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06年国际禁毒日专题 > 正文

冰点特稿:“天堂”飘满红罂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8日06:23 中国青年报

  编者按:

  6月26日,国际禁毒日。

  19年前,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关于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的部长级会议。提出“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与会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一致同意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国
际禁毒日”。对于改革开放不久的中国来说,那时毒品似乎离我们还很远。但19年后的今天,毒品问题正在或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正值国际禁毒日之际,我们特别刊出这篇报道,是想警醒公众:毒品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其现实的危害已远远超出了常人的想像。

  向春玲从未想到,毒品离她的生活竟然这么近。她去云南缉毒前线走了一趟之后发现,云南当地甚至整个国家,都正处在毒品的威胁之下。

  “毒品离我们一点都不遥远,”中共中央党校的这位社会学教授说,“可不仅仅是什么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病。”

  去年3月,向春玲原本准备到云南考察西部发展问题,但云南省一位省委领导向她建议:云南最值得考察的是毒品问题。

  于是,她花了23天时间,走了云南与缅甸接壤的800多公里边境线,沿边境线考察了9个县市。最近,她正将考察结果写成一份内参。她说:“那里正在打一场禁毒人民战争。”

  毒贩们藏着毒品,“一脚就跨过边境线”

  向春玲从北京出发,到达云南与缅甸接壤的边境时有些吃惊。她没想到,边境线既没有铁丝网拦着,也没有边防军站岗。甚至,所谓边境线,其实连条“线”都没有,只是在某些地方立一块界碑。

  这条看不见的边境线,这边是中国云南,而另一边,便是属于金三角地区的缅北地区。那块土地上,种毒、制毒、贩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

  在美国国家缉毒署标有地理坐标的东南亚地图上,世界三大毒品生产基地之一的金三角地区,70%的区域在缅甸境内。有数据显示,目前每年经金三角地区贩运的海洛因已占世界总量的70%~80%,而其中超过80%来自缅北地区。

  中国云南省正与这一区域接壤,边境线长达1977公里,山连山,村连村,公路通着公路。

  有的地方,一个村子一半属云南,一半属缅甸。有的地方,两国之间仅一溪相隔,桥这头是中国,桥那头是缅甸。还有,一亩田分属两国。甚至,“一家两国”。向春玲见过一座村民的房屋正好坐落在边境线上,院子在中国,后面的住房在缅甸。

  许多人住在边境线这一边,他们的族人、亲戚和朋友却住在那一边。他们常常走亲访友,“一脚就跨过边境线”。

  向春玲特意挨着一座界碑照了张相。她面朝云南方向,一脚踩在缅甸,一脚踩在云南。

  每年,估计有七八十吨毒品,就从她身后那个罂粟花开的地区,源源不断地流入她面向的这个国家。毒贩们藏着毒品,同样“一脚就跨过边境线”。

  “这样的边境使堵截毒品变得十分困难,”向春玲说,“那边繁荣的毒品经济,对我们这边渗透得很厉害。”

  数据显示,我国内地流通的毒品中,约70%来自金三角地区。

  “有的村寨已到了村干部选不出来、老人去世后找不到送葬人的地步。”

  因为紧邻金三角,云南边境首当其冲遭遇“毒”害。

  从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国门打开,金三角的毒品开始成规模地流入国境。最初,这些毒品只是借道云南边境,经由广东,流向香港,再流向欧美等地。不过很快,云南边境也成了毒品消费地。

  “在当地,不太熟悉的人递给你一支烟,最好别抽,因为很可能含有毒品,从此上瘾。”向春玲说。毒贩们有时用这种方式卖毒品。

  向春玲亲眼见到当地因吸毒而家破人亡的一户5口之家,家里有4口人吸毒。丈夫因吸毒死亡,妻子被送进强制戒毒所,两个儿子也都吸毒,离家出走后下落不明。家里穷得只有四面泥巴墙,连床都卖掉了,灶也废弃了,只剩79岁的老母亲,独自守着一口棺材。老人的生活全靠村里人接济。如果村里人哪天忘了送来食物,老人就得挨饿。

  当向春玲掏出一张100元的人民币递过去时,老人紧紧抓着向春玲的手,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旁边的村民说:“让钱在老人家手里好好捏一捏!”

