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中国淘宝团的下一站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5日09:43 国际先驱导报 | |||||||||
在赴日本之后,与中国文物渊源颇深的瑞典可能成为“淘宝工程”的下一个目的地 国际先驱导报驻斯德哥尔摩记者 王凯梅、记者 韩轩报道 在探险家蜂拥而至中国的年代,瑞典人也没有落在后面,但与其它西方国家相比,瑞典显得有些特别。这段历史为中国寻找海外国宝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据本报记者获悉,在赴日本之后,中国的民间公益组织正准备把瑞典作为下一个目的地。
存有“中国之前的中国”的文物 “我们已经开始准备,包括搜集瑞典当地中国文物、收藏家和文物商店的信息。”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副总干事牛宪锋告诉《国际先驱导报》。 究竟是什么令关心中国国宝命运的人们如此心动?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中心有一个方圆约1公里的小岛。300年前,这里是为瑞典皇家海军打造战舰和炮台的工业基地,故名“船岛”。在其中一座17世纪的军火库当中,是“中国以外收藏中国史前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东方博物馆。 它之所以获此殊荣,是和博物馆创始人安特生在中国的发现紧密相关的。1921年受聘帮助中国寻找铁矿的地质学家安特生,在河南仰韶村发掘到史前彩陶。安特生认定那里可能是新石器时代遗址,为之命名“仰韶文化”。这是中国近代考古学史上被命名的第一个考古学文化名称。由于这一发现,中国的历史由此被追溯到数千年以前的史前时代。 1926年,7艘装载着仰韶遗址发现的彩陶、工具以及居住地的人和动物的骨骼的船,抵达瑞典,构成今天东方博物馆的“震馆之宝”。根据当年安特生同丁文江为所长的中国地质研究所的条约,仰韶的发现被送往瑞典进行研究整理,之后一分为二,一半留在瑞典,另外一半送回中国。送回中国的部分被标以P(Peking,北京),留在瑞典的部分被标以S(Stockholm,斯德哥尔摩)。自1927年起,东方博物馆先后七次向中国政府归还了仰韶遗址文物。然而,在那个乱世的年代里,这批文物的最终下落却成了中国文化史上一个永远的谜团。 2004年9月,东方博物馆在经历一年多的闭馆装修后重新开馆,以仰韶彩陶为主体的名为“中国之前的中国”的展览将沉睡在博物馆仓库中的文物首次公诸于众。 在筹办展览中,博物馆工作人员在整理大约3万件陶片和彩陶器的过程中,从一些藏品上找到了P字母的标志,这表明这是当年应该归还给中国的文物,东方博物馆已经就这些文物如何处理联系了中国文物主管部门。 不能不说的楼兰文物 瑞典人在当时中国留下了太多的传奇:除了仰韶文化,安特生还在北京龙骨山发现了具有锋利刃口的石英石片,从而推断“我们的祖先,很可能就沉睡在这下面!”后来,其助手在周口店相继发现的两枚北京人牙齿验证了他的推断。当时还是王储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六世到中国收集瓷器。而与安特生同时代的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则在1921年的探险中发现了楼兰古城。 1927年,斯文·赫定作为中瑞西北考察团瑞方团长,进行了他最后一次亚洲探险。中瑞所签定的考察合同中,规定中外双方利益共享、资料共同发表、标本和文物作为研究目的可以离开中国、但研究完成后必须送还中国等条件。这些条件第一次限制了西方考察家在中国领土上肆意挖掘的自由,直到今天还仍然是中国考古界在同国外合作时的参考。在这次考察中,赫定的徒弟贝格曼在内蒙古发现了著名的“居延汉简”,这一同甲骨文、敦煌佛经一起被称为20世纪中国考古最重大发现之一的文献,由于受到这份合同的牵制终于被留在了中国。 瑞典是中国瓷器宝库 记者发现,东方博物馆中国收藏中最丰富的部分是进口到瑞典的中国瓷器。这不禁让人想起2005年9月在北京故宫举行的“瑞典藏中国外销瓷展”,当时展出的18件瓷器由瑞典赞助商无偿捐赠给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瑞典的中国外销瓷器是中瑞经贸往来的见证。从1732年开始的100年间,瑞典东印度贸易公司的商船往来于中瑞之间,将瑞典人的白银换成轻柔的丝绸、美丽的瓷器。据了解,目前在瑞典至少有七家博物馆收藏着该公司当时从中国买回的珍贵瓷器。 值得一提的是,1831年瑞典东印度贸易公司无力卷入以英法等国为首的殖民行为而正式关闭,这一经济上不那么合算的举动却在道义上拯救了瑞典的国际名声。这也是为什么瑞典没有卷入鸦片战争,也没有介入到抢劫故宫的八国联军之列的原因。 瑞典藏中国文物的未来 东方博物馆前馆长马思中先生曾经撰文说:“今天,欧美博物馆中数量巨大的亚洲文物收藏见证了在不平等条件下把亚洲文化遗产强行掠夺到欧美的历史。”为了体现反对在国际市场非法走私文物的风气,东方博物馆正式启动了电子数据库,将藏品的来源,编目全都公诸于众。2004年11月,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首次在中国国内举办了“海外遗珍图片展”,瑞典东方博物馆特别提供了安特生考古发掘的文物的图片和相关的研究资料。 2003年1月13日,针对18家欧美博物馆声明反对将艺术品归还给原属国,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发表公开信,指出“艺术品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不反对中国的文物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但只能共享,不能共有,保护文物最好的方式就是让文物回归到它原有的人文环境和文化序列中去”。在2004年重新开馆仪式上,东方博物馆还将一件通过非法渠道流入瑞典的汉代陶马归还中国政府。 瑞典同世界许多国家一样,加入了打击走私文化遗产的国际合作。以东方博物馆为例,已决定不在国际拍卖市场上购进任何来源不详的历史文物。该馆研究员埃娃·米达尔认为:“应该从每一件文物的来源和它承载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感情多方涵义上分析文物的归还问题,涉及到走私偷盗来源的文物,归还是责无旁贷的。在这之前,作为博物馆能做到的最好的就是把这些文物拿给更多的观众看,为世界各地的文物研究工作者提供方便,博物馆之间可以采取交换藏品、巡回设展、长期借用等方法,更好地利用文物。” 应该说,这是对人类文化遗产共享的更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解析。“与不道德的掠夺截然相反,安特生对中国仰韶文化的考古发掘贡献颇丰,以其考古和研究成果建立的东方博物馆,长期以来与中国在考古、学术研究等领域友好合作,并大力宣传中华文明,成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成功范例。”牛宪锋说。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