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让他们被我们铭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6日22:31 央视-焦点访谈 | |||||||||
4月26日,央视焦点访谈播出《让他们被我们铭记》,以下是节目视频: 主持人 方静: 去年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新闻媒体进行了广泛而全面的报道。通过这些报道,今天我们了解了60年前中华民族所承受的、所经历的,所做的抗争、所涌现的英
解说: “威镇松嫩倭丧胆,忍辱战场士贞忠,身首异处梧桐河,魂归故里今日风”。 这首歌颂抗日英雄赵尚志的诗,作者不是什么大诗人,而是辽宁省朝阳市的一位普通观众。每天他在收看完《永远的丰碑》节目之后,都会为当天节目介绍的革命英烈赋诗一首,至今已写了400多首。 (电话采访) 李贵臣 观众: 我觉得我是英雄故乡的人,所以英雄对我的鼓舞是非常大的,我觉得也有责任应该把它整理出来,把它汇集到一块,如果能够把它传下去这就更好了。 解说: 现在,这400多首诗已经结集出版,像李先生这样忠实收看《永远的丰碑》这档节目的观众还有很多。从2005年2月开始,《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各大媒体同步推出了《永远的丰碑》大型系列报道,至今已有400多期。通过这些报道,人们得以重温这些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红色记忆”。每天的报纸上会有一个革命先烈的人物的介绍,在电视屏幕上则对应为一分半钟的一个电视短片,虽然是短短地一分三十秒,为了在荧屏上表现出先烈有血有肉的革命形象,编导们费尽心思。 赵坤现 中央电视台《永远的丰碑》节目组编导: 因为时间关系,四月二十三号(播出),然后你能不能再次跟运城台方面联系一下,尽快把这个画面拍回来。 解说: 赵坤现是《永远的丰碑》节目组一位编导。几天以前,他制作的革命先烈��嘉康杰烈士的这一期节目已经做好,由于新发现了一个细节��山西省有一所中学就是以烈士的名字命名的,他又赶紧和当地电视台联系拍摄这个画面。 赵坤现: 这个信息点非常重要,你想当地人民为了纪念嘉康杰烈士,把这所中学命名为“康杰中学”,可以想像嘉康杰烈士在山西人民心目中的位置是何等的重要。我觉得把这个告诉观众,我们再返工几次还是很值得的。 解说: 英烈们的经历惊心动魄、壮烈英勇,但是时过境迁,怎样才能让他们的故事打动今天的观众,制作人员费劲了心思。不管什么时代,人的基本情感都是相通的,因此不少故事他们都选择了以情感作为切入点。 (字幕提示) “谁无父母,谁无儿女,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我们虽然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 ――陈觉 陈觉牺牲五月个月后,敌人决定杀害赵云宵。赵云宵给女儿留下了最后的遗嘱“小宝宝,我明白地告诉你,你的父母都是共产党员”。 贾燕华 中央电视台《永远的丰碑》节目组总编导: 因为当时被捕以后,赵云宵已经身怀有孕,马上就要生孩子了,那么陈觉就在即将就是能见到孩子之前的几天就被执行枪决了,就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了。那么就是他临终之前给孩子写了一封信,那么就是表达,一方面表达他这个共产党员的人性化的一面,更重要的是表达他对革命的坚定性。这封信非常非常感人,那么一下就让观众,就是勾起观众继续看下去,而且能够牢牢记住这个烈士的一个闪光点。 解说: 除了《永远的丰碑》以外,从2005年开始,各大媒体还有不少主题报道推出,这其中影响突出的有《经典中国》、《时代先锋》、《劳动者之歌》等等,主题报道中同样采用了以情动人、以小见大的切入方式,这种方式得到了专家的认同。 胡智峰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这样一些报道满足了时代的需要,满足了民族精神的需要,也满足了这个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用这个传统系列报道当中一种大而无当、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那个话语方式在这些系列报道当中,我看是几乎是不见踪影,或者说受到很大的削弱。而另外一种非常亲近百姓的,那么考虑百姓关注的那些切入点、报道点和这个立足点,我觉得有了非常非常这个明显地一种改善、改进和提高。 解说: 与这些节目同步推出的DVD还成了大中学生的德育教材。在北京体育大学校团委正组织学生上一堂特殊的电影课。节目中所介绍的这些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是否还能打动今天的大学生?他们如何看待《永远的丰碑》这样的节目呢? 