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以公共服务提高人口素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9日15:47 新世纪周刊

  -顾时洪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先投资修路、架桥,还是先重视教育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开始?

  中国(海南)改革研究院执行院长迟福林认为,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以后,中国已开
始从生存型社会向发展 型社会转变。在这个特定背景下,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在于,以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为重点,使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

  他指出,目前中国农村人口在受教育年限、医疗水平、农村文化等方面,与城市相比,差距很大。农村相对较低的人 口素质与中国城乡协调发展和建设新农村的要求不相适应。

  与城镇相比,农村教育比较落后,这直接导致城乡劳动力素质的差距。突出的问题表现为:第一,农村人口的受教育 程度较低。2002年,农村劳动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33年,尚未达到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而城市该指标是 10.2年。全国现有8500万文盲、半文盲,3/4以上集中在西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和国家级贫困县。此外,农村职 业教育发展滞后。据统计,农村劳动力中除农技外,具有一技之长的不足1%,绝大多数农村劳动力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第 二,教育资源城乡分配严重不平衡。例如,2002年教育预算内经费用于农村的比例不到30%。第三,教育费用的过快上 涨,加大了广大农民的负担。据安徽省城调队对某县的调查,按该县2004年2668元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计算,培养 一个大学生相当于该家庭一个劳力18年的纯收入。

  迟福林分析,当前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仍在建立过程中,“一人得病,全家返贫”仍然是广大农民最担忧的大问题 。当前,健康水平对中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对广大农民的威胁很大。

  国际经验证明,现代意义的贫困不仅在于收入水平低下,更重要的是人的能力不足。从中国的情况看,以义务教育、 公共医疗为重点的公共服务不仅成为广大社会成员越来越迫切的公共需求,而且也成为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主要任务。

  目前中国农村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教育部和

财政部相关的数据显示,2003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为1365 亿元,比实际需求少476亿元,供给占实际需求的74.1%。其次,医疗资源过度向大中城市集中,这种不合理的资源配 置直接加剧了城乡之间资源拥有的不平等现象。目前,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30%又集中在大
医院
。县 级以下公共卫生机构只有1/3能够维持正常运转。

  有学者主张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但迟福林认为,近年来中国基础设施的投资过于庞大,有的地 区基础设施建设已超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造成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中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适度加快农村 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必要的。但从广大农民最直接、最迫切的现实需求出发,今后几年国家资源配置的重点应当放到农村基本公 共产品的供给方面。为此,缩小城乡差距不仅仅是缩小城乡经济总量的差距,更重要的是逐步缩小城乡居民享有的公共服务的 过大差距,并由此有效缓解不断扩大的城乡人口素质差距。

  他建议,“

十一五”期间,提高农村人口素质,需要在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制方面实现重大突破。例如,第一,建立 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体制。第二,加快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国绝大多数的省份都于2003年开始建立新型合作医 疗的试点。“十一五”时期,应当继续推广成功的经验并使其逐步制度化。第三,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 度。第四,探索建立符合农村特点的养老保障制度。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