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肥西怎么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2日17:38 《决策》杂志

  肥西要跨过鸿沟需要勇敢的一跳。如此一来,好几道“选择题”就摆在了肥西人的面前:跳还是不跳?要跳到什么地方去?跳多大程度?肥西人拉直这些问号的过程,也是观念解放的过程。

  然而,这个过程对肥西来说走得异常艰难,足足用了15年时间。其中,最大的创举就是“借牌”:桃花工业园与柏堰科技园分别借用了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合肥高新区这两个
国家级开发区的“招牌”。在整个安徽省,像肥西这样紧临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县,唯此一家。

  面对这样的“地利”,肥西人也曾争论过:把土地划出去值不值?与别人合作亏不亏?肥西的工业园被“吞并”了怎么办?如此等等,都在困扰着肥西。更复杂的是,肥西桃花工业园比1993年设立的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还“年长两岁”,对任何地方来说,“哥哥”依附在“弟弟”身上,都不会轻易接受。

  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肥西人慢慢发现,“国家级开发区”是真正的“金字招牌”,多少钱都买不来。招商过程中,亮不亮出这块招牌,效果会有天壤之别。

  因此,肥西人终于勇敢地跳了出去,将桃花工业园作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区中园”来运作,实行“五统一”:政策统一、基础设施统一、招商统一、规划统一、产业统一。

  回过头来看,桃花工业园不仅带来了财富效应,还教会了肥西人怎样办工业园区的理念。按照同样的模式,柏堰科技园和派河经济带开始运作。卢仕仁告诉《决策》:“在行政区划不变的情况下,与合肥市的经济开发区和高新区实现市县联动开发,产值、税收分成。”这个创举对肥西和合肥市来说,是双赢之举:合肥市获得了大建设的土地空间,打破了套在城市周边的一条“箍”,同时,肥西县省去了艰苦的建设过程,可以直接“上树摘桃”。

  肥西的“借牌”实质就是“拿来主义”,但这一创举获得了两方面的收益:首先在“实”的方面,经济上的巨大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其次在“虚”的方面,肥西人终于打开了思想“闸门”,不再因为行政区划的限制而缩手缩脚。张志林在接受《决策》采访时总结道:“守着区划就是守旧,守旧就是守穷,守穷就是守着落后”。

  江汽效应

  “县域强必须工业强,工业强必须企业强。”肥西县主管工业的副县长夏伦平在接受《决策》采访时,对肥西县域经济的内在逻辑作出了简洁概括与准确把握。

  如果说从桃花工业园到柏堰科技园,再到派河经济带,解决的是空间问题,完成的是搭建舞台的工作,那么,江淮汽车的进入,舞台上就有了“主角”。

  汽车产业一向被称为“工业中的工业”,关联度与带动性极强。2002年3月28日第一辆江淮瑞风商务车下线,到2003年,在江汽的带动下,肥西走过拐点,第二产业首次在三次产业比例上跃居第一位。同年,肥西进入安徽省县域经济“十强县”。到2005年,江淮汽车贡献了40多亿元的产值,产值和税收分别占全县的60%,某种程度上说,“江汽打个喷嚏,肥西就要感冒。”

  这样一来,必然会引人发问,江汽为什么会进入肥西?熟悉江汽落户肥西的过程后就会发现,其中具有偶然性,在偶然中也孕育着必然。

  江淮汽车与肥西最早的“握手”是在1992年,地点就在刚刚启动建设的桃花工业园。当时只是农用车项目,但是这个项目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带动性。之后,肥西一直跟踪江汽的投资动向。到2000年时,通过江汽的二级管理机构,肥西方面了解到江汽准备上马商务车项目,初步打算是到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

  为了引进江汽商务车项目,肥西县“使尽浑身解数”。在得到江汽将投资芜湖的消息后,原肥西县委书记王明杰,立即宣布正在召开的县委常委会休会,直赴江汽集团。为了拿到这个项目,肥西开出的政策清单大大优于芜湖。汪昌忠后来回忆道:“当时为了给江汽提供项目用地,工业园管委会的大楼都拆掉了。”

  同时,在江汽集团的二级管理机构中展开“感情公关”。长期以来,肥西县与江汽集团二级机构管理层建立了良好关系,通过他们间接说服集团高层,同时“拉拢”不同意“移师”芜湖的部分管理人员。

  经过多重合力,2001年江汽瑞风商务车项目在桃花工业园开工。那么,江汽的进入,对肥西意味着什么?带来了什么样的效应?

