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农民工劳模成为新闻的背后意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7日01:32 华夏时报 | |||||||||
昨天,中华全国总工会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竞赛活动动员大会在京召开。共有408个先进集体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1018名先进个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其中,18名农民工荣获今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消息甫出,18名农民工成为全国劳模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从去年的1名增加到今年
因此,农民工劳模的增加,固然值得欣喜,它体现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但是,如何有效改变农民工的整体生存和工作状况是更加值得思考的问题。毕竟,风光在台前的农民工只是其中比例极低的少数,默默无闻在其后的才是这个群体的大多数。而从总体上改变一个社会群体的生存状态,需要持续的政策关注和权利保证。人人平等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而平等不仅仅是体现在纸面上的法律条文,更应该体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对存在于农民工群体上的各种不公正、甚至是歧视现象,应该尽快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治理。 让农民工真正成为现代化的平等参与者,是国家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所以,政府在颁发给农民工越来越多的劳动奖章之外,出台更多适合农民工的社保、医疗和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有效政策,将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和深远的政治意义。 作者: 任孟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