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颠峰之旅记录2006之二:刘小汉的西藏情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30日09:39 SMG广播新闻中心
颠峰之旅记录2006之二:刘小汉的西藏情结

刘小汉 smg电视中心傅力摄影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纪录2006,一起关注2006。我是马尊伊。许多人把去往西藏的旅途称为“天路”。这个词也正因为青藏铁路的修通而变得炙手可热。SMG巅峰之旅特邀嘉宾、著名地质学家刘小汉,与青藏高原有着不解之缘,他正期待着铁路通车后,亲眼看到藏族同胞的生活发生变化。本期纪录2006,请听《刘小汉的西藏情结》。(片花)

  [音版](打字音效)刘小汉,与共和国同龄。1968年从北京一零一中学上山下乡去西
藏种地放羊,后来到钻井队当学徒工,在西藏找石油。1972年被井队推荐到成都地质学院当工农兵学员,后来成为文革后第一批研究生、第一批留学生,并获法国朗盖多克科技大学地质系博士学位,1984年回国从事科研工作,现任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长。

  38年前,几个北京来的中学生,只给家里留下只言片语,便偷偷离家,满怀一腔热血,来到雪域高原,决心要在西藏奋斗一生。刘小汉就是这群中学生的孩子头儿。这次行动没有经过任何一级组织的正式批准,胆子最大的刘小汉带领同学们乘火车经青海,一路搭乘军车西行,历时一个多月终于抵达拉萨。

  [我们来了以后,自治区革委会接待我们,马上上北京调查去了,北京我们学校的军宣队工宣队就把我们的关系就转过来了,是是,确实是我们学校的学生,愿意去我们也支持,学校也是支持的。而且我们临走前在北京等于向党中央宣誓似的,在北京给周总理发了一个电报,说我们决心上山下乡,支援西藏的革命事业,手续没什么问题,我们的户口全部都转过来,户口全销啦,在北京没有户口了,我们的户口虽拉萨的户口]

  离开了家乡,离开了父母,北京来的孩子被安排在离拉萨不远的堆龙得庆乡劳动。艰苦的生活让这群中学生很快开始想念北京的家,想念城市的一切。尽管扎根高原的决心不曾动摇,但闭塞的交通似乎把他们和家乡永远地隔绝了。那个时侯的刘小汉多么想让火车通到拉萨,这在当时是绝对的幻想。

  [当时生活条件很艰苦,吃饭也吃不太饱。没钱,没有任何待遇,因为我们是自己跑来的,所以没有工资,没有津贴,什么都没有。再说我们在村子里也没什么地儿花钱,小卖部什么都没有。我们是怀着一腔热血来了,来了以后好象显得是个多余的人,成为一个社会并不需要的人。再一个时间长了以后,当时也就是20岁很想家嘛。当时的决心就是到这个村子里一辈子在这儿劳动生活了,虽然决心是这样,但决心越是这样越想家,就想北京的家里啊城市啊,公共汽车,想,反正是一个很复杂的心情,又后悔又不后悔。一种革命理想觉得我这选择是对的,这是要革命,但是从心里从感觉上,又非常留恋大城市,留恋爸爸妈妈兄弟姐妹,想得很痛苦还是留在这儿不走。当时我就想,哎呀我要再听一声火车的声音汽笛的声音,哎呀离现代社会太远了]

  [音版]和当时所有的插队知青一样,刘小汉他们开始了忘我劳动,农田牧场,到处都留下了这群北京孩子辛勤的汗水。

  [我们种的青稞小麦,大圆白菜都是二三十斤一颗。我们还养猪喂马放羊,完全是一个农牧民的样子]

  艰苦岁月里,藏族同胞在生活上给与的关心,让刘小汉永生难忘。

  [阿多呀,达瓦呀都是在山上过夜的时候贴着那个山崖峭壁,可以遮一点雨的都是他们睡在里面我睡在外头。外头有豹,有狼,凡是遇到这种情况他们总是把我护在最安全的地方]

  在青藏铁路即将通车时,刘小汉和插队时的藏族好友阿多一起重访堆龙得庆,当年的村庄牧场已经改变了模样。

  [那时候这边好象庄稼没有那么好的(没有)那时候放羊啦(现在都是冬小麦)良种(原来不是有个村子嘛,现在搬到那边去了,现在都没有人)]

  青藏铁路即将通车,刘小汉与藏族老友共话当年,相约明天。

  [看过火车没有(电视里面看过(大笑))那以后火车通了你们就到北京去看我去吧,很简单,上了火车下车就到北京了,我就到北京火车站接你们去(火车来了就我们来)笑]

  纪录2006,刘小汉的西藏情结,正在播出。

  [问一下去54团农场怎么走?(这边)还远吗(不远)好谢谢(上车关门)(汽车涉水)]

