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部介绍青藏铁路环保情况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9日18:17 中国网 | |||||||||
[西班牙新闻机构记者]: 我想问您几个问题:首先,从2001年以来,在青藏铁路上一共耗费了多少资金?第二,有多少工人参与了工程建设,其中藏人和汉人各占多少?第三,在这条铁路开通以后,驻华的外国记者是否可以更容易到西藏去,因为现在我们是无法去西藏的。
[朱振升]: 国家批准的青藏铁路总投资是330.9亿人民币,在这条铁路将要建成的时候,我们可以说这个投资能够控制得了。 关于建设人员,从2001年一直到2005年,每年的人数不一样,但是平均每年大约在3万人左右。用的民工每年也不同,但是这几年因为在西藏境内施工相对多一点,大约在1万人左右。 关于各方记者进入西藏的问题,我想应该按照有关的制度和政策来办。 [中央电视台记者]: 我们刚从青藏铁路采访回来。我们注意到青藏铁路建设在青藏高原的腹地,生态非常脆弱。我们想问,青藏铁路的建设以及它的运营对未来的环境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我们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现在看到了什么成效? [朱振升]: 青藏高原的环境比较脆弱,归纳起来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就是“原始、独特、高寒、脆弱”,这是这个地区生态环境的显著特点,因此它是我国和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具体来说,青藏铁路面临的环保方面的问题有:高寒植被的保护、野生动物的保护、高原湖泊湿地的生态保护、多年冻土环境的保护、高原自然景观的保护和水土保持以及污染的防治。 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要求要保护好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要爱惜青藏高原的一草一木。铁道部领导也高度重视,要求认真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要求全体参建者提高环保意识,要求参建者要坚持依法环保、科技环保、全员环保。我们在环保投资上用了15.4亿元。刚才说的这几方面的问题,经过各方专家的现场调查,包括环保的监理单位的监察,包括这次开通运营前各方面的验收,我们认为全部达到了标准。 比如,33处野生动物通道。从2003年开始,我们拍到了若干野生动物穿过通道的照片,证明总通过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多,说明野生动物也适应了动物通道这样一个设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青藏铁路的环保在管理上有两个特点:一个是首次在中国大型建设工程中引进了监理制度,一个是两省区环保部门监督检查。监理部门和环保的监督部门对于沿线建设中的环保问题都是比较满意的。 铁路建成以后,在运营期间,我们将仍然像在铁路建设过程中那样,在国家环保部门的指导下,认真地搞好运营期的环保工作。一个是搞好宣传、教育,一个是基础设施的长期监测,一个是我们在客车设备上做了一些特殊处理,比如所有的污水要有集便器集中起来,在格尔木一次处理。所有的固体垃圾也是集中起来做消毒密封处理,在某一个地方把它处理掉。再加上客车不能够开窗,各种垃圾不可能通过窗户扔到外面,所以旅行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是可以得到保证的。 再补充一句,铁路沿线各个车站生产生活的能源都是清洁能源,主要是电能、太阳能。 [美联社记者]: 我想请您更多地介绍一下冷凝剂的使用,因为您刚才在介绍中提到现在使用了主动降温的技术,我想问有没有用到氟利昂?第二个问题,为了维持冻土的冷冻状态,每年需要花多少钱?第三个问题,刚才您说到,旅客在列车运行过程中不能开窗,列车的车箱里面将有氧气供应,我想问,在车厢里面是不是不准吸烟? [朱振升]: 第一个问题是说保护冻土的措施,我刚才在介绍中讲了,这是一个专业性比较强的问题。