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06年国际禁毒日专题 > 正文

公安局长的人头被境外毒枭标价200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8日06:23 中国青年报

  公安局长杨余,据说他的人头被境外毒枭标价200万元人民币。

  许多毒贩都配有枪支。向春玲听说,一些毒枭按照多少公斤毒品配发多少枪支的标准来武装毒贩。

  “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但那里却有枪声,有流血。”向春玲说。

  听当地人说,如果听到枪声,他们不会惊奇,知道肯定是发生了遭遇战。

  临沧市缉毒英雄吴光林便牺牲在这样的遭遇战中。2004年8月30日夜里,他和两名战友在丛林中埋伏了两个多小时,等待情报中过境毒贩的出现。当两个黑影沿着山道走过来时,因怕误伤群众,吴光林便迎面上前大喊:“站住!我们是公安局的,请接受检查!”话音未落,黑影对准吴光林“砰”的一枪。

  据说追捕了7天,行凶的毒贩才落网。

  向春玲在当地公安局调研时,有时遇到一些干警,几天没有洗澡,眼睛布满红丝。她问:“你们干什么去了?”对方回答:“昨晚通宵堵卡去了。”他们接到情报去堵截毒贩,刚刚从丛林伏击回来。

  向春玲访谈缉毒人员时,有个规矩,访问侦察员不得询问其姓名。她知道,他们其实是“卧底”,是幕后的禁毒英雄。“卧底”告诉她,他们扮演各种角色,什么老板啦,经理啦,需要非常沉着,不能有一点心虚。在与毒贩“接洽”时,电话里声调稍有变化,都有可能引起毒贩的疑心。

  有几位侦察员,向春玲在警局看到他们穿着警服,过几天,在别处碰见他们,就见他们正吊儿郎当地扮得像个混混,还朝她笑一笑。

  向春玲去了设在缅甸境内的一个情报站。那是一个商铺,卧底人员正戴着斗笠在那做生意。陪同向春玲的干警就用暗语跟他们聊了几句。

  “就像电影《小兵张嘎》里的西瓜摊老板一样。”向春玲说。

  然而这样的工作,有着常人难以想像的凶险。从1982年以来,云南全省牺牲的缉毒干警有40多人,200多人负伤。

  向春玲发现,因为压力大,这里的禁毒干警大多抽烟抽得很凶。

  一位乡里的派出所所长说,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不管是抓毒贩,还是抓吸毒人员,都有被袭击的危险,他们总是焦虑和提心吊胆。抓捕之前,他们处于等待、焦虑之中;抓捕失败,会感到沮丧;抓捕成功,又会处于极度的兴奋。

  “下辈子一定不干这一行了。现在要能换行,马上就换,”这位所长私下对向春玲说,“不过只要在岗位上一天,就一定要抓毒贩,把吸毒人员抓到戒毒所去。”

  德宏州公安局局长杨余,据说他的人头被境外毒枭标价200万元人民币。他的妻儿也分别被标价。一直有人劝他争取调到昆明去,但他对向春玲说:“我不能走,我走了,我手下禁毒的兄弟们怎么办?我要撤了,就是逃兵。”

  想像中,这位有着20多年缉毒经历的英雄应该是个“高大,浓眉大眼,爱发脾气,走起路来大步流星”的人,但向春玲见到的杨余,个子不足1.7米,“脸黑黑的,憨憨的样子”。

  这个汉子不怕独身一人出门。“我不怕,我的命比他们(指毒贩)硬,我能克住他们。”他说。

  缉毒英雄没对向春玲说什么豪言壮语。吴光林所在禁毒大队的指导员,个子也不高,细眉细眼,性情温和,他对缉毒工作“有瘾”。“我对那些吸毒、贩毒的人有第六感觉。这是一种缘。”在单独访谈中,他对向春玲这样说。有人劝他换工作,他反问:“我不干这个干什么呢?”

  从金三角流入国境的毒品,能被堵截的只占十分之一

  金三角的毒品要经由云南边境流入中国,会遇到堵截毒品的三道防线:边境海关和边防部队巡逻是第一道防线;内线交通要道边防检查站是第二道防线;省公安机关在出省的各机场、火车站、汽车站检查是第三道防线。此外还有流动检查。

  检查站的缉毒工作虽然不像“堵卡”那么凶险,却很辛苦。向春玲在木康检查站看到,过往的货物车辆几乎都要被检查。既查是否有毒品从境外流入,也查是否有易制毒品的化学原料从境内流向境外。

  一位检查站干警,家在40里外,已经两个月没有回家,即使儿子生病,也只是出外办事时顺便去医院看了一下。

  一位检查站队长,7年没有回过四川老家探望父母。每年总想着趁儿子放暑假或春节回老家探望,但每次都因为人手紧缺放弃了。

  因为毒品一旦流入内地,缉毒的成本会比边境高出许多倍。向春玲在这里常听干警们说:“我们多查一克毒品,就可以让内地人民少受一克毒品的危害。”

  向春玲此行惟一采访到的一名被判死刑的毒贩,便是在第三道防线落网的。此人是一名长途公共汽车司机,因为贩运八九公斤海洛因而获罪。从德宏芒市出发开往昆明的前一天晚上,他的情人将海洛因藏在汽车的水箱里。当车子刚刚开进昆明市汽车站,这位第一次贩毒的毒贩便看见缉毒人员向他走来。“我们肯定被人出卖了。”在监狱里,他对向春玲说。

