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民周刊专题 > 正文

蒋介石日记公开 个人隐私部分将隐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9日14:32 新民周刊

  将个人隐私的部分隐去,这种处理跟蒋介石的身份没有关系,这是全世界处理私人日记的普遍做法。

  撰稿/贺莉丹(记者)

  胡佛研究所(以下简称“胡佛”)87年前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成立,如今已成为世界上最
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化史料文献收藏之地。

  近日,胡佛再次引起全球瞩目:蒋方智怡同意让胡佛保存两蒋日记原件50年,尘封多年的蒋介石日记原件在胡佛得以首次对外公布。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去世,将日记留给长子蒋经国。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猝逝,将父亲和他的日记留给三子蒋孝勇。蒋介石的日记从1917年到1972年,蒋经国的日记则从1937年到1979年。1996年,蒋孝勇辞世,将两蒋日记留给夫人蒋方智怡。胡佛公开两蒋日记引发海内外极大关注。

  胡佛研究员郭岱君(Tai-chun Kuo),这位曾任台湾当局“总统府”第一局副局长兼发言人、台湾淡江美国研究所教授的女性被媒体誉为促成蒋介石日记公开的“幕后推手”。2006年4月14日,郭岱君教授接受了《新民周刊》的专访。长期以来,郭岱君女士往返于中美间,她一直强调要以“专业、公正、客观”的态度来保存史料。

  这是个滚雪球的过程

  记者:在蒋介石日记公开的过程中,您和胡佛研究员马若孟(Ramon H.Myers)被誉为促成蒋家后人把两蒋日记交给胡佛的“两大功臣”。我们想知道,胡佛方面是从何时开始促成这件事的?你们是如何说服蒋家后代将日记保存在胡佛并同意公开部分蒋介石日记的?

  郭岱君:蒋方智怡女士很久前就表示,她一直在找寻一个专业、公正、客观的机构来存放蒋介石日记。我也是因为看了她的这些话,才去找她。我知道,胡佛是符合这个条件的。

  蒋家希望谨慎走好第一步,他们很慎重。蒋介石日记落户胡佛之前有相当长的运作过程,主要是协调工作。蒋经国日记目前还封存在胡佛的安全库里。

  在2005年2月,我们宣布蒋介石日记进胡佛时,蒋方智怡女士特别讲,她觉得这些日记是非常珍贵的史料,是蒋介石一生的奋斗记录和心路历程。

  蒋介石日记非常特别,胡佛是暂时存放这些日记,根据我们的合约,蒋家可以随时拿走这些日记。

  记者:有人也许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像两蒋日记这样的历史材料,会存放在像胡佛这样的一个美国学术研究机构中?

  郭岱君:胡佛有专业的管理和设施,以硬体来讲,我们的档案馆恒温恒湿,有专业保障。以软体来讲,我们有专家专门处理日记中打不开的纸张,处理日记的霉、湿情况,尽量在一个比较好的状况下保存日记。

  另外,重要的档案一进胡佛,我们就立刻做microfilm即微缩胶片技术,microfilm可以让文件保存800年到1000年。

  记者:据说您和您所在的胡佛为了保存两蒋日记是大费周章。外界有一个担心是,蒋家方面对蒋介石日记的技术处理会不会影响日记的原貌?

  郭岱君:蒋介石日记是2004年12月份存到胡佛的,是非常完整地把蒋介石日记存放在胡佛档案馆,胡佛在开放时只针对极少数的个人隐私做了处理,这些隐私或是涉及蒋介石的家事,或涉及到还在世的人士。

  好比,宋子文档案在70年代就入藏胡佛,但曾有19盒宋子文的东西要等到宋美龄过世后才能开放,这是为了尊重个人隐私,宋美龄2003年10月过世后,宋家就来了两个人到胡佛来把封存的19盒看一遍,我们很幸运,他们一页都没有拿出来,全部都开放了。

  我一直强调日记是个人史料,每个档案开放之前,都要尊重捐赠人的意思,通常是将个人隐私的部分隐去。这种处理跟蒋介石的身份没有关系,这是全世界处理私人日记的普遍做法。

  记者:刚进胡佛时的两蒋日记的保存情况是否乐观?

  郭岱君:因为阴湿太久,日记中有些反面的字印到了前面一页,要靠辨别才能认出,但我们还是把它们保存下来。

  记者:海外媒体认为您是合适的斡旋人选,这是为什么?

