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第八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专题 > 正文

北京大学教授周一星解读海西战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7日15:26 福州日报

  “‘海西’建设大有可为!”在昨日的2006中国(福州)城市规划建设与发展国际论坛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教授周一星专门就海西战略进行解读。“海西”早有雏形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有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雏形……”周一星表示,在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快速城镇化的重点明显向东部沿海转移,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
唐、辽中南、山东半岛、闽东南6个城镇密集地区开始逐步、有条件地形成6个都市连绵区。

  当时,闽东南都市连绵区是6个城镇密集地区中最弱小的一个,只有福州一个城市的人口超过50万,也没有直接连接福厦的铁路。“但是,这里早就具备了都市连绵区形成的区域地理背景:在改革开放条件下,福州、厦门很快会发展为百万人口级的大城市,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增长极,而厦门成为我国沿海重要的对外口岸。福厦之间一旦形成发达的交通走廊,在走廊及其两侧必将出现一批大中小城市和城镇,相互之间紧密的社会经济联系,将把它们组合成一个整体。”周一星认为,如果“海西”未来的发展能够打通两岸之间的贸易渠道,它的经济发展将有非常光明的前途。“海西”崛起有优势  如今福建已具有厦门、福州两个实力较强的中心城市,中心性分别在全国列19位和21位,加上泉州、漳州、莆田、石狮、福清等城市,闽东南城市密集区初步成型。同时,福建在

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共同影响下,从地理区位来说,是经济增长区域崛起的“风水宝地”。

  周一星认为,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特殊地理位置,是福建今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上世纪末,我国对台湾的进出口额占全部进出口的大约4%,而厦门和福州海关对台湾的进出口虽然在总量上不如广州、深圳和上海,但是它占全部进出口额的比重分别在13%以上(1997年数据),远高于所有其他海关城市。也就是说,福建与台湾的经济联系比国内其他省区更加重要。随着闽台两地进一步扩大交流,将会更加强劲地促进海峡两岸经济的发展,届时福建经济区作为拉动全国对台经济联系的门户,在国家的功能将更加突出,腹地更加广大。着力拓展区域腹地

  周一星建议,两岸关系是左右福建发展的最敏感因素,在加强与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经济联系的同时,更要着力于制度创新,大力发展“小三通”,推动“大三通”。福建要充分利用主要中心城市都有直接出海的门户功能优势,着力于拓展区域腹地。拓展腹地首先要强化沿海发展轴线,加快建设福厦铁路,与

高速公路共同组成一级发展走廊。并以此为基础开拓向浙江、广东、江西等邻省放射、向闽东南集聚的铁路和高速公路干线网络。固守省内腹地,必然成为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发达地区之间的“洼地”,导致各类要素资源向南北两侧分流。

  他说,福建的经济总量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仅仅是台湾的1/40,90年代初是台湾的1/13,2004年是台湾的1/5。虽然福建和台湾经济总量的差距仍然很大,但是在迅速缩小。“福建人的先辈及其后裔在海峡对岸3.6万平方公里土地,创造出了人均1.5万美元财富的业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拥有12万平方公里富饶土地和3500万智慧、勤劳人民的福建,必将创造出毫不逊色于前人的历史!”周一星说。

  (记者冯桦朱毓松 )

  相关专题:第八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