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全国牙防组认证”遭质疑专题 > 正文

公众对卫生部就全国牙防组事件的回应不太满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2日08:28 法制日报

  专家建议

  □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形成法律规范

  □严格认证技术规范和标准的制定

  □加强部门协调上下协调行业协调

  王永超

  4月10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公开对“牙防组事件”表态。

  这一表态是针对前不久全国牙防组负责人承认“我们不具有认证资格”而做出的。至此,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十余年威信的一个“权威”机构轰然倒地。

  圣象地板宣称“通过了中国、日本抗菌协会双认证”,而中国抗菌材料及制品行业协会并不具备认证资格……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消费者对商品信任程度的认证,在一波又一波“忽悠”消费者的事件发生后,给消费者留下了不那么牢靠的印象。

  权威表态专家组织责任功能需进一步明确

  4月10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在谈到“牙防组事件”时表示,根据国家现行的有关规定,卫生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进一步明确有关专家组织的责任和功能。

  此前,全国牙防组副组长张博学对媒体的解释是,牙防组是“卫生部领导下专家参与创建的口腔保健专业技术指导机构”,既不具有法人资格,也不是认证机构,没有“通常意义上”的认证资格,与经国家批准的“法定认证”不是一回事。

  毛群安说,牙防组是1988年12月卫生部批准成立的口腔专业技术指导组织。它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卫生部制定关于牙病防治工作和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的规划,组织协调牙病防治工作和开展一些学术交流工作。对于卫生部委托它所做的工作,在经费上会给予帮助。作为一个技术性的组织,它又是由几方面不同的人员和不同单位的专家组成的组织。

  公众对这样的回应显然不太满意。

  于去年对“全国牙防组”提起诉讼的清华大学法学博士李刚说,认证在国际上通行的定义是:由可以充分信任的第三方证实某一经鉴定的产品或服务符合特定标准或规范性文件的活动。举例来说,对第一方(供方)生产的产品,第二方(需方或买方)无法判定其品质是否合格,而由第三方来判定。第三方既要对第一方负责,又要对第二方负责,不偏不倚,出具的证明要能获得双方的信任,这样的活动就叫做“认证”。也就是说,认证结果必须是客观、可信的。而前提则是认证机构可以充分信任。如果这个机构本身就没有认证资格,同时还收了被认证企业的钱,它的认证您还能信吗?

  市场调查认证五花八门闪了消费者的眼

  笔者发现,其实,不规范认证的现象在许多领域都存在。

  4月11日上午,笔者对北京市场空调认证作了一个小调查,结果发现,现在空调市场存在一定的认证“浮夸风”。

  在国美、苏宁、大中等家电商场,2006年的新款空调已经全面上市,在很多品牌空调的外观和功能发生了不小变化的同时,各种空调的“身份证”也在不断增多。

  笔者收到的宣传页上的各种标志让人眼花缭乱:“中国节能产品认证”、“中国名牌认证”、“ISO14000认证”、“国家节能认证”、”欧共体CE认证”等等,少则七八个,多则十几个。有一款空调的认证标志竟然多达24个。

  一位促销员对其品牌获得的认证标志如数家珍,但当笔者指着其中的几个标志问具体的发放单位时,她却支支吾吾说不上来。“其实这些认证标志大都是针对空调的质量、节能性和健康程度等因素所发放的,认证越多,产品越好。我们也不清楚具体某一个标志是什么单位发放的。”最后该促销人员向笔者介绍了一个选购空调的“窍门”—————“从理论上讲,标志越多,产品质量越好”。

  一台空调何以拥有这么多认证?据某品牌空调的销售经理讲,之所以有这么多的标志出现,是因为不同的标志一般都是由不同部门发放的。如:能效标志、3C标志等是由国家权威部门发放的。此外,一些企业为加重产品竞争的砝码,还申请通过了很多协会,甚至不少国外机构的认证。“每增加一个认证标志,就意味着该产品在节能、环保等方面上升了一定的高度,厂家也可以顺理成章地涨价”。

  类似的现象也出现在食品行业。“QS认证”、“HACCP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种类多得让人难以全部记清,而对于那些认证单位的资质、它们做出认证依据的标准等,更是让人无从知晓。

  存在问题政出多门制度不一认证走过场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讲,我国认证认可工作以前主要由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自行推动,存在着政出多门、制度不统一等问题。

