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06年高考专题 > 正文

高校自主招生遭受质疑 高考改革方向何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8日10:41 新华网

  一年一度的全国高等学校统一考试来临,绷紧了莘莘学子的神经,牵扯着无数家长的挂念,倾注着全社会的关注。6月7日、8日两天时间,全国将有950万报名考生进入高考考场,而今年全国高校计划招生达530万人,两个数字均创下新的历史纪录。

  从数字对比看,今年的高校录取率明显超过50%,平均不到两个考生竞争一个录取名额,与扩招前相比,这几年考大学的压力相对减轻。但考生和家长依然紧张,因为考好大学不
易,考名牌大学不易,考北大、清华更不易。说什么都没用,能不能上大学,能上什么样的大学,全凭分数,看的是成绩。为了尽量保持“起跑线”上的竞争优势,家长以及中小学给了学生巨大的学习压力,十年寒窗苦,为的就是高考“一考定终身”。

  高考,考的不仅是应届高中毕业生,也对整个教育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小学、中学,甚至幼儿园的教育,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围着高考的指挥棒转。“文革”前十几年,再加上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实践,全国统一高考的积极意义和负面影响,已经暴露无遗。

  一方面,“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统一高考,体现了尽可能的公正公平,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加速了我国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2003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首次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2005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是1998年的4.7倍,在校生人数达23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1%。我国的高等教育人口迅速增加,1982年全国高等教育人口(大专以上)约为610万人,2000年达到4560万人,2004年增加到7000万人,估计到2010年将达到9000万人。中国的人力资本越来越充分。

  另一方面,人们对高考制度的诟病也越来越尖锐。特别是“一考定终身”的弊端,“高分低能”的弊端,“高考指挥棒”的弊端等等,引起社会各界越来越强烈的质疑,要求改革高考制度的呼声此起彼伏。

  教育不是教育界一家的事。事关千家万户的高考制度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从1999年高校扩招起,高考制度改革开始有条不紊地探索推进,每年都有一些新的措施出台。但每一步改革都引起了社会的热烈争论。

  无论对于具体的改革措施赞成与否,现行高考制度必须改革,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改革的方向应该是追求更公平、更公正,还必须考虑现实可能。由于这样一项改革涉及到“起跑线上的公平竞争”,必然引起方方面面的高度关注,因此不容许急躁,不可能急于求成。小步走,不停步,中国的高考制度改革一定会有一个更多人认同的前景。

  5月29日,笔者以河南考生的身份向中国政法大学招生办咨询,今年是否执行按区域人口比例分配录取名额的新规定?工作人员明确答复,政法大学今年将在河南招收102名学生,首次突破百人,较之往年录取名额有大幅度增长。

  中国政法大学果真兑现今年“两会”期间的承诺——按照区域人口比例招生,再次将各方关注的高考制度改革推向了风口浪尖。

  “中国政法大学不是北京的政法大学,而是全中国的政法大学。”徐显明校长接受采访时说,本科招生按人口比例划分是为促进

教育公平,构建
和谐社会

  但也有一些人士认为,高考的录取公平问题不能简单通过这样的方法得以解决。按地域划分录取人数也不利于国家向西部地区人才培养倾斜的政策。众所周知,这一举措仅仅是诸多高考制度改革措施的其中之一,它既不是开始,也不会是结束。

   高考改革回溯

  早在1999年,教育部便开始在局部范围内实践高等学校考试制度改革,至今未曾间断。北京大学文东茅教授对《瞭望新闻周刊》说:“每一项重大的高考改革政策的调整都依赖于社会条件,依赖于整个基础教育的改革,依赖于人才观念的转变。”

  自主招生遭受质疑

  自主招生就是高校有权自主决定招收学生。具备自主招生条件的院校,目前的自主招生考试名额划定为占本校当年录取人数的5%左右。考试项目分笔试和面试,两项皆合格者,在报考该校时可享受20分的优惠政策。高校有权根据各自不同情况划定自己的招生范围,只有达到高校招生要求的中学,才能够以推荐的方式选拔学生参加当年高考统考前的自主招生考试。目前,自主招生范围逐步扩大,部分条件较好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自荐的方式参加自主招生考试

  农村考生很可能与自主招生无缘

  在诸多质疑声中,最为有力的是很多人担忧,自主招生会将农村孩子完全屏蔽在录取大门外。这是因为,目前我国教育水平地区差异很大,除各省市之间存在差异外,城乡差异更大。

   复旦、上海交大探索“面试招生”

  尽管众说纷纭,复旦、上海交大“面试招生”考试在一片争议声中破冰而出,今年4月2日通过面试,自主选拔录取工作顺利结束。与此前的几十所高校试行的自主招生相比,此次复旦和上海交大两校自主选拔录取的最大突破,就是以面试成绩作为录取的主要依据,高考成绩只作为参考依据,高校招生与高考彻底脱钩。自主招生变得名副其实起来。

