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环保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保 > 沙尘暴专题 > 正文

一块被温家宝总理批示5次的绿洲(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0日10:15 中国气象影视信息网

  17年后,此地再无绿洲?

  “1980年代中期,中国科学院专家曾对民勤的生态进行调查。”常厚春说,“在调查报告的初稿中有这样的描述:如果不加整治,民勤会在21世纪初消失。”

  这一结论已经被民勤官方及中国学界基本认可。中国科学院研究员陈广庭近日对媒体
预言了一个更为准确的数字:“按现在的情况发展下去,这片绿洲的生命可能不到17年。”

  为了生活与灌溉,人们开始抽取地下水。但又一次水危机突现——1970年代末,打两米左右的“土井”就能提水浇地;1980年代中叶变成了10余米深的“锅锥井”;而在今天,取水已达地下25米。

  “但从25米处取上来的水,连牛都不喝,也不能浇灌庄稼。”中渠乡村民罗河业说。

  于是,机井被打到了地下300米,只有那里才有甜水涌出。“这是史前古水呀!”常厚春叹息道,“它形成于二叠纪、三叠纪,不可能再生,是我们最后的防线。”

  县环保局有关专家称,民勤地下水超量开采约为4.3亿立方米。

  身处大城市的人,很难想象民勤农民吃水的艰难。每月逢五的日子,他们才能从院中的管子里接一次水,但给水的时间绝不超过半个小时。他们待客的最高礼节是为客人打净水洗手,这里的水比油贵。

  没有水,再坚强的植物也不可能存活。

  最先消失的是胡杨——一种被称为“三百年不死”的植物,秋天,迷人的金黄色叶子会挂满树梢。而后是沙枣树,继而是白茨、红柳。

  “最让人心痛的是柴弯的消失。”李玉寿说,“柴弯不是植物,而是一个群落,相当于一条隔离带。它们被栽种在农田边缘,是防风固沙最好的工具。”李玉寿说,当年,那些看守柴弯的老人们被称为“柴夫”,他们哼着小曲,用鞭子驱赶着前来偷食的羊群。

  绿色的柴弯已经消失了。没有了植被的约束,尘土轻易就飘入空气,飘向远方;沙漠也从潘多拉的盒子中跳了出来,不停地向县城进发……

  风是沙土的帮凶。民勤的年均风沙日为139天,8级以上大风日29天,最大风力为11级、风速每秒25米。借助风的伟力,民勤土也被吹遍天下。

  沙尘暴来临时,会掀翻汽车,把白天瞬间变成黑夜,让屋子中灯光只剩下一圈黄晕。把棉花、瓜果打得七零八落,甚至一度夺去了数名小学生的生命。这样的日子,民勤每年平均要经历37次。

  决不能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1990年代后期,当漫漫沙尘飘过中南海后,中科院专家带着采集的沙土样本西行寻觅,最终把民勤定为中国沙尘暴“四大策源地”之首。而后,有日本专家提出警告:如果沙尘暴的源头不能根治,黄沙最终将飘到西湖上空。

  于是,大量的来自北京的记者云集民勤。他们在关注着这里的沙尘暴、这里的水、这里的沙漠和土壤。当新华社的《动态清样》送达温家宝后,时任副总理的他批示: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从副总理到总理,温家宝对民勤的批示共有五次。“这与本届政府提倡的‘

科学发展观’及‘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有很大关系。”一位民勤干部说,“最后的批示把重点放在了‘如何保护民勤生态’的问题上。”

  目前,当地官方与民间对此问题已经基本达成共识——补水,是解决土地沙化、阻止大漠侵袭的惟一手段。

  2004年,民勤县关闭了110多口机井,以减少地下水的开采,尽管每口井可以为2000多人提供水源。另一项与农民关系密切的政令是:禁止在路边及沙地牧羊,以保护植被。

  事实上,除了关闭机井,目前民勤每年调入的黄河水已经达6000万立方米。李玉寿认为:只要民勤年地表水流入量超过3亿立方米,其生态在两年内就能恢复。

  红崖山水库旁,一块巨大的牌子上描述了民勤人的努力——(北部湖区)“退耕还林、种草养畜、结构调整、移民收缩、劳动力转移”;全县计划在自2000年起的五年内“退耕25万亩,种草25万亩,衬渠4000公里,把粮(食)、经(济作物)、草的种植比例调整为40∶30∶30”;目前,这个目标已经完成了“退耕19万亩,种草22万亩,衬渠769公里,种植比例达到35∶41∶24”。

[上一页] [1] [2]

  相关专题:沙尘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