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民周刊专题 > 正文

老砖缺失之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4日14:33 新民周刊

  如果砖头失去了表面薄薄的一层外壳,也就失去了历史的痕迹。

  撰稿/贺莉丹(记者)

  霍山路、舟山路一带属于提篮桥历史风貌区,在今年的建筑修缮过程中,遇到了老砖缺失的难题。

  这个区域也被称为“犹太人历史风貌保护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这里曾庇护了几万名犹太人,每年都有世界各地 的犹太人及其后裔到此故地重游。因此,对这些具有历史特色的建筑的修缮成为重要课题。

  负责此次修缮的上海市虹口区提篮桥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朱洪绅近期亲历了一场“找老砖”的过程。在舟山路靠近摩 西会堂的一幢保护建筑中,5户人家在20多年前将墙壁敲掉、建造了钢结构悬挂阳台并安装伸缩式衣架。朱洪绅告诉记者, 为了恢复建筑原貌,施工队需要拆掉阳台,这就亟需一批上世纪20年代的老砖将墙壁窟窿补上。

  但让朱洪绅头疼的是,他和施工队为了寻找这些老砖煞费苦心。一开始,他们在沪太路买了200块老砖,每块砖的 价格是2元到3元;由于数量不够,他们多方寻觅,终于在青浦一家专业拆房的施工队仓库中找到了一批老砖,“让我们意外 的是,这家施工队将老砖的价格提到了每块6元,没办法,我们只有买了。”

  要完全恢复建筑的历史风貌特征,需要精细到每一个建筑立面,甚至每一块砖头的复原。朱洪绅已经意识到,从1900 年到1936年的老砖、老瓦、老门窗都正在逐步成为稀缺商品,由于拆迁与修缮并非同步,这些看来不起眼的建筑材料当时 并未引起重视,而近年来,一些专门从事年代久远建筑材料收购的各种机构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块砖的寿命大约是100 年,现在这些老砖是碎一块少一块。”朱洪绅忧心忡忡。

  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看来,面积达2.6平方公里的提篮桥历史风貌区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 ,具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文化特色。

  “我们必须忠诚于历史,要‘修旧如旧’,这就意味着如果要修缮一幢保护建筑,一定要找到那个年代的老砖。这些 老砖就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并且无法复制。道理很简单,如果砖头失去了表面薄薄的一层外壳,也就失去了历史的痕迹。”朱 洪绅对此深有感触,一直以来,为了尽量恢复历史建筑原貌,他与多位文物专家都保持联系。

  在朱洪绅看来,这些老砖老瓦的需求量在今后只会更大,以摩西会堂为例,这所承载着历史的犹太人纪念堂不久后将 恢复原貌,目前正在搬迁其底楼的理发店和饭店,但因理发店和饭店对外营业,一部分墙壁早被敲掉改造成了玻璃窗。“今天 ,我们发现准备修复这幢珍贵建筑时,难题出现了。到哪里去找这么大规模的一批老砖?”朱洪绅颇为担忧。

  在以往的建筑修缮过程中,已发现部分老砖因时间流逝受损,在2004年的修缮中,华东师范大学一位教授为修补 一块受损的砖头,竟花费2个小时,“当时研制了一种配方,可以刷在砖头表面,但配方的硬度有些超标,如果采用这种修补 方法,一旦配方脱落,就容易破坏砖头的原有结构。”朱洪绅认为,当务之急是设法保护这些老砖老瓦,前瞻性的工作显然不 容小觑,他建议上海市文物管委会应该建立一个专门的仓库来收集和存储拆迁时遗留的老砖老瓦,这些老砖老瓦可用于展览, 也可为以后的历史建筑修缮备不时之需。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