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光东:高考不改弦足球难雄起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2日09:57 南方新闻网-南方周末 | |||||||||
□郭光东 “看足球,有股闷气。”这是小平看完一场中国队赛事后的感慨。 今年的德国世界杯已狂欢十数日,只得发扬“国际主义精神”的中国球迷肯定也“有股闷气”:诸多蕞尔小国都能在世界杯上大放异彩,我泱泱大国却无缘32强争霸。
一个13亿人口之众的大国,咋就找不出11个会踢球的?有论者将其归于中国足球市场化改革不到位,归于球员向钱看、足球精神堕落等等。这些都论的是,但中国队打不进世界杯,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青少年足球普及不力,归根结底,就是还没有落实小平的那句话——“足球,要从娃娃抓起!” 那么,中国的娃娃们在干什么呢? 恰恰在今年世界杯开赛之时结束的全国高考,给了我们一个解惑的明确提示:他们在一切为高考准备着。 他们没有闲功夫踢球。他们几乎没有童年,从小学起,家长就让他们瞄准将决定一生命运的高考,千方百计地为他们择校、补习,生怕他们输在起跑线上。到了中学,他们通常天不亮就到校,天黑了才放学,在校时间超过包身工,回家后还要写作业到午夜甚至凌晨。周末他们要上各种补习班,通常每周只有半天休息。即便这半天休息,他们也无精力、无心情玩球,只能补觉了。于是不难想见,一些重点中学有钱建漂亮的足球场,却终日难见几个学生踢球。 等到好不容易考上大学,终于有时间踢球了,他们却已不再是娃娃,错过了养成足球意识、素质的最佳时期。此时再练足球,多半也就自娱自乐了。 当然有人会质疑,奥运赛场上中国健儿不是屡屡斩获金牌吗?同样是高考,为什么其他运动项目就不受影响?殊不知,举一国之力去增强少数人的体质、让他们去世界上争金夺银的传统体制,对足球这项运动并不适合。足球是上场人数最多的集体项目(拔河等参赛选手没底的项目暂且不论),不像乒乓、射击、举重等项目集训数人即可;足球对球员体能、智力、团队精神的要求也最为苛刻;作为世界第一运动,足球在全球竞争最为充分,各国比拼的不仅是敢于吃苦的精神,更是在比拼“ 群众基础”。历史已经证明,举国体制可以在竞争不太激烈的女足领域将中国女足集训成世界杯亚军,却尚无让男足威震世界杯的先例。 所以,离开了绝大多数娃娃的参与,单靠几所并不景气的少年足球学校支撑,中国足球即便一时冲出了亚洲也是运气使然。群众基础与球星历来是水涨船高的关系,让一些量少质差的球员决定中国足球的未来,恐怕中国球迷生闷气的日子还长着呢。 推演开来,被影响戕害的又何止一个足球!高考以及恢复高考自有其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但也正如论者早已指出的,在高考指挥棒的逼迫之下,中国教育的功能已严重异化。学校水平的高低、学生能力的强弱,仅仅取决于一次高考的分数。由大一统的高考制度逼出的应试教育,压制了学生的个性,毁坏了学子的身体,不断磨灭着孩子们的灵性和自信,泯灭着学生对机械做题以外任何事物的足够兴趣。如此教育格局,人性不扭曲才怪,培养出的学生大多是“解题高手”,不免“高分低能 ”。 但是,这个世界上永远不可能有一个“高考世界杯”。看似公平,实质是科举翻版的全国统一高考招生,不过是一场 “内斗”,反而大大损耗了我们“外斗”的能力。改革已千疮百孔的高考刻不容缓! 只有及早改革现行高考,才能使中国少年不输在全世界少年的起跑线上。百年前梁任公的警句言犹在耳:“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假如中华民族的生命活力充分释放,中国的综合国力极大提升,那时中国人玩什么玩不动?玩转一个小小足球又算得了什么? 来源:南方周末 相关专题:南方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