  首先,是财富效应,不管是生产总值还是财政收入,江汽在肥西都是绝对的主力军。而且,江汽还带来了产业聚集效应和裂变效应。以江淮汽车为龙头的配套企业已达70多家,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200多家,2006年10月,江汽第一辆乘用车也将在肥西诞生。一个汽车制造及零部件生产基地正在形成。

  其次,江汽项目改变了肥西人的思维,改变了肥西人发展工业的理念,“办大工业”的思路逐渐明晰。可以说,江汽给肥西人“补了一堂如何办工业的课”。

  2005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肥西县委中心组学习会上,县委书记卢仕仁、县长陈晓波与四大班子共同务虚,大家一拍即合,决定建设汽车城。2005年10月,卢仕仁亲自带队,前往上海安亭、广州花都,考察学习两地“大配套、大建设”汽车城的思路。10月26日,肥西在安徽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办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招商会,正式对外宣布建设30平方公里的“江淮汽车城”,打造“中国中部汽车制造及零部件生产基地”的构想。

  卢仕仁告诉《决策》:“这是逆向思维,别人的汽车城是先有基础建设再有概念,肥西要先造概念后建设。通过概念做成品牌来招商,吸引更多的配套企业入住。”由此可见,肥西的县域经济不再是单纯的就招商而招商,已经进入到品牌营销的更高级阶段。

  一个中国中部汽车城呼之欲出。汽车城规划设计六大功能区,到2010年,规划整车年生产能力达60万辆,总产值300亿元以上,零部件生产企业100家以上,总产值将达100亿元以上,整个基地总产值将达400亿元,利税将达20亿元以上。

  百强“旋风”

  4月17日,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深入肥西,就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进行调研,主题就是“以全国百强县为标杆,强力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这是合肥市又一次为肥西“加油”。对肥西来说,争创全国百强县,已经成为一项政治使命。早已在肥西掀起的百强“旋风”,在风力与风速上又加了一级。

  那么,肥西与全国百强县的差距到底有多大?一组数据就能说明。

  2005年,全国百强县德清的地区生产总值是118亿元,工业产值404亿元,财政收入14.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461元,分别是肥西的1.69倍、4.49倍、1.97倍、2.33倍。即使与2005年全国百强县的最后三名天津静海、江苏仪征和山东莱西相比,肥西的差距还是很大,因此,卢仕仁告诉《决策》:“肥西冲进全国百强县决不是唾手可得。”

  如果分析肥西与全国百强县的数据就会发现,企业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是肥西冲刺百强县的最大软肋。2005年,肥西县年产值500万元以上企业54家,其中5000万元以上16家,亿元以上10家。进一步分析,投入最为关键。2005年肥西工业投入仅5.6亿元,而德清县2004年工业投入就有68.5亿元。卢仕仁告诉《决策》:“按照初步测算,肥西如果要在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0亿元,就必须要有350亿至400亿元的投入,也就是说,每年的投入必须在50亿元以上。”

  因而,肥西要实现投入目标必要走一条超常规的路子,“肥西要进百强县,不能慢条斯理,必须要提速,三步并作两步走。”陈晓波告诉《决策》。

  那么,肥西冲刺全国百强县的“底气”来自哪里?卢仕仁告诉《决策》:“肥西有‘三驾马车’,分别是工业经济、特色产业和旅游。”

  做强工业在肥西是第一位的。江汽是肥西工业经济的“

发动机”,肥西冲刺全国百强县的“演出”是否精彩,以江汽为核心的“航母编队”的“演技”至关重要,江汽项目将是最大的筹码。如果肥西成功实现自己的“撑杆跳”,汽车项目就是那根“杆”。

  其次,“工业强县、特色富民”在肥西是“比翼齐飞”。从目前肥西的经济指标看,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大落后于全国百强县。为实现富民目标,肥西正在规划建设以苗木花卉、家禽养殖为代表的六大特色产业带。其中,“中国中部苗木花卉城”概念的提出颇具特色,特别是“三岗”苗木花卉市场,已经与浙江萧山、四川温江并列为中国三大苗木花卉市场,正在向“买全国、卖全国”跨越,传统农业大县在生产方式、流通方式、经营方式等方面实现了“升级换代”。

  旅游成为肥西的“第三枚棋子”。从紫蓬山、淮军故里到三河古镇再到巢湖,以名山、名镇、名湖、名人为代表,肥西规划将各个景点“串珠成链”,景区之间“打包出售”,休闲经济在肥西已浮出水面,也为肥西争百强“再立新功”。

  综合各种因素和数据分析后就可发现,在内外力量的合力下,肥西有望在2008年出现“井喷”,并且与百强县“擦肩”。“肥西县就是要举县而为,全力冲刺全国百强县,要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韧劲,要有‘不进百强誓不休’的斗志。”卢仕仁总结道。

  对肥西来说,经过15年的培育,特别是走过2003年的拐点,不管是与“市”俱进还是“江汽效应”,不管是“借牌”还是冲刺百强,肥西正在发现数字裂变背后的“密码”,也越来越显示出自己的独特“个性”。-

  为什么是肥西?