  这样家破人亡的事件,当地并不鲜见。还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位姓张的吸毒汉子,在不到10年时间里,先将妻子卖到外省,又将女儿卖到陕西,随后将惟一的孙子也卖掉了。紧接着田地出租了,房屋变卖了,直至最后,自己因吸毒过量死亡。

  2004年一份调查数据显示,这位汉子所在的村子,共有村民150多名,而吸毒者竟有43名。在这些吸毒者中,一半以上的家庭破裂,80%的人负债累累。从2001年以来,有15人因吸毒而死亡,13人离家出走,给这个穷困的村子留下了6个孤寡老人和6个孤儿。

  当地人告诉向春玲,一个家里只要有一名吸毒者,就会将整个家庭拖垮。毒瘾发作时,吸毒者六亲不认,甚至会拿着刀子向亲人要钱。一个村里要有几名吸毒者,整个村子会鸡犬不宁。

  这样的吸毒者群体,在云南数目庞大。资料显示,截至2004年底,云南全省有吸毒人员6.8万余人。

  向春玲前去调研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这里四分之三的区域与金三角接壤,边境线长达500多公里,一州之地,吸毒人员竟超过2.5万人,平均每100人中有2至3人为吸毒人员。

  在德宏州的陇川县,当地政府给向春玲出示的一份资料称,该县是“全省乃至全国毒情最为严重的县”。截止2004年11月,这个有着17万人口的边境县,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共有1万余人。平均不到20人中,便有一人吸毒。县里80%以上的村寨普遍存在吸毒现象。

  在这些吸毒人员中,50%以上是青壮年,除极少数还能正常劳动之外,大部分劳动力都因吸毒变得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其中35%以上的贫困人口皆是由于家庭中有吸毒人员而导致。

  当地人引领着向春玲参观了吸毒人员众多的村子,俗称“吸毒村”。

  有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吸毒村”,虽然紧挨着公路,但村里到处“破破烂烂的”,村里大多是木制平房,全村几乎没有楼房。进村的道路也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

  一个村民对向春玲说:“我们村连续8年没有喝过喜酒了。”

  没有年轻女子愿意嫁到这里,而村里不少原有的已婚妇女也纷纷改嫁外地。吸毒人口陆续死亡,村里人口开始出现负增长。

  翻开陇川县的吸毒情况统计表,在册吸毒人员超过1000人的乡镇,有6个,其中有3个乡镇现有吸毒人员超过1000人。而有两三百名吸毒者的村子,在当地比比皆是。

  当地人告诉向春玲,上世纪80年代开始吸毒没有戒断的一批人,基本已经死亡。现在,新一批吸毒成瘾者也将在五六年后陆续死去。

  “有的村寨已到了村干部选不出来、老人去世后找不到送葬人的地步。”该县一份官方资料透露。

  向春玲不止一次听到当地少数民族发出这样的呼声:“救救我们的民族!”这个在陇川县有着4万多人口的民族,每10人中便约有1人在吸毒。

  全县吸毒人员每年要“烧掉”6000多万元,相当于该县2003年的财政总收入

  当地政府修建了不少强制戒毒所、戒毒农场等戒毒机构。但彻底戒断毒瘾是个世界性的难题。

  “生理脱毒相对容易,难的是心理脱毒。”向春玲说,“他们心里会特别地想。”

  向春玲在一家戒毒所见到一个吸毒的女孩,骨瘦如柴。最初她因为好奇而吸毒。“刚开始吸的时候恶心、想吐,但过一会就感觉特别美妙。”她告诉向春玲。这已是她第二次戒毒。

  访谈过程中,正好有干警抓获毒贩,他们拿着缴获的海洛因给向春玲看。坐在旁边的女孩便背转过身,闭着眼,努力不去看海洛因。

  一位因失恋染上毒瘾的男青年,已是第三次进戒毒所了。为了远离毒品,他打算出去后带着妻子和刚出生的儿子远走他乡。

  还有一个23岁的男青年,三次戒毒都没有戒断,最后,他用一根铁链将自己捆了10多天,叮嘱别人不管见他发作时有多难受,都不要给他毒品。“毒瘾发作时,像许多虫子在啃咬骨头。”有吸毒者这样描述。但这个男青年愣是用这种方式戒断了毒瘾。向春玲见到了那条铁链,有手腕一般粗。

  数据显示,当地戒毒人员复吸率高达90%以上。

  吸毒人口耗费了大量“毒资”。如果按照每名吸毒人员每天平均消费20元毒品计算,陇川县一份官方报告称,全县近9000名现有吸毒人员每年要“烧掉”人民币6000多万元,相当于该县2003年的财政总收入。

  按同样的标准,德宏州副州长柳五三也给向春玲算了一笔账,全州2.5万余名吸毒人口一年最少要“烧掉”1.8亿元人民币,而该州的年财政收入仅有3.65亿元。如果再将每名吸毒者周围4至7名隐性吸毒者算上,全州年财政收入还不抵被毒品“烧”掉的钱财。

