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峰之旅见闻:青海湖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3日11:13 上海文广集团 | |||||||||
6月2日, “巅峰之旅”报道团继续一路西行,来到了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畔。眼前的青海湖依旧碧波荡漾、风光无限,但给报道团成员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湖区各地方政府对生态保护的重视。 沿着青海湖边的环湖大道一路前行,起初我们有些奇怪,这里向来以成片成片的油菜花美景闻名全国,可现在为什么看不到油菜花的踪迹了。后来当地旅游局局长告诉我们,
青海省共和县旅游局局长李元琳说:“因为耕地把原有草皮都翻过来,上面固有的植被都被翻到地底下了,土壤都被翻出来了,因为我们西北风沙比较大,一到冬天或者春天两季黄沙全吹起来了,所以草原植被沙漠化程度高。” 据介绍,上世纪80年代末,当地的农牧民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就在草原上开垦种植油菜花。可几年种植之后,耕地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逐渐显现出。为此从2000年起,当地政府在补助老百姓粮款的基础上,要求农牧民全部退耕还草。 据李元琳介绍,通过这几年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当地就积极开展一些高原的生态旅游,这方面效益也比较显著,游客逐年增加而且老百姓的收益也非常大。 其实我们的报道团在这一路上发现,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的意识在很多地方都有所体现。坐落在鸟岛的蛋岛,每年五月底到六月,近百种鸟类都会到这里产卵孵化。为了让他们不受人类的侵扰,每年这个时候,当地的管理部门都会禁止游客进入蛋岛。 通过工作人员的监测窗,我们看到数千只的棕头鸥和斑头雁在此栖息。由于游客已经被隔离在外,因此鸟类在这里丝毫不受干扰地交配产卵孵蛋。据介绍,为了不破坏鸟类的生存环境,景区还要求每位游客都乘坐统一的电瓶车入内。也许正因为这些措施,每年来鸟岛筑巢栖息的鸟类达到了10万多只。特派记者邱旭黎 新华社记者杨寿德、坚赞青海联合报道 相关专题:上海文广集团巅峰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