  “产品认证,不过是走过场罢了。”“认证机构收了钱,还能不给证?”随着产品认证的增加,我们不时会听到这样的声音。广州市食品研究所的古志平指出,“在实际操作中,有些认证没有起到把关作用,而是流于形式”。

  “一些认证机构明目张胆地说,只要给钱就能通过认证。我就知道现在很多‘问题食品’厂都有ISO认证,但按他们的工艺制作条件是不可能通过此认证的。”一位食品厂的厂长愤愤不平地对笔者说。

  “目前,市场上有一些小的认证机构并未取得国家许可的资格,也在偷偷地开展认证工作。为了招揽生意,他们随意或恶性压低价格,给正规的认证机构带来了不良的影响。这样的机构,专业性不强,认证效果不佳。”中国农业大学食品营养与工程学院教授何计国认为,个别认证机构建立和通过的认证体系,不能专业性地针对不同企业、不同食品品种,而是千篇一律,照搬照抄,未体现本企业、本产品安全卫生控制的专业性、特异性。另一方面,个别咨询、认证公司因业务范围较广,不具备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同时考虑咨询、认证成本和效益,在进行业务活动时未投入必要的人力和财力。如此认证的结果,含金量自然不高。

  据新华社报道,目前,我国认证机构颁发的认证证书数量和国内企业获取证书数量都名列全球第一。截至目前,作为我国规模和实力最大的认证机构之一的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已累计颁发有效3C认证证书近14万张、各类管理体系认证有效证书3万张。

  应该说,近年来,我国的产品认证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认证机构在从事认证活动中暴露出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对该省获证企业认证有效性监督抽查的总结报告中,对这些问题作了归纳:

  有些认证机构的审核组对企业质量体系文件的审核敷衍了事,有的对文件中的明显缺项、不合理删减和规定未能指出,使体系的不完善未能得到纠正;现场审核与审核计划不一致,有的计划安排的评审员及技术专家未参加现场审核;现场审核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不能识别特殊过程和关键工序;现场审核的人数不足,出现了对75人的生产企业只安排了1个审核员实际工作了1天半时间类似情况;现场审核不能执行标准,对明显存在的问题抱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对企业明显作假的行为予以默认,失去了审核的客观、公正性;有的机构存在弄虚作假的嫌疑,不按规定对企业进行年度监督。

  他们认为,认证机构的这些不规范行为,影响了认证工作的有效性。

  专家指点加强部门协调形成法律规范

  虽然认证行业存在着种种不规范现象,但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因为获取各种各样的国内、国际认证,正成为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参与世界经济竞争的“国际通行证”。

  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指出,认证认可工作必须依据中国国情,规范有序地发展。如何在已有的比较好的基础上实现大的发展和提高,做好依法对获证企业和认证机构的监管工作,还有许多深层次问题需要解决。

  如何找回认证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业内专家支了几招:

  提高认证有效性,完善认证认可监督管理体系,形成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认可约束、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工作机制;

  加强认证技术规范和标准的制定,强化对涉及生命、健康、安全等方面的认证机构和相关实验室、检查机构的资质认定和认可工作;

  国家认监委要加强与国家质检总局等相关司局的协调,并加强与地方检验检疫和质量技术监督机构以及地方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和行业组织的协调。

  令人担忧的不止是牙防组

  短评

  “全国牙防组”的认证风波平息似乎有待时日。4月10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在对媒体作有关问题说明时,明确表示将规范口腔保健认证。

  全国牙防组作为一家由卫生部批准成立的口腔专业技术指导组织,分内之事是协助卫生部制定关于牙病防治工作和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的规划,组织协调牙病防治工作和开展一些学术交流工作。即使有所推荐,也应该经过严密、公正的论证和试验。然而,牙防组并未做到这一点。

  2003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中规定:“设立认证机构,应当经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依法取得法人资格后,方可从事批准范围内的认证活动。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认证工作。”

  全国牙防组没有经过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也没有取得法人资格,但却做出了让一般人信以为真的“认证”。这不能不令人深思。更让人忧虑的是:全国牙防组事件是否只是个案?还有没有其他机构甚至正规的认证机构采用“牙防组式”的交了赞助费后随意、走过场式的试验方法?

  需要认证的产品涉及面广,有许多都是直接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健康与安全,打击违法的认证行为,规范认证机构的认证,我们需要相应监管部门的“慧眼”,否则对所谓的经过认证的产品辨别,只能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相关专题:“全国牙防组认证”遭质疑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