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旧与新的夹缝里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30日10:18 新世纪周刊 | |||||||||
-本刊记者/李梓 一个拥有优良传统的大学正在尽量地避免流为平庸 春城昆明把最好的一块地方给了大学,作为云南的最高学府,位于昆明市翠湖北路2号的云南大学,坐落在城市黄金 位置,校门前一溜“高尚社区”,这应该是很多大学所未见
翠湖北路乃单行道,云大和云大正门向来清静,进门便是标志着该校悠久历史的“会泽院”以及“会泽百家、至公天 下”的校训。云大原名东陆大学堂,创建自北伐名将唐继尧之手,唐曾任民国云南省第一任总督,酷爱法兰西时尚,因此云南 大学的许多建筑也不免染上法兰西小资色彩,古朴而且优雅,加上涵盖了原云南贡院的古建筑,在整个春天,这里都可作为观 赏樱花的景点。 在抗战时期,这里曾经辉煌一时,由多所名校合并成立了西南联大,让云大一时拥有了全国最好的教授和最好的学生 ,成为全国文化的发散地。1937—1949年,著名教育家、数学家熊庆来担任云大校长,以“清华模式”办学,一时费 孝通、楚图南、陈省身、华罗庚、严济慈、吴晗、冯友兰、吕叔湘、彭桓武、钱穆、吴文藻、顾颉刚、汤用彤、曾昭抡、赵忠 尧、刘文典、尚钺、华岗、白寿彝等大批知名学者云集,为学校赢得“小清华”之美誉。1946年,英国《简明不列颠百科 全书》把云大列为中国15所著名大学之一。今天,在云大周围那些不引人注目的小巷子里,还不时能撞见“某某故居”的小 牌子。 昆明适宜人居,让云大也成为一个舒适的大学,学校的餐饮费用便宜,花色丰富,校外还有两条街的小摊儿与之竞争 。遗憾的是,随着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原先的校园日渐显得拥挤,学生不能完全住在校区,只好住在校外学生公寓,或者干脆 到校园后面的几个城中村去租房住。沿着云大的一道偏门出去,顺着昆明的“电子一条街”园西路走下去,便能看见发生“马 家爵事件”的学生公寓。旁边的莲花池正街是云大学生在校外租房的集中区域,出租房是城中村的农民见缝插针地修建加盖的 ,构造不甚合理,但价格非常合理,仅80—150元一个月,比学生公寓贵了约1倍,比昆明出租房价格低了1/3。在这 里租房的学生太多,为了安全,云大和相邻的云南省民族学院都在这条路上组织了通宵巡逻队。同时,这条街还集中了便宜的 饭店和夜市摊儿,晚上经常看见热爱烧烤的日韩留学生占据了几个主要的摊点。而在正门外的几条巷子里,写满了各国文字的 酒吧比比皆是,这里同时还是昆明外国人最集中活动的地区。 本部既拥挤不堪,云大便又在城市的北郊和南郊开辟新校区开设新专业,新校区很漂亮,部分校区具有合办性质,但 学费也比老校区的传统专业贵1倍,所以报考时还须分清楚专业和学费的关系。 作为云南的最高学府,云大在文化传播方面成绩斐然,由云大教授主讲的“东陆讲堂”在昆明拥有相当影响力,其学 生社团如文学社团“银杏社”、环保社团“唤青社”也小有名气。近年来各大学争夺生源竞争激烈,云大也使出了相当多的招 数,其中之一是诱惑各地状元“如第一志愿报考本校,便有优厚奖学金”,奖励金从上万元到10万不等。加上云南各烟草巨 头的捐献,奖学金和助学贷款均不成问题,因此也出现了一个令人结舌的现象:云大勤工俭学办公开表示拒绝校外提供的勤工 俭学机会,据该办公室工作人员称是该校校内勤工俭学机会已经足够满足学生之需。 一位已经留校任教的云大学子说,她在读书期间,不仅没花家里的钱,还存了2万多块,这些钱来自她自己找的一周 5份家教。而她的同学,每年要花去家里上万元。她感慨,云大坐拥闹世,周围什么都有,要想在这里静心读书是不可能的。 云大自豪的一点是他们的学生拥有外向型特点,毕业者中已经有许多创业成功者。而作为一个中等城市,昆明所能提供的机会 毕竟有限。近年来,云大致力于亚太地区文化交流与合作,提出依据边疆特色办学的方针,一个拥有优良传统的大学正在尽量 地避免流为平庸,但要想重现辉煌,仍未到时机。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