  -本刊记者 张道刚

  在安徽县域经济的第一方阵中,肥西无疑是一个后来居上者。

  作为一个毗邻省会合肥的城郊型县域,近几年来,肥西县凭借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后发优势,找准了一条“工业强县、特色富民”的路子,下活了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旅游经济的“三步棋”,三年迈出三大步,以令人瞩目的“肥西速度”,一跃而跻身为安徽十强县的前列。

  为什么是肥西?外界在问,肥西也在问。

  有人说,肥西近几年的跨越式发展主要得益于合肥现代化大城市的辐射和大项目的带动。如果没有合肥城市经济发展重心“西进南移”和以江汽为龙头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集聚,肥西会不会有今天的速度?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这也是近几年来外界对肥西县域经济快速起跳之奥秘最为流行的一种直观判断。

  其实,人们只看到了一个平面的肥西。换句话说,这些只是催生出“肥西速度”的外部因子,并不能由此而得出一个必然的逻辑判断。就犹如一个地方通了火车,并不意味着就能拖来一座城市一样。从表象上看,肥西属于城郊型和大项目带动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合肥现代化大城市的“西进南移”不仅使肥西在经营城市中获取一块不菲的土地级差收益,更为重要的是,为肥西接受合肥大城市的辐射和带动,搭建了一个产业发展的平台。有了这个平台,江汽的进入和柏堰科技园的诞生几乎是水到渠成。可城郊型的县域又何止肥西?一个县域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几年时间实现跨越式发展,必有其超常的思路和举措,肥西也不例外。

  追溯肥西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路径,我们不难发现,肥西的快速起跳再一次验证了那句老话:思路决定出路。如果说肥西县域经济快速起跳有什么奥秘可言,那么最大的奥秘就是找准了一条适合县情的发展思路。那么,肥西的县情是什么?一个城郊型的传统农业大县;肥西的最大优势是什么?毗邻合肥现代化大城市。在此背景下,肥西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只能走“工业强县、特色富民”这条路,而要走通这条路,肥西县域突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快速融入合肥现代化大城市的建设。事实证明,这是一个睿智的判断。

  当工业强县成为县域经济突破的战略首选之后,肥西的做法是,不争论,不动摇,“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任干给一任看”,举全县之力主攻工业经济。在如何发展工业上,肥西按照“重点抓园区、园区抓骨干,乡镇抓板块、全县抓配套”的思路,突出配套园区和江汽、昌河等城市大企业。也就是说,找准定位,甘当配角,主动为合肥大工业配套。回过头来看,以江汽为龙头形成的产业集群,不仅给肥西带来了巨大财富效应和“中部汽车城”的概念,更为重要的是,教会了肥西的许多官员如何招商引资以及如何办工业的理念,使肥西以较短的时间完成了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正因为有了这个转变,肥西在县域经济的跨越中完成了理念上的惊人一跃。这个理念被肥西决策者们形象地称之为与“市”俱进。不错,城市在“西进南移”,江汽等大项目在寻找落地,如果肥西只是一味地等待而不是主动对接,只是一味地陷入患得患失而不是果敢决策,甚至是超常规决策,那么许多发展机遇将会失之交臂。肥西的可圈可点之处在于,抓住两大国家级开发区急欲扩张的机遇,变被动融入为主动融入,敢于亮出手中的底牌,突破“一边是项目来了无法落地,一边是固守土地讨饭吃”的困局,在行政区划不变的前提下,主动与一墙之隔的两大国家级开发区合作,借“牌”招商,借“船”出海,从而实现由“自我封闭、画地为牢”向“互利合作、追求双赢”的转变。而被肥西人称为“三大增长点”的桃花工业园、柏堰科技园及规划中的派河以北经济带,正是这种理念的结晶。

  显然,这就是肥西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与经验。但这一切又是如何发生的呢?如果没有一种文化上的再造,抑或一种精神上的持久动力,肥西会不会自我加压来冲刺全国百强?犹如肥西连续几年举办的全国山地车和国际公路车大赛一样,表面上弘扬的是体育竞技精神,实质上反映了肥西人“敢跟强者比,敢跟勇者争,敢跟快者赛”的敢为人先和敢于“亮剑”的精神。而这种“肥西精神”才是真正决定为什么是肥西而不是其他县域的精髓与关键所在。■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