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测设计总工程师张树森:用双脚踏勘青藏铁路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1日11:45 新华网 | |||||||||
新华网兰州6月11日电(记者张锰)今年已经75岁的张树森,是上个世纪70年代主持青藏铁路勘测设计的总工程师。谈起青藏铁路,老人总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张树森说:“青藏铁路和三峡工程一样,都经历了太多的曲折和期待,在多少人的努力下,如今都实现了,不容易啊!”他感慨地对记者说。
由于受国力和客观条件的限制,青藏铁路的勘测设计工作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经历了“三上两下”。张树森主持了第二次勘测阶段。“我们在上世纪50年代第一次勘测资料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勘测,为第三次勘测又积累了大量数据和资料,可以说是承上启下的一次。” 1974年下半年,国家决定再次启动青藏铁路的勘测设计工作,43岁的张树森被任命为青藏铁路勘测设计总工程师。 由于青藏铁路经过特殊的地质结构,世界上没有可以参考的对象。作为总工程师,张树森最担心的就是勘测数据的准确性。为了保证野外调查的基础性资料数据的准确,张树森制定了严格的勘测制度,并且带头亲自跑到每一个工点,现场核实数据。在唐古拉山口,由于缺氧,张树森的手指甲慢慢变紫,呼吸也越发困难。在队友的帮助下,张树森在工点稍作休息,指甲的颜色才慢慢恢复正常。 “作为总工程师,必须一个工点一个工点看,桩基必须一个挨一个核对。几年下来,走通了青藏铁路全线1000多公里。”用双脚踏勘青藏铁路令张树森感到自豪,而更令他欣慰的是,由他主持的第二次青藏铁路勘查设计,数据和资料没有出现任何差错。 “青藏铁路的建设,其实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张树森告诉记者,当年受到国力限制,在设计铁路时,仅仅能保证铁路修通,火车能安全通过,对于列车运行速度等问题都没能顾及。张树森自豪地对记者说:“现在修通的青藏铁路,充分考虑了列车速度和安全的要求,列车最低时速都要求100公里以上,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 采访即将结束,记者要求看看当年勘查人员奋战在青藏铁路的资料照片。张树森告诉记者,当年勘查队只有工程地质的技术人员有相机,但作为工程工具,张树森规定,严禁为私人拍照。就这样,作为总工程师的张树森也没能留下一张当时的照片。“虽然当时没有留下照片,但是如今铺就在青藏高原上的铁路已经承载着我们太多的记忆,并将成为我们永远的骄傲!”张树森说。(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