其校址却百余年来任风雨如磐而巍然不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意外的奇迹。

  这要提及交大徐汇校区当初的选址。早期的置地事由和踏勘选址的内情现已无从稽查,但从上海一埠早期发展的交通情况和行政分布关系来看,徐汇校区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则是显而易见:1.上海交大虽隶属于官方却并不设于上海县城狭促的老城厢;2.南洋公学虽属洋务但和纷乱的租界无关;3.上海交大以工科实业为主体的办学内容和上海以工业金融贸易为主体的城市特质之间有着内在的契合和并行发展的依存性。以上三点保证了上海交大体制从属关系上的灵活性。不存在生死问题;避开商业导致的地价变更,不存在校址校舍被侵问题;上海丰殷的工业经济文化土壤供给了上海交大足够的养分,实无必要它迁。这样一种校园和社会(所在城市)的若即若离的关系正是现代大学定位和大学精神的较理想的模式。

  当时的徐家汇是镇的格局,久为徐光启家族后人的聚居地,和法国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基地之一。地望上和数公里之外的龙华寺遥遥相对,位于环境幽静的法租界的西南边缘。交通上有连接黄浦江(肇家浜)和苏州河(法华泾)的两条水泾在此交汇,沿河有两条因和太平军交战而修建的碎石军路与上海、老城相通连(即后来的华山路和徐家汇路)。(《老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2.第422页)徐汇人口万户,多半数依附教会,法国拉丁文化盛行(朱时可“徐汇旧事”《友声》71期第16页),兼之水网纵横、桑田千亩,如需从市区到这里,大抵须越陌度阡而来。官方初在此乡间置地280亩,是如世外桃源一般。正是由于当初的远见,上海交通大学才得以保持了一百多年来的校址的不动性。

  对于今天的交大来说,这种校区的不动性无疑是一笔极其丰厚的历史遗产:正是由于这种空间的不动性,使得上海交大的文化历史传统得以不间断的演绎和积累,使得我们得以时时领受到旧有建筑默然传达的历史信息,使得后来的学子得以直观地感悟到交大之所以是交大的独到的精神所在。

  今天,人类的文明已经又前行到一个新的生命、思维、宇宙本体和太空探索时代。交大的新校区也将另辟新壤。在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面前,新一代的交大同仁又将怎样给后人留下令人值得追忆的历史和未来?过去的交大留下的一片历史的建筑群所展示的已不仅仅是一种风格,其中曾经发生的寻常和重大的史实或许能使我们在过去和未来的把握上领悟到可资借镜的经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