  郭岱君:我们跟家属有默契,家属不希望讲谁参与看日记的过程。我强调这是很多人参与的过程,我比较有机会做比较多的协调工作,是因为我是中国人,过去在台湾做过事情,这样一个背景跟家属沟通协调比较方便。

  记者:在促成蒋介石日记开放的过程中,您有怎样的感受?

  郭岱君:作为一个学者,一个中国人,这是我应该做的事情。我们在保存这些史料的过程中,很多人都帮助我们,都认为应该为后代保存重要史料。

  整理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记者: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小插曲,譬如台湾“国史馆”馆长张炎宪坚持,根据其“总统副总统文物管理条例”,“国史馆是总统、副总统法定的文物管理机构”,因此“两蒋日记”流往境外,“国史馆”考虑提出申诉,表示要告蒋方智怡。您是如何化解类似这样颇为棘手的危机的?

  郭岱君:日记是私人的文件,是属于家属的,更何况蒋方智怡女士曾经讲得很清楚,这些日记将来还是希望回归到中国的土地上。至于“国史馆”有批评,他们有失落,我想他们应该想想,为什么蒋家会选择一个海外机构来保存两蒋日记?

  记者:您会认为两蒋日记保存的背后有不少的政治角力吗?

  郭岱君:胡佛是国际知名的学术单位,它所关心的是如何完整地保存史料,而不是政治角力。

  我相信蒋家考虑的是怎样为这个日记找到一个最合适的保存地点,因为保存日记比任何事情都重要。我想政治角力不在蒋家的考量之内。

  记者:从目前的情况看,您认为胡佛方面何时能将蒋介石日记全部公开?

  郭岱君:这是蒋家的决定。蒋家的态度很清楚,除了个人隐私之外,他们希望这些资料能够让全世界的学者来研读。我们也希望能够尽快在这几年内全部公开蒋介石日记。

  记者:从您翻看过的蒋介石日记来看,您认为蒋介石是一个怎样的人?

  郭岱君:他一生经过那么多重大事情,大家看了蒋个人日记后,对他在很多重大问题上的思考过程会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比方他做了一件很让他后悔的事,他就写日记说他要改正。这些日记主要是还原蒋介石这个人,他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人,而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人。

  记者:在您看来,蒋介石日记有哪些独特之处?

  郭岱君:第一,蒋介石一生写日记,每年至少一本,有时一年两本,这在古今中外的领导人物中是极少见的,所以他日记的庞大和完整是史无前例的。

  第二,蒋介石本人一生跟中国的近代史有极深刻关联。很多重大事件蒋是参与人和决策者,所以他的日记就具有一定史料价值。

  第三点,蒋介石是把写日记当作他个人修身的一部分。

  这些日记里不但反映了蒋介石对重大政策的心路历程,而且也反映了他本人的政治思想,他对国际局势和内政外交有很深的思考和探讨。这也是了解过去百年政治发展的史料之一。

  档案要尽量开放

  记者:两蒋日记之外,胡佛还收藏了哪些重要史料?

  郭岱君:胡佛收集最多的是个人史料,好比个人的通信、杂记、日记等。胡佛跟中国有关的档案有500多种,蒋介石日记只是其中之一,我们还收集了宋子文、张嘉璈、陈独秀、胡适、黃孚、胡适等人的资料,其中宋子文档案最为完整。

  我们收集的美国人的东西就更多了,史迪威、魏德迈、陈纳德三位将军,都将相关文件捐给了胡佛。

  记者:胡佛收集这些有关中国近代的档案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郭岱君:过去,对于近代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研究的第一手资料非常有限。过去两年来,胡佛逐渐开放了有关近代中国的重要档案,我想从宋子文档案开放开始,很多人对当代中国的重要事情开始有了新的评价。

  记者:在您看来,中西方对档案的保存观念有什么差异?

  郭岱君:我们中国人一直对档案有这样的观念:我要保有它,这个东西是我的,我只给自己信赖的人!这些观念在西方来讲都觉得很可惜,因为没有让档案充分运用。

  西方对于档案有三个重要概念:第一是保有,第二是保存,第三是运用。我们认为,档案要尽量开放,西方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好!我们所有的档案都开放,绝对没有哪个档案藏着不给人看,除非是家属的要求,而家属的要求也有时限,绝对不是永远不开放。

  档案如果不运用就是死的。家属希望这些档案能够好好保存与运用,有些档案馆恰恰只想到保有。东西给它后它就收着、谁也不准看,那家属不如买个保险库放起来!

  你也许还不习惯这样子公开的态度,但在美国,很多重要人物过世后,家属都把他的文件捐献出来,因为家属觉得,历史文件需要共同保存。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