  回忆在清华大学2005年自主招生冬令营的两轮考试,以及拿下这些考试为自己赢得高考后报考清华的20分优惠,刘灏天没有太多幸运的感觉,只是认为那两天“很美好”。

  这或许与他的自信有关,或许是因为他最终考取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靠的并不是这20分,尽管他知道总会有同学需要加上这个分才能进入清华。

  当然,低20分录取决不是高校尝试自主招生的初衷。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说:“分数成了我们大学取舍学生的惟一的标尺。在这个意义上,考试看起来公正,实际上有很大的不公正。考分把很多优秀的学生排除在外。”

  正是基于避免考试的机械、基于承认人才的多样等共识,虽然恢复高考近30年来,统一考试的形式未曾动摇,但自1999年启动新一轮高考改革以来,针对考试制度的节奏调整却在日益加快。

  “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今年又前进了很大一步。一般来说,自主招生中起决定作用的还是高考成绩,他们的做法则是让平时成绩和面试表现发挥决定作用。不过,我们还不能简单地说这就是进步,因为我们总是要在高考成绩与平时成绩加面试表现这两者中寻找平衡,他们的尝试显然更偏向于后者。”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文东茅说。

  教育部一位官员表示,高考改革是一个方向,但目前还无法说自主招生是高考改革的方向。

  统一考试”与“单独招生”

  在官员难以对高考改革方向表态的背后,反映出各种声音交锋激烈。事实上,关于“统一考试”和“单独招生”的是非优劣,从高考诞生之日起,争论几乎不曾中断。

  偏才怪才“自主”不进来

  对高考形式“共性有余个性不足”的批评越来越多,加之高校越来越强调学校自身的个性,近年来,高校自主招生的试点工作不断推进。

  应试教育的现实存在

  其实,比高校能否录取钱锺书更重要的,恐怕还在于钱锺书这样的人才能否出现。正是看到高考对基础教育的影响,前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才感喟:“高考不改,教无宁日,学无宁日。”

  落实高校招生自主权

  既然文化课不可不考,高考改革也不能不做,那么如何在二者中寻找平衡,特别是自主招生这样的改革尝试,如何顶住公众对其公平性的质疑,扎扎实实推进,显得非常重要。

  农村考生很可能与自主招生无缘

  在诸多质疑声中,最为有力的是很多人担忧,自主招生会将农村孩子完全屏蔽在录取大门外。这是因为,目前我国教育水平地区差异很大,除各省市之间存在差异外,城乡差异更大。

  复旦、上海交大探索“面试招生”

  尽管众说纷纭,复旦、上海交大“面试招生”考试在一片争议声中破冰而出,今年4月2日通过面试,自主选拔录取工作顺利结束。与此前的几十所高校试行的自主招生相比,此次复旦和上海交大两校自主选拔录取的最大突破,就是以面试成绩作为录取的主要依据,高考成绩只作为参考依据,高校招生与高考彻底脱钩。自主招生变得名副其实起来。

  高考改革方向何在

  回忆在清华大学2005年自主招生冬令营的两轮考试,以及拿下这些考试为自己赢得高考后报考清华的20分优惠,刘灏天没有太多幸运的感觉,只是认为那两天“很美好”。

  这或许与他的自信有关,或许是因为他最终考取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靠的并不是这20分,尽管他知道总会有同学需要加上这个分才能进入清华。

  当然,低20分录取决不是高校尝试自主招生的初衷。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说:“分数成了我们大学取舍学生的惟一的标尺。在这个意义上,考试看起来公正,实际上有很大的不公正。考分把很多优秀的学生排除在外。”

  正是基于避免考试的机械、基于承认人才的多样等共识,虽然恢复高考近30年来,统一考试的形式未曾动摇,但自1999年启动新一轮高考改革以来,针对考试制度的节奏调整却在日益加快。

  “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今年又前进了很大一步。一般来说,自主招生中起决定作用的还是高考成绩,他们的做法则是让平时成绩和面试表现发挥决定作用。不过,我们还不能简单地说这就是进步,因为我们总是要在高考成绩与平时成绩加面试表现这两者中寻找平衡,他们的尝试显然更偏向于后者。”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文东茅说。

  教育部一位官员表示,高考改革是一个方向,但目前还无法说自主招生是高考改革的方向。

  统一考试”与“单独招生”

  在官员难以对高考改革方向表态的背后,反映出各种声音交锋激烈。事实上,关于“统一考试”和“单独招生”的是非优劣,从高考诞生之日起,争论几乎不曾中断。

  偏才怪才“自主”不进来

  对高考形式“共性有余个性不足”的批评越来越多,加之高校越来越强调学校自身的个性,近年来,高校自主招生的试点工作不断推进。

  应试教育的现实存在

  其实,比高校能否录取钱锺书更重要的,恐怕还在于钱锺书这样的人才能否出现。正是看到高考对基础教育的影响,前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才感喟:“高考不改,教无宁日,学无宁日。”

  落实高校招生自主权

  既然文化课不可不考,高考改革也不能不做,那么如何在二者中寻找平衡,特别是自主招生这样的改革尝试,如何顶住公众对其公平性的质疑,扎扎实实推进,显得非常重要。

  相关专题:2006年高考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