北京体育大学学生1: 我觉得今天的大学生应该还是很喜欢看这种片子的。 北京体育大学学生2: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蔡和森的,他的这个短片。我觉得毕竟我们现在面临着毕业,我是大四的学生,面临着毕业,面临着找工作,我觉得蔡和森就是不计较个人得失的这种行为,这种做法给我们的教育很大。 北京体育大学学生3: 对我感触最深的是杨靖宇将军那个事件,他可以说是为了民族解放事业不顾自己的小家,而顾大家,然后从抗战开始,一直十一年没有回过家,也没有见过自己的亲人,这是让我非常感动的。我觉得一个人在真正到了投身到事业当中去,那种精神是最可敬的。 周启迪 北京体育大学教师: 可以通过这种鲜活的方式配合平时的理论学习,我觉得可能会对于学生德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可能会收到一个更好的效果。 解说: 一年多以来,《永远的丰碑》、《经典中国》、《时代先锋》、《劳动者之歌》等一系列报道已经形成品牌效应,虽然内容不同,形式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唱响时代主旋律。 《经典中国》以中共党史和共和国历史的经典事件、经典地点和经典人物,以及今日发展变化为主线,突出爱国主义和时代特征,弘扬革命传统,展示现代化建设新成就、新面貌。而《时代先锋》主要宣传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的典型事迹。像宋鱼水、丁晓兵等都成了老百姓们耳熟能详的先进人物。这些报道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如何让老百姓更容易接受上做了很多文章。 徐胜 新华社《新闻业务》杂志主编: 我们这个稿子里面会表现先进人物的一些缺点,一些弱点,一些他们自己认为不好意思拿出来说的东西,比如说这个邮递员王顺友,我们中央媒体的报道里面就会讲他的孤独,他怎么忍受孤独,是吧,他在大山沟里面怎么过夜,那恰恰是这些东西使我们感觉到我们和先进人物之间有接近性,就是非常贴近。 解说: 《时代先锋》中报道的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事迹打动了不少观众。一年多以来,由于各大报纸、电视等强势媒体的有力报道,着力经营,这些名牌栏目正在尝试一条典型报道的创新之路,这其中最鲜明的一个特色就是品牌的打造。 胡智峰: 我看《经典中国》或者《永远的丰碑》这样一些节目,现在已经播出了一年多,还有很多平面媒体的很多内容我看都很有潜力。如果我们能够从这个建设性的角度考虑把它做下去,继续做下去,深入地做下去,那么使它能够形成一个比较永久的或者有长久生命力的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这么一个大的品牌,我觉得无论是从新闻报道、正面报道本身的突破意义,还是从电视或者平面媒体的媒体的品牌意义,新闻宣传报道的品牌的意义来讲都是应该说非常重要的。 解说: 如今,《时代先锋》这个响亮的名字已经成为了一些基层社区的一个品牌、一面旗帜。殷金风是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社区党委书记,由于她为社区居民的事儿尽职尽责,去年被评为了“全国劳动模范”,而不少居民就亲切地称呼她为“身边的时代先锋”。 记者: 你们身边也有时代先锋? 北京市呼家楼街道呼家楼北社区 居民: 对。离我们最近的就是我们殷主任“全国劳模”,而且天天就是跟她在一起工作的时候,我们感触确实挺深的,平时的时候看得出来,关键的时候豁得出来,危难的时候显得出来。 解说: 正像社区居民说的那样,殷金风告诉记者,《时代先锋》中报道的先进人物成了她工作的标尺。呼家楼北社区党委还专门创建了“红色沙龙”,利用发行书籍和影片,大家一起来学习“时代先锋”。 殷金风 北京市呼家楼街道呼家楼北社区党委书记: 关于对先进人物《时代先锋》那些报纸的一些报道我也是特别爱看,最深的我觉得周国知,我觉得他那工作与我们的工作比较贴近。在他们当中确实是学到了不少,特别是学到了一些如何为人民服务,而且如何做人。 北京市呼家楼街道呼家楼北社区 居民: 这个报道每天我也看的,确实像他们这十二个人对全国人民的影响还是挺大的。你说把人民搁在心里头,你不管做什么事就不觉得累了。 主持人: 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时代都有着自己的英雄人物和英雄故事。时光流失、时代变迁,但是英雄的价值却始终不会贬值。通过一代代的传承,我们的民族精神才得以发扬光大,而新闻记者正是这样的记录者和传承者。记录今天的新闻,书写明天的历史,打造优秀的品牌,为民族精神的塑造奠定有力的基石,这正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相关专题:央视《焦点访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