我们使用的保护冻土的措施有一项是热棒技术,热棒技术是利用某一种介质在不用外界能源的情况下,在冬季靠地下的温度和空气中的温度差使地下能够制冷,这个东西用的不是氟利昂,但是是可以制冷的,而且这样的热棒是全封闭的,它不排出什么,所以这对空气没有污染。 青藏铁路建设当中对冻土的处理是运用了多种方法的成套技术,建成以后我们还要对冻土进行长期的观测,这个观测以及维修与普通铁路相比既有区别又有相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在于,铁路所有平常的维修和检测我们要做,但是我们是用现代化的方法,用人比较少;不同之处就是要对冻土进行长期观测。但是无论是哪一种工作,它的工作量都是比较少的,花的费用也是比较低的。 关于在客车里能不能吸烟的问题,我想这样回答你。因为客车里面是有氧气供应的,它分两种,一种是弥漫式的,一种是供某一些特殊的乘客使用的,他们需要更多的氧气,因此在每一个人的座位底下还有适用于个人用的吸氧设备。氧气供应能够起多大的作用?这个数据不再说了,我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在唐古拉山最高点5072米的时候,由于吸氧,人的感觉就相当于在拉萨的海拔高度。至于能不能吸烟,应按照运输部门的有关规定办。 [新华社记者]: 我们都知道青藏高原空气中的氧含量很低,容易发生高原病,您刚才介绍在修建过程中,没有发生因高原病死亡的病例,能不能谈谈你们的做法?第二个问题,通车以后对旅客的健康有什么考虑吗?谢谢。 [朱振升]: 建设过程中和运行过程中高度重视卫生保证,是我们贯彻以人为本的一个具体表现。青藏高原高寒缺氧,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在这么高海拔、低含氧、高原病最容易发生,而且危险性比较大的一个环境中,我们建设五年来,每年都有两、三万人在上面工作,没有发生一起因高原病而死亡的病例,我认为这真的是一个奇迹。分析原因,我看用四个字就可以说明——“科学、务实”。首先我们在开工之前就制定了比较严密的卫生保障的若干规定和若干措施,然后又配以相应的办法,大家都要认真地办,上上下下都是认真地办。 然后我们建立了三级医疗机构,在格尔木医院和拉萨医院有我们的医疗基地,各工程局自己有医院,在各项目队又有卫生所,这三级医疗机构覆盖了我们全线的所有的施工点,所以只要有人感觉身体不适,就立刻有地方治疗,有地方可以检查。我们大型的制氧站就有17个,高压氧舱有25台,我们的医务人员占全体参建者的比例是1.88%。我们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卫生保障的机制,包括人们的休息、体检甚至饮食都有安排。 运营以后,我们要做几方面的工作,一个是要做宣传,比如在卖票的地方就要宣传哪些人不适宜上山,这要事先告诉旅客们。到了山上要注意什么事情,这也要事先告诉大家。我们现在已经准备了客车的宣传词,宣传提纲,这个都要向旅客及时做介绍。同时,刚才我讲了在客车上有吸氧设备,还有防紫外线的一些设施,比如客车的窗户就是双层、真空的,可以防紫外线的。 [香港大公报记者]: 我想问一下,青藏铁路7月1号开通以后,将来就会有亿万游客到雪域高原,西藏的传统文化将面临外面世界和现代文明的冲击,这种冲击会不会对西藏文化的纯粹性的传承造成很大的障碍,国家对这方面的冲击有没有应对和安排?刚才材料中说7月1日的运营开行的只是北京、成都、西宁三个城市到拉萨的快速客车,什么时候增开旅客列车和旅游列车? [朱振升]: 我先回答你的第二个问题,其实,7月1号开通的三个客车就是旅客列车,至于将来还是不是要开其他地方的客车,要看当时的情况,但是我们有考虑。关于旅游列车,就是专门旅游的,这个也在运作之中,现在还没有最后敲死。 关于西藏传统文化,这和铁路建设是两个方面,但是我觉得藏文化博大精深,藏文化是需要发扬和光大的,发扬光大就需要交流,我相信青藏铁路的开通,各方面人员的交流,对于别的地方了解藏文化和藏文化向外的传播,都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封闭的环境,我相信不会对于文化的发展有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