  更为恐怖的是,毒品注射常常与艾滋病相生相伴。

  1989年,德宏州首次在静脉吸毒人群中监测发现了146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截至2004年底,全州累计监测血清17万余人(主要针对高危人群),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8124例。“全州已经进入了高度流行期。”一份官方资料披露。

  据悉,已经去世的艾滋病人给德宏州留下了500多名艾滋孤儿。

  当地吸毒问题的复杂,远远超出了向春玲的想像。她没想到,一些吸毒人员之所以染上毒瘾,是由于当地缺医少药。

  一位50多岁的吸毒老太太告诉向春玲,她吸毒是因为患了妇科病。这位老太太所在的村子里,25%的中老年妇女吸毒。这个村子所在的乡,共有2万多人口,却只有一名卫生员。

  教育供给不足也是吸毒人员增加的原因之一。在陇川县,每年只能招收300多名高中生,但全县初中毕业生每年却达3000多名。另一个县的教育局长告诉向春玲,该县有18所初中,却只有两所完全中学,升学率仅为20%~30%。一份资料显示:“大量升不了学的初中生们,无就业门路,沦为社会闲散人员,这也成为近几年来新增吸毒人员的主要对象。”

  “吸毒问题远比贫困问题更严重。”向春玲说,“它跟民族问题、艾滋病问题、医疗卫生问题、教育问题等相互交织。”

  有时禁毒人员要戴着手套从毒贩的肛门中往外抠“毒蛋”

  在向春玲的访谈对象中,有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1949年前曾是当地望族的千金小姐。吸毒前家境殷实,吸毒后家徒四壁。村里人说,为了有钱买毒品,她一直在偷偷地零星贩毒。

  在当地,像这位老太太这种“以贩养吸”的吸毒者占相当比例。事实上,这位老太太只是庞大的毒品渗透网络中微小的一环。

  她所贩卖的毒品,有一种可能,是境外的毒枭雇佣毒贩“人背马驮”,从深山密林中翻越边境,层层分销到她手中的。

  向春玲在边境上看到两类极端的村子,一类是“吸毒村”,一类便是“背毒村”。1949年之前,这里边境的村寨便有着好几代人“背毒”的历史。直到现在,依旧有不少当地村民以“背毒”谋生。

  向春玲见过因“背毒”而“致富”的村子。村里到处可见卫星锅和贴着

瓷砖的二层小楼。这样的村子,她只是悄悄进村看一看,可不敢找人访谈。

  有媒体报道,云南临沧市有个叫班老村的村子,最猖獗时,几乎家家背毒贩毒。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4年底,班老村村民因用背篓为毒枭运送毒品,109人被捕,33人被判死刑。

  向春玲走了一趟临沧市。这个位于云南西南部的地区,与缅甸接壤的边境线长达200多公里。据公安部门掌握的数字,目前全国有十分之一的毒品来自云南临沧市。

  从缅北地区通往临沧,有两条公路要道。除去密林里的“背毒”方式,毒贩们经由交通要道运毒也是花样百出:

  有藏在高跟鞋里的,有藏在女性胸罩里的,也有藏在家具里、汽车顶部夹层、长途车厕所、汽车水箱里等等,还有毒贩将原始森林里砍下的原木挖洞或镂空,将毒品藏在其中。

  而较多的是人体带毒。有些女毒贩将毒品藏在阴道中。有些毒贩则用避孕套装毒品,然后吞咽下肚。多的能吞下一两斤这种“毒蛋”,过境后到了目的地再吃泻药拉出来。

  在一个检查站,缉毒人员告诉向春玲,有时这些人体藏毒毒贩子几天拉不出来,他们只好戴着手套从这些毒贩的肛门中往外抠“毒蛋”。

  毒贩们还发明了狗体藏毒、液体藏毒等新花样,加大了查缉难度。

  这里的缉毒人员凭自身的缉毒经验、训练有素的警犬以及一种X光人体检查机来对付这些贩毒手段。这种仪器能发现人体中藏有的“毒蛋”,“一扫一个准”。不过,当地缉毒人员告诉向春玲,现在毒枭们也正在改进技术,防警犬,防检查机。

  让缉毒人员备感头痛的是,毒枭们大量雇佣怀孕妇女带毒。根据我国的法律,这些挺着大肚子或正在哺乳的女人可以免除相应处罚,“即使抓住了也关不了,只能眼巴巴地把她们放了。”向春玲说。甚至有一些女人,为了贩毒而怀孕。

  当地官员告诉向春玲,毒品是世界上商品利润率仅次于军火的暴利生意。

  暴利刺激了大批“冒险家”。不仅许多当地人以此为业,从中谋取暴利,据云南省政府一份报告,来自外省和外国的毒贩也正越来越多地聚集到云南边境。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2006年国际禁毒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