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宝贝带你徒步去墨脱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0日15:54 新世纪周刊 | |||||||||
晓黎 “看到此书,我担心华文写作版图,又失去一块” 当一个人失去支撑点,容易被这样的
文字诱惑。《莲花》在这个时刻给了我打击,生命的打击。在那里,我们终于要远离人群,所有遇人都如草芥,风一 吹,便可以飞走,他们都曾让你不停蜕变,这一刻,却都隐入黑暗里,去了。你将孤身前往。 去往西藏,可以找到生死的证据.对没有去过的人,这是一个多么仓皇滥觞的未来依托,却在天天的打发里逐渐风干 成一个乏味无力量的期待,人已经皱了。其实,去往西藏,远不是解决生命疑问的办法。活着,是混沌还是清醒,是真实还是 犹疑,每一刻都成问题。 不必在这里总结小说涉及到的故事,故事你自会看到,并有自己的看法。善生与内河,生命两极,他们发生的故事情 节并不真的重要,对我而言.这样的故事无论是比比皆是还是凤毛麟角,都无关紧要,善生经过怎样的旅程去和另一界的内河 相见,也是一样,反正旅程终归是艰难痛楚,而最终结束。我们只是要不断关照自己在这一世唯一的旅程,询问它的需求和目 的,努力寻找支撑点,让自己捕捉到可以面对的力量。在这样的情境下,善生和内河的故事以及墨脱的一路泥泞都只成为背景 和象征。 一个人心的取向从头到尾会是一条完整的路径,波折周转,绵延各种景致,滋生许多枝蔓,然后在某个地方戛然而止 ,突然开阔或空旷。只是面朝的方向或许不同。它必定带着个体来临时天赋的倾向,拖曳着一路,不断消解和培养,并一直保 有内心里的自我痕迹。痕迹不断延伸,向自我希望的完满方向生长,这是习性所致,就像葵花向阳,河流入海.因为渴望生命 的完全真实,很多所遇已与自己毫不相关,而另一些则逐渐关系重大。它是不断地修改整理,而不是一路抹杀.如果你一直在 生命的修修补补里改变自己,未间断疑问,<莲花>会举重若轻地加上一阵风,未必带来影响,但风过后,总需要些整理工作 。 安妮宝贝在小说最后提到每一个体对同一文字的误读,这是必然吧,甚至不能指望殊途同归。我可以想象作者一路上 看到并写就的笔记。它们在碎纸片上曾经是随笔,现在穿插在故事里,倒成为最终的主力,和现状的我不断碰撞,如果不是这 样,可能我会与安妮宝贝的文字擦身而过。现在,我却会反复阅读它,并盼望补齐五万多字、有雅鲁藏布江和墨脱照片的成书 出版.未去往西藏的人对那里的期求不同,已去往西藏的人留下的读本也不同。安妮宝贝真的徒步到达了墨脱,因此我们可以 信赖她的真实与传达,思考与蜕变。这也是<莲花>的力量所在。 《莲花》安妮宝贝著作家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