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傅艳工作室以130多万救助32人进行有益探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8日08:10 南方新闻网

  130多万救助了32人

  “傅艳工作室”似乎解决了中国民间救助的许多难题

  “一共募捐了130多万元,救助了31个孩子和1名艾滋病人。”这是《成都晚报》社“傅艳工作室”一年来的救助成绩单,这样的成果算得上杰出。

  “傅艳工作室”似乎解决了目前中国民间救助遇到的许多难题。

  5年前,傅艳还是一名医生。她做实习医生的时候,有一次使用呼吸机抢救一名垂危的病人,这时医院接到一个年轻的溺水小伙子,也需要上呼吸机。呼吸机只有一台,救谁?

  垂危的病人用呼吸机还能延长半小时生命,溺水的小伙没有呼吸机立刻死亡,垂危病人的家属不同意把呼吸机让给溺水的小伙子,半小时后,两人都死亡了。

  医院的经历让傅艳意识到钱和医疗资源对生命的重要。2005年9月,《成都晚报》社组建以记者傅艳名字命名的“傅艳工作室”,口号是“关注弱势群体,记录冷暖人生。”傅艳把今年的救助群体定为“贫困白血病儿童和艾滋病人”,她的“实用”原则体现出来:“1碗水和100个干渴的人,你愿意给每人一口水让他们残喘还是给用1碗水救活1个人?”

  4年前,傅艳还是一个刚入行的新记者,她负责采访医院新闻,采写的大多数新闻都是病人需要帮助的,她把这类新闻叫做“救助稿”,只有记者能在短期内筹集到一大笔钱,所以她有意描写患者的困难,希望有人帮助他们。

  救助多了,傅艳发现民间救助存在很多问题。“一些家属承诺成立基金,但拿到捐款后就不愿意再拿出来了,有些家属用捐款乱买东西,还有一对父母,收到3万元捐款后,悄悄抱着孩子离开医院,第二天孩子就死了。”傅艳说,有人为了吞没捐款甚至扬言要杀掉她这个麻烦的监督者,“问题太多,我在想,能不能推动体制性的改变,规范捐助”。

  2005年6月的一天,傅艳的电话响了,成都市儿童医院一位医生告诉她,有个孩子得白血病,父母几千元积蓄花完了,正收拾东西,抱孩子离开医院。

  傅艳赶到医院,见到了这个叫“李鑫宇”的3岁男孩。一周后,新的救助模式诞生,“体制性”改变初步实现。

  “鑫宇的病有70%的希望治愈,如果放弃治疗,最多再活3个月。”成都市儿童医院血液科主任徐鸣粗算了一下,成都市有90%的白血病患儿因为缺钱而放弃治疗,近10年大约700个孩子因此死亡。

  李鑫宇父母每月收入不超过两千元,他们问儿子:“宝宝,爸爸妈妈今天带你回家,好不好?”孩子一听,紧张起来:“我不回家,我要医病,我要吃药。”他抓住妈妈的手:“妈妈没钱了?”妈妈点头,又抓住爸爸的手:“爸爸也没钱了?”他伸出自己的手:“看,手上有血血了,我要好了!”

  2005年6月11的《成都晚报》刊登的这条新闻呼吁:治疗小鑫宇的病技术上不存在任何问题,三四年的治疗费大约15万元,请大家关注这个渴望生存的小生命!

  事实上,成都市红十字会有一项“儿童白血病专项救助资金”,这是儿童医院的医生们在2005年6月1日筹集了1万元交给红会创办的,但以后再也没有新的捐款。小鑫宇的故事见报后,6天内收到5.37万元捐款,包括汇至红十字会专项账号的4.08万元,直接捐给李鑫宇父母的9000元和捐到儿童医院财务室的3000元。

  救助模式必须改变。傅艳对读者写到:“过去4年记者经历过数次‘爱心打击’,这一次,一定要想办法堵住‘缺口’。”

