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盾牌拯救民勤全球活动日渐升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5日09:27 兰州晨报 | |||||||||
自5月15日本报开启“沙漠盾牌——拯救民勤全球行动”活动以来,本报热线96555不断接到参加志愿者和认领沙漠的读者来电,不少读者纷纷慷慨解囊捐款或是认领沙漠,活动日渐升温。5月22日,一位普通的老人捐款一万元参加认领沙漠行动,成为目前个人捐款最多的人。 “退休前我是兰炼的木材工”
5月24日,本报热线接到一位老人的电话,老人告诉记者,在他读了本报“拯救了勤——沙漠盾牌”的系列报道之后非常感动,并于5月22日给本次活动的募捐账号上打进了一万元人民币,问这笔钱是否已到账。一位年迈的老人为什么会做出这样惊人的举动?他是民勤人?他是一大款?带着疑问,当天下午,记者驱车来到位于兰州市西固区庄浪路老人所住的家属区。采访车刚到家属区门上,记者就见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在门口张望。见到是采访车,老人很激动,还没等记者下车,他就一路小跑为采访车引路。等记者一进家门,老人从冰箱里取出饮料递到记者手里。随后拿出一张中国工商银行电汇一万元的凭条。在凭条上记者得知老人名叫尤振佩。 经了解, 今年71岁的尤大爷出生在陕西省西安市。1972年,尤大爷来到兰州后和一位美丽善良的兰州姑娘结了婚,自此后他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兰州。尤大爷先后在兰炼机械厂和兰炼服务公司当工人,一干就是30多年,直到退休。 “我是晨报9年的忠实读者” 在尤大爷家里,记者看到了整摞整摞的《兰州晨报》,尤大爷说:“我是晨报9年的读者,从1997年订阅至今,从来都没有间断过。经常给我送报的小耿现在都是我的好朋友了,现在他给我送报不往信箱里放,而是直接送到我的手里”。茶几上,整齐地摆放着这几天的晨报,“你们拯救民勤的报道太好了,太及时了,现在不行动,如果河西地区变成了沙漠,兰州也势必会变成沙漠,进而就会吞噬更大面积的土地,所以,这不仅是民勤的事,也不是甘肃省的事,而是全国、全球的大事。” 尤大爷的老伴说:“你都七老八十的人了,拯救民勤与你有什么关系呢?” 尤大爷笑笑,半开玩笑地说:“我这个人就是爱管闲事,我巴不得在河西打一堵很高很高的墙把把沙尘挡住。” “老伴拖人后腿,不然我就去民勤治沙” 如今尤大爷的三个孩子有两个在兰炼上班,一个在海南工作,家里只有他和老伴俩人相依相伴。 今年元旦尤大爷67岁的老伴突然因脑溢血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尤大爷便担起了全部的家务。每天,尤大爷除了做三顿饭之外,还要给老伴煎药喂药、换洗衣服。尤大爷的老伴说:“他这个人啊就是个大嗓门儿,脾气不好,但是心地很好。”虽然家里只有老两口而且老伴久病在床,但家里的地板擦得干干净净,家具一尘不染,尤大爷说:“坚持劳动才能身体健康,当年厂里开运动会,我经常参加5000米和10000米的长跑比赛,时不时还拿个什么奖,所以身板才这么硬朗。”“唉!如果不是老伴拖后腿需要人照顾,不然我真想作为一个志愿者到民勤沙漠边参加治沙劳动!”老人略显遗憾地说。 “我吃的是甘肃父老的粮食” 当记者问及老人捐款的初衷时,老人说:“虽然我不是出生在甘肃省,但是我在兰州的这35年每天吃的都是甘肃父老的粮食。”说这些话时,老人很激动,泪花在尤大爷沧桑的眼眶里打转,“人必须得有一颗感恩的心”。事实上,尤大爷的生活并不富裕,老两口每人每个月800元退休工资,除了日常生活的花销之外,还有不少一部分医药开支。这一万元是老两口的积蓄,尤大爷说:“把这些钱捐了,也算是对甘肃父老的一点回报吧。”记者想给尤大爷的老伴拍照,她拒绝了,说:“不用了,我们这么做也就是了却老头子的心愿,不要张扬了,捐款的事也没给儿女们说,他们知道了怕是有意见。” “人老了,钱少了,寿命就长了” 71岁的尤大爷精神依然矍铄,兴趣广泛,说起话来掷地有声。尤大爷告诉记者:“我对三万多名百岁老人做了一番研究比较,发现他们至少有四点一样,一是他们中没一位是百万富翁;二是这些人都常年参加劳动;三是他们都心平气和有一颗宽容的心;四是在物质生活上他们不贪图享受”。歇了一口气尤大爷接着说:“我给自己的忠告是知足者常乐”。现在,尤大爷订了《兰州晨报》和《参考消息》,“看晨报,了解身边的大小事。看《参考消息》我主要是看看中日关系、中美关系和海峡局势。”说起当今国内外大事,尤大爷侃侃而谈,头头是道。尤大爷坦言,“我学历不高,但我认为一个人不管他的学历高低,都必须活得有意义。”末了,尤大爷打趣地告诉记者:“虽学历不高,但我给自己总结了一个数学公式,那就是——人老了,钱少了,寿命就长了”。 本报记者 石玉龙 实习生 宋彦龙 摄影:裴强 相关专题:拯救民勤全球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