  数据显示,从1982年至2005年,云南全省侦破贩毒案14.6万余起,抓获贩毒人员19.5万余人,缴获毒品共计129吨。

  然而当地有关人士给向春玲作了粗略的估算,从金三角流入国境的毒品,能被堵截的只占十分之一,其余大量流入内地。

  “云南如果禁毒不力,内地将会‘水漫金山’。”向春玲忧虑地说。

  “吸毒问题将成为继艾滋病之后中国最严重的社会问题”

  禁毒情况显然不乐观。

  向春玲在临沧地区调研时发现,那种将人体内“毒蛋”“一扫一个准”的X光人体检查机,整个临沧地区只有一台。这台X光机放在流动缉毒车上,来回奔跑于临沧通往缅甸的两条主要公路之间。

  毒贩们探听好情报,如果X光机正在这一条公路上检查,他们就从那条公路走;如果在那条公路上检查,他们又改从这条公路走。

  向春玲问:“为什么不再买一台呢?”

  她得到的答复是:买不起。一台X光人体检查机价值60多万元人民币,就连这惟一的一台,也是某国际禁毒组织捐赠的。

  向春玲心里嘀咕:“如果我们发达地区少吃一顿黄金宴,把钱省下来多买一台X光人体检查机,能多禁多少毒品啊。”

  一位卧底人员告诉向春玲,有一次他已经得到情报,计划扮作下家去与毒贩交接货物,但需要60万元现金。这笔钱不能走公费,他找自己的亲友借,结果只凑到28万元,只好眼睁睁地看着毒品贩子从自己眼皮底下溜走。

  经费不足成为当地禁毒的瓶颈。

  以德宏州为例,这个州年财政收入约3.6亿元,但年财政支出却达12亿元。政府财政中,能用于禁毒的经费,少得可怜。

  全州所有公务员,被要求将工资的0.5%~1.5%捐出,用作禁毒。尽管如此,2005年初数据显示,全州所有强制戒毒所一次的最大收容量仅为8000人,只能收容全州约三分之一的现有吸毒人员。更别说这些戒毒所大多功能不全,设施简陋。在一些戒毒场所,只有寥寥几名医生和一些常规药品。陇川县15个戒毒场所中,只有6名医生。

  “云南禁毒不是为它自己禁的,”向春玲说,“是为整个中国禁的。”

  她认为,东部发达地区应该从资源、经费上帮助云南边境禁毒,针对当地的扶贫工作,也不要仅仅局限于经济上的贫困问题。

  事实上,毒品问题早已出了云南边境,成为整个中国的社会问题。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中国内地逐渐出现毒品消费市场。最初,我国只有广东、福建、广西等个别省份有“毒情”。如今,全国除西藏还未发现贩毒案件之外,其余省市地区均已出现贩毒吸毒问题。全国2000多个县市中,已有80%以上的县市发现了“毒情”。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底,我国现有吸毒人员78.5万名,其中吸食海洛因成瘾人员70万名。

  “我们全社会都要认识吸毒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危害,否则吸毒问题将成为继艾滋病之后中国最严重的社会问题。”向春玲断言。

  在总结她的这次边境调研时,向春玲说:“我有责任告诉人们,云南边境正在发生什么,并且,与我们每一个人紧密相关。每一个人都处在毒品潜在的威胁之下。”

  云南边境之外,这种威胁依旧存在。

  尽管迫于国际社会和我国政府压力,近年来缅北地区原先大量种植罂粟的区域开始实行禁种,并替代以其他作物。但是,2005年2月,云南省禁毒委一份工作报告称,“境外毒品对我‘多头入境,全线渗透’的总体态势没有根本改变,‘金三角’毒品种植、加工规模不减。”

  多年来,缅甸境内许多民族地方武装,由于缺乏经济来源,毒品成为其培植势力的主要财源。而近来“受缅甸政局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缅北各民族地方武装组织暗中强化军事戒备,‘以毒养军、以军护毒’的格局更加明显,克钦邦第一、第二特区等原已实现罂粟禁种的地区又死灰复燃,一些毒品加工厂在生产加工海洛因的同时,开始大量制造冰毒等新型毒品,使金三角地区的‘毒情’形势更加复杂化。”

  “边境那边,禁种区域偷偷种植罂粟,在当地是心照不宣的秘密。”向春玲说,“他们只是把罂粟种到更偏僻的地方,那里依旧有地下毒品工厂。”

  “那20多天,是我心情最沉重的一次调研。”回到北京后,向春玲说。这位平常随和爱笑的女教授,翻看自己在云南的留影,发现自己竟然没有一张带有笑容的照片。

  在她调研结束离开德宏州时,想起那里有一个叫户撒的地方,阿昌族语意为“佛祖的花园”。在海拔1000多米的高处,一块长26公里,宽4~6公里的平坝,清澈的户撒河从中穿过,成群的白鹭在河面上嬉戏,坝子两边是青翠的山峦。这里冬天油菜花开,夏日稻花飘香。但这个“佛祖的花园”却是德宏州受“毒”害最深重的乡镇。这时,她听到车里正播放着腾格尔的《天堂》。

  “我爱你,我的家,我的家,我的天堂……”当歌曲这样一咏三叹时,向春玲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哗地涌了出来,泣不成声。

  同行的人不敢吭气,只是不断地递过去一张张纸巾。 本报记者 包丽敏

[上一页] [1] [2]

  相关专题:2006年国际禁毒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