  6月16日,李鑫宇父母,成都市儿童医院,成都市红十字会和《成都晚报》社在病房的椅子上签署了一份协议书,这份三百多字的协议书规定:儿童医院财务室设立“李鑫宇”账号,全部捐款进入该账号,所有款项只能用于下一步救治,李鑫宇父母不能要求将捐款用于其他用途,医院允许捐助人查询捐款使用情况,接受红十字会和媒体监督。如果李鑫宇痊愈或其它不可预料原因,账号出现余款,遵照捐助人意愿,余款如数进入红十字会“成都市儿童白血病专项救助资金”,用于对其他白血病患儿的救助。

  成都市儿童医院甚至还单方宣布了一份承诺书,承诺公开透明使用捐款,随时接受捐款人、红会、媒体等部门的监督。随后,成都市其它几家医院也和傅艳签署了类似的协议书,承诺公开使用捐款。经过一年的时间证明,这是一个干净的承诺。

  李鑫宇报道一周后,8岁白血病女孩佘艳再次登上《成都晚报》。佘艳打动了全国的心灵,信件和捐款像雪片飞去。成都市儿童医院把每一笔捐款的时间、数额、地区输入医院自己的网站上,这些爱心汇款随即再被“网易”网站公布,每一个捐款人只要上网,就能查询自己的捐款是否已收到。

  佘艳在病床上考试得到双百分后的第61天,因病离去,留下54万元余款,按照协议,7个面临生死的成都孩子得到了这份意外礼物。

  捐款不直接交给受助者,而是由受监督的第三方管理,这样就避免了捐款被受助人、资金管理者滥用的可能。成都市儿童医院以公开一切的勇气被大家认可。谁是下一个能得到大家信任的人选?

  独立账号

  捐款进入设在成都慈善总会名下的工作室专项账户

  “李鑫宇模式”成功后的三个月,《成都晚报》社成立“傅艳工作室”,傅艳有了一个办慈善的平台。

  “好处挺多的。”傅艳现在能够设立属于工作室的独立账号,由此成为为数不多的民间慈善“机构”:工作室向社会募捐,捐款进入设立在成都慈善总会名下的工作室专项账户,傅艳向慈善会书面申请使用,批准后直接划拨到医院账户,作为受助人的医疗费用。

  “募捐了130多万元,都用出去了。”傅艳工作室目前救助了31名白血病、内风湿儿童及1名艾滋病病人。

  “傅艳工作室”的公信力令人瞩目。今年3月,成都市儿童医院又给了傅艳一张贫困重病儿童名单,9个孩子治疗情况良好,他们的父母拿不出钱,一共需要20万元医疗费。

  傅艳给合作过的一家企业董事长发了一个短信:“我这有9个孩子,需要20万元救命。”“实际上我们并不熟,以前这家公司捐款救助过孩子,想试试运气。”她说。

  几分钟后,短信来了:“20万,没问题。明天就可到账。”最后一条短信:“20万元已寄出,祝病儿新生。”

  发几条短信,得到20万元捐款。“不仅大额捐款,每一笔捐款都要是透明的。几千笔汇款,每笔都要有账可查,有时候找朋友帮忙,有时候找家人帮忙,现在让一位实习记者帮我整理,建立档案。”傅艳准备在工作室网站,在医院、红十字会网站上公布捐款情况,“还可以给我来电话,发电子邮件查询。哎,一个人忙不过来啦!”

  还有一堆事情等着傅艳。“我想在医院设立‘爱心病床’,不少捐款人总要先知道救助对象是谁才肯捐款,有时候就耽误了治疗时机,大家可以先把钱捐给‘爱心病床’,一有合适的孩子就能住进去;我想找有法律专业知识的人加盟工作室,现在的协议都是我自己写的,恐怕不完善;我想向社会招聘、培训一批像我这样的‘协调人’,协调捐款人、患者、医院、红十字会、慈善会各方关系的志愿者;我想找有热情、心无杂念的人去做募捐工作,这样的伙伴最难找。”

  “我还想学习一切NGO慈善组织如何运作的知识,有很多东西不明白。毕竟,我才刚刚开始。”

  采写:本报记者王雷

  图:

  网友看望“魔豆宝宝”时拍的她和女儿的照片。

  白血病儿李鑫宇的妈妈对记者哭诉:“谁能救救我的孩子?”对李鑫宇的关爱使得一种行之有效的救助模式最终诞生。

  《成都晚报》供图

  (

南方都市报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