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江西崛起六大软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0日17:17 江西商报

  2月12日,是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难以忘怀的日子。

  五年前的这一天,刚刚上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的孟建柱,在江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的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为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的崛起而奋斗”的战略目标。这也是“中部崛起”在官方层面的首次公开表述。

  “这个战略无疑是对的,也特别明确,但江西与中部其他省份相比仍然形势严峻。”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秘书长陈耀教授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近几年,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到2004年,江西地区生产总值达3500亿元,超过“十五”计划预期目标500亿元;外资项目数、合同外资、实际利用外资3项指标在中部六省位居第一。

  在一系列辉煌的成绩面前,我们再冷静的思考一下,江西真的已经崛起了吗?江西是否已经在中部崛起中先行一步?

  老表还是小老弟

  尽管江西这几年发展较快,具备了一定发展的基础和潜质,但是,其经济总量依然偏低,人均水平也较低,尤其是基础弱、发展后劲和内在增长动力不足的局面未根本改变,欠发达地区的地位依然没有改变。

  如2004年,江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以及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无论是绝对值还是增长速度,在中部六省中都是小老弟,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只相当于河南的1/4,安徽的3/5弱。

  三农问题需长治

  首先是粮食问题。尽管江西是全国仅有的两个自建国以来从不间断地向国家输送粮食的省份之一,但是对于发展农业,江西既没有绝对优势,也没有比较优势。江西的耕地面积在全国列倒数第十,仅相当于黑龙江的25.4%,在中部六省中则是最后一位;而且红壤地力差,是一种典型的用高投入在贫瘠的土地上生产粮食的不合算的方式;另外由于长期以来缺乏投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水平很低,发展农业的效益十分低下。尽管如此,江西各级政府的粮食导向政策却一直十分强势,加上国家长期以来实行“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发展政策,致使江西陷入了“种粮越多,吃亏越大,经济社会发展越慢”的恶性循环。

  其次是农村问题,由于财力有限,以及历史欠帐太多,广大农村社会发展十分落后。

  再次是农民问题。江西65%的人口在农村,1000余万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安置,全省每年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在500万人以上,这些农民的文化程度都不高,大多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而且素质普遍偏低。

  能源大省缺能源

  江西的水利、森林、有色金属等资源在全国都是排的上号的。然而,随着现代经济,尤其是现代工业的发展,已经出现了能源紧张的局面。

  江西的煤炭年产量只有1200万吨,且资源日益枯竭,油气资源甚微,2003年,江西从省外调煤1888.89万吨,石油482.29万吨;水力资源开发潜力有限,能源供给形式较为严峻。由于长期缺乏建设资金,电网建设存在总装机容量不足,高压电网覆盖面小,稳定水平低,配网薄弱等诸多问题。

  江西虽然具有有色金属、贵重金属和稀有金属的资源优势,但发展大规模现代工业的基础性资源比较缺乏,如铁矿资源少、铝矿罕见、铜矿品位低等,原材料短缺将可能成为制约江西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刀切”的制约

  近两年来,为保持国家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中央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和干预越来越频繁,干预程度和深度也是前所未有。

  但是,目前的宏观调控方式在某些方面仍是“一刀切”,没有区别不同的区域发展差异和具体的省情实际,有其不当的一面。由于江西发展水平低,自身财力有限,全省社会投资严重不足,而长期以来国家对江西的投入也相当有限,致使自解放以来江西的全社会固定资产一直较全国平均水平低二十多个百分点。

  近年来,江西的投资水平有了一定的起色,但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却通过控制项目和投资,硬生生地将江西这种良好的态势压了下来。

  环境改善有差距

  从硬环境看,重大的工业项目少对江西发展的制约是明显的,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改善的余地仍很大,如江苏的高速公路就比江西多1000公里。

  从软环境看,我们省还存在只能转变未到位、企业交易成本高的实际情况,此外,产业集群条件差、产业配套能力弱,尤其是金融业等现代生产型服务业发展滞后。

  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首先是教育事业发展滞后。江西的教育落后主要是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农村教育等方面:如今全省没有一所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寥寥无几。

  其次是科技事业发展水平不高,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滞后;再次是卫生事业发展较为落后。

  江西经济发展的优势、机遇

  区位优势加产业转移

  江西地处中部,承东启西,贯通南北,既处于长江经济带和京九经济带的中心腹地,又是唯一同时毗邻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经济区的省份,地理位置较为优越,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

  随着我省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泛珠江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的实施,尤其是随着沿海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及其资源、能源限制的日益突出,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速度与进程进一步加快,江西经济将日益融入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经济圈。

  国家宏观政策调整

  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家先后在东部沿海地区、西部以及老东北进行改革发展,这些区域也得到了更多的国家政策和财力支持,区域经济已经形成对中部夹击的发展态势,“中部塌陷”已形成发展速度和发展政策的“双重塌陷”之势。

  所幸的是,国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连续三年,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到了“促进中部崛起”,今年三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更是专门召开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而且据有关人士透露,“促进中部崛起的若干意见”也将作为纲领性文件即将出台。国家对中部地区将给予更多的关注,宏观政策将会较以往更多地考虑中部地区的利益,这也是江西实现崛起的重要机遇。

  资源与成本优势

  江西地处“两洲一区”共同的腹地,与沿海相比在资源和成本上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首先是矿产资源特别是有色金属储量丰富,号称“五朵金花”的金、银、铜、稀土和钨等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其次是江西的旅游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60%,生态环境好,是沿海地区的“后花园”。再次,江西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相对宽裕。最后,与沿海相比,江西具有经济成本梯度差的优势。除水和土地成本相对较低外,劳动力成本也较低。如,在江西修告诉公路的每公里造价仅需2000万元,而沿海一些省市则需要4000万元,甚至更高;修建标准厂房每平方米江西仅需350元,沿海地区则要翻番。

  后发优势

  作为欠发达地区,一方面要通过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教训,可以少走弯路,通过“拿来主义”,吸收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引进其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资金和人才,乃至先进的制度、理念来促进本地区的发展,都是欠发达地区独有的后发优势。

  工业化中期的争论

  2004年末,江西有关部门就披露出一条重要信息:江西已经进入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哈佛大学教授H•钱纳里所定义的工业化中期阶段。

  江西真的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吗?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调研处处长、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陈石俊在当年接受

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却表明了不同的看法:这个判断是值得商榷的,工业化是一个连续推进的过程,人为划分的阶段也是前后接续的,前一阶段的后期和后一阶段的前期本无明显的变化,更无质的跳跃。“我更倾向江西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前期”。

  事实上,全国在1990年代后期就已进入工业化中期,中部地区基本上都是农业大省,工业化水平低,目前第一产业在GDP的比重大都高于全国水平,而江西在中部6省中又最高。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增速,江西虽然达到25.88%,位居第一,但江西的绝对额与安徽相差424亿元,与山西相差564亿元,只有安徽、山西、湖南的一半左右,湖北、河南的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导陈耀、江西师大教授罗来武等专家也认为,江西进入的还只是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前期。

  陈耀认为,江西要在工业化过程中实现中部崛起,还有一段路要走。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