  [就是想试着找一下当年我插队在那儿的村子,听说现在已经变成了部队的一个农场。这个村子离新建的火车站,就是拉萨站不远。我也想看一看那个地方变成什么样子了,过去到我们村子要走很多远的路,就是从老的拉萨大桥,过了拉萨河到河南岸,一直往西,就是很荒凉的地方了。所以今天到这儿很想去看一看,能不能找到那个村儿]

  虽说村子离新建的拉萨火车站不远,但经过几十年的岁月洗礼,今天堆龙得庆乡往昔的印迹几乎不复存在了。当年插队的小村落现在属于部队农场,村民们也由农民变成了农场职工,且大多迁居他处。阿多是几个一直和刘小汉保持着联系的藏族好友之一,如果没有他的带领,刘小汉恐怕很难找到30多年没见的藏族故友。当年爬过的山依然屹立,而北京知青住过的房子现在没剩下几栋。

  [好,还行还行,身体还行没有太胖。你还记着这个地方吗(记着)这个山,我们砍柴的山,起码都是一个礼拜爬一次。每次爬累死了(最少是一百多斤柴火扛回来)有一次我从这个沙上滑下来,扛不动(笑)那个时候早上天不亮爬山去了(脚步声)达玛家还在里边吗(现在没得喽,老百姓那边去喽)这是小扎西的房子原来,我们进去看一看。小扎西是后来我走以后他在这儿当村长,今年春天去世了,比我年轻。十年前在这我们喝青稞酒,酥油茶高兴死了,还有好几家,现在都走了。那是我们村长的办公室,队部相当于,现在也塌了,阿多,云登住的房子。我们知青住的小房子,二层楼没有,我们那个小房子小帐篷,现在已经都拆了,那种板房已经不在了]

  望着有些破败的老房子,想起已经故去的好友小扎西,刘小汉的眼睛湿润了。而阿多当年老房子算是保留得比较完整,但现在已经被部队用来养殖兔子。推开两扇木门,与藏胞朝夕相处的日子又浮现在眼前。

  [(开门声)当年阿多在这儿生第一个女儿的时候,我们还给他抱着,帮着做衣服。我去找阿多去,告诉他你的家已经变成养兔子的窝了]

  虽然已经是人去屋空,但刘小汉不甘心,他一定要找一找当年的藏胞,再看一看那一张张黝黑可亲的面孔。遥望昔日骑马放羊的牧场,现在已经是一片开满金灿灿油菜花的田地。走过农田,敲开一户藏胞的门,一位阿妈一眼就认出了30多年没见过面的刘小汉,没等客人在屋里坐定,她赶忙呼喊附近的朋友,告诉他们刘小汉回来了!

  [藏语&^%$&%—*刘小汉*^&%$&%&哎呀(笑)你好你好。云登还在(云登拉萨去了)去拉萨啦。你好,没有见过啊三十多年了,都老啦。当时咱们在一起她是小女孩子啊,你也老了我也老了。坐在这边,你住那边一点,你还记得我当时的样子吗(嗯)还记得(大伯我想问问她,她看刘老师跟三十年前有什么变化)藏语:*^%^&^他刚到那个地方时候他瘦瘦的现在胖得很(我听刘博士说他跟您上山打猎的时候,晚上睡觉都让他睡在安全的地方背雨的地方)啊就是。我们猎打回来以后,我们大家一块吃。我们藏族,刘老师和其它的知识青年,吃糌粑喝茶,那个时候酥油茶喝不上,星期天才喝。我们都是生活工作,跟藏族一样(当初您为什么那么照顾他)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一个工作岗位上,另外我们俩个我看他这个人好,他也看着我好(打猎的时候你把我放在安全的地方,你在外面)对对,就这样]

  老友见面,格外亲热。刘小汉并不精通藏语,老朋友阿多、琼措和卓玛他们也只会简单的汉语,是心与心的交流中,让他们的友谊延续了三十多年。后来不少藏族朋友的子女到北京读书出差,就住在刘小汉家里。透过他们的谈话,我们还发现刘小汉的一个秘密,他和同为北京知青的妻子小梅的就是在西藏结缘的。刘小汉希望铁路通车后,老友们能在北京相聚。

  [小梅(放羊子那个女的)放羊子那个女的就是我的家属,现在就是我的家属,因为她心脏不太好,这次不敢来。我们在这里,我的男生班长,小梅女生班长,现在是我的家属,在北京,以后病好一点就过来。其实我们其它的知青也想回来看,但是他们工作也很忙回不来,他们还在北京有好几个在北京,有的在美国有的在英国了,但是有好几个还在北京。我有机会就来看你们。以后火车通了你们就来看我。看过火车没有(电视里面看过(大笑))那以后火车通了你们就到北京去看我去喽,很简单,上了火车下车就到北京了,我就到北京火车站接你们去(火车来了就我们来)(笑)见到你们真高兴,让他们给我们照张相(朝我这儿看啊,1,2,3。好)以后把相片给你们寄过来]

