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兵城格尔木:唐蕃大道彻底衰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3日15:36 南方都市报

  随着青藏公路的开通,1300年前开通的“唐蕃大道”彻底衰败了。

  张海元和筑路的同事们在拉萨会合,“我们住在布达拉宫广场前面的八一农场(现在这里是一座广场,有一尊‘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举行通车典礼,领导在上面讲,我们在下面听。开完会放片子,是《梁山伯与祝英台》,藏人们也来看,他们看不懂,但也笑,拍手。”

  “接着领导又开了个会,有病的骆驼留在拉萨,好的骆驼拉出去,回青海。挨个念名字,被念到名字的出列,领导说,有新任务做,其他发钱可以回家了。”张海元被念到名字,拉着骆驼往回走,走到纳赤台,他,一个小伙子和一个医生被留下,一直“蹲到现在”。

  1987年张海元退休,现在的退休工资是1800多元,单位的房子住了10年,每月交60.3元房费。除了双手的冻伤和“右腿子疼”,他只剩下一枚纪念章,其它的奖状、证书有的烧了,有的搬家丢了。纪念章背面印着布达拉宫图案,有一行文字:格尔木西藏基地创建40周年纪念1953-1993。正面是一头在风沙里扭头回望的骆驼。

  张海元的生活随着公路的开通而“蹲”了下来,慕生忠将军却开始准备修铁路了。公路通车的三年后,慕生忠要了三位专家与他一起勘探修青藏铁路。专家告诉他,除了冻土,这条路线没有问题。

  1960年,西宁至格尔木段青藏铁路一期工程开工,用了19年,铁路修到了格尔木南边20公里的南山口。“南山口”顾名思义,向南进山之道。从这里进昆仑山到玉珠峰,100公里的路程内,海拔从3000米陡然升高到4100米。看地形纵剖图,海拔线像受了刺激的蛐蛐,一蹿一蹿向上跳。

  当年的技术在这种地形上修铁路难度太大,过了南山口七八公里的山体上,有一眼荒废的隧道,是修铁路留下的,隧道打通了,但技术指标不过关,最终放弃。现在,新青藏铁路的隧道就在这眼隧道的旁边,钢轨贯穿其中,水泥洁白,石砖整齐,把歪歪扭扭荒草丛生的老隧道比得自惭形秽。

  青藏公路的初始目的是为深入藏区的解放军运输补给,公路开通后,大批负责后勤运输的部队驻扎下来,1975年格尔木市10余万人口中,驻军人数就占了一大半,现在至少有汽车团、管线团(输油管线)和

医院、仓库、工厂等单位驻扎在格尔木。随着经济发展,青藏公路不再只运输军用物资,现在85%的进藏物资和95%的出藏物资从格尔木中转,由此,青藏公路成为“唐蕃大道”以来汉、藏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条通道。

  50年后,无论运力还是运送效率,青藏公路也“落伍”了。

  一名在青藏公路跑了40多个来回的运输团连长,12年来看到不少战友牺牲,由于空气稀薄,经常下雪,路面上的冰厚厚一层,即便拖上了防滑链也是很危险。他还是新兵时,班长押车坐在副驾驶位上睡着了,满眼都是同样裸露的山体,时间长了他也打盹,把车开到了沟里,他被颠清醒,把车子开回了路面。他说,牺牲的战友都是在高原出的

车祸,“最惨烈的一次,驾驶员的头盖骨被掀翻了。”为了安全,运输车队时速不超过60公里,跑一趟拉萨,往返十天左右。

  我在随后的几天里翻越唐古拉山垭口,夜里正碰到下大雪,雪片淹没了道路上一切标识,我们的司机把车速降到20公里,每次会车、拐弯都让我提心吊胆,司机至少两次把车开到了路基上,我大声叫喊提醒着,才转危为安。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去年在中、印边境采访,报道印度边防线后面都修建了公路网,有些地方铁路可以直接到达,而我们边防线后面的公路网还不完善,铁路更是一寸都没有。

  一名专家计算,驻藏军队的所有物品主要靠后勤供应,上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之交,每个边防士兵年需物资1.2吨,到1996年每个士兵已经需要一汽车运量的物资——4至5吨。

  从“南山口”的新青藏铁路零公里起程,我们就要向昆仑山、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进发,高峻的大山拔地而起,把西藏包围在身后。从这里,真正的青藏铁路观光之旅才刚刚开始。

  半个多世纪里,格尔木从一座军事运输基地逐渐嬗变为今天的入藏孔道,成为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的必经之地。多年来,格尔木扮演的主要角色是“西藏后勤基地”。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