  衬歌: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哎…

  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

  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

  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音版]一位地质学家,一份解不开的高原情结。

  [38年前我在这儿插队后来去当学徒工就是到地质队,作为一个地质学家我对青藏高原的矿产资源始终还是比较关心的]

  青藏铁路的通车,让刘小汉格外高兴,不仅仅是因为他和藏族朋友之间往来更加便捷,更因为他认为,西藏将从此富裕起来。

  [只要交通解决了,这个社会就发展起来了,他的经济发展起来了,他的观念就会发生变化,就会发生进步]

  同时,刘小汉对外电关于修青藏铁路是掠夺西藏资源的报道,既感到荒唐又感到气愤。

  [外电有这种说法,中央政府修青藏铁路是为了把西藏的一些财富给运走,这就觉得这说法很可笑]

  西藏蕴藏着多少宝藏?青藏铁路的通车到底能给雪域高原带来什么?《纪录2006·刘小汉的西藏情结》正在播出。

  1983年,在法国获得构造地质博学学位的刘小汉回国工作,次年便参加中国首次南极科考,并先后六次赴南极考察。后来授命担任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长一职,与他曾在西藏插队,熟悉高原生活的经历不无关系。对于一个长期深入藏区的科学家,他对处在各个发展阶段的藏族同胞的都非常了解。

  [因为我接触的藏族同胞比较多,从拉萨的上层,国家机关,到知识分子,一直到最遍远地区的纯粹原始状态的牧民或者山民。他们的观念是很不一样的。他们对自己的生活状态,他们认为这是上天定的,理所当然我就该这么生活,也不知道什么叫现代化,什么叫好生活,他们所知识的就是,哦,地质队来了,他们知道的就是地质队,地质队好,地质队有烟抽,地质队吃馒头,比他们的好吃,对他们来讲最后的生活就是地质队的生活]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西藏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差距很大。直到上世纪末,全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人口,以及文盲和半文盲人口的总和接近两百万,几乎占了自治区总人口的80%。多年来,尽管西藏进行了投资、科技、教育、财税和金融等领域的改革,外向型经济也有了长足进步,但交通闭塞带来的观念滞后,仍是西藏经济发展落后的重要原因。

  [但是如果处于中间状态的,你象一些农区,还有比较发达的牧区,离青藏公路不远的地区,这些藏族同胞他们特别渴望幸福,渴望富裕。尽管他们正在富裕,但是他们想更快地富裕起来。这些藏族,同胞都愿意把孩子送出去上学,哪怕花点钱;而我刚才说那些比较偏远的地方,政府给那儿办了学校,孩子不去上学,政府只好你孩子来上学我一个月给你家一百块钱,倒贴钱,就这样孩子还不去。为什么?他家里父母想我这一个小孩子就可以看20只羊啊,或者拴羊帮我挤奶,小孩挤奶很灵巧,他们还想不到上学是为了走向富裕。交通问题解决了这些状况都会很快地解决了,持续几千年的原始贫穷的状态,可能在10年20年会得到很大的变化,就象咱们内地一样]

  同时,西藏也一直是世界关注的敏感话题。青藏铁路二期开工建设后,国外一些媒体企图通过对青藏铁路的报道,使敏感的西藏问题国际化,他们甚至宣称,中国建设青藏铁路是为了掠夺西藏的资源等等。刘小汉说,国外媒体这类貌似关爱的口头行动,并没有扎实的立足点。

  [117我就觉得这说法反正是很可笑,西藏本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就是一家人,我家里的事情怎么说这个屋子里的枕头那到那个屋子床上怎么就是掠夺呀或者怎么样。再说啦,这东西不是无偿地拿呀。他们的东西都不会无偿地给另外的省或者自治区、中央政府,不会呀!而西藏自治区有这么多自然资源可就是苦于运不出去,所以这些自然资源就变成0,他的价值就是0。那对于西藏简直就是很可悲的前景]

  作为地质学家的刘小汉对西藏的矿产资源了如指掌。他告诉记者一组惊人的数字:根据国家几十年来的地质勘查,西藏自治区拥有三江成矿带、雅江成矿带、班公-怒江成矿带和冈底斯成矿带的存在,独特的大地构造、良好的成矿地质背景,使其矿产资源潜力令世界关注。

  [铜矿的数量简直是惊人!是很振奋人心的,因为我们国家铜矿是最紧缺的矿产资源,直到现在每年从澳大利亚从智利进口很多的铜。而现在在冈地斯山发现的铜矿远景储量很可能是智利全国储量的两倍。再加上这几年我们还投入很大的力量在羌塘地区进行石油勘测。羌塘很可能是中国大陆最后一块陆地上的油田,而这个油田他很可能规模相当于中东这些巨型的大型油田。如果真的是这样,那青藏高原财源滚滚了。我猜想中央领导下决心修青藏铁路,这些矿产资源可能是青藏高原地区走向富裕的最直接的捷径]

  限于自然条件,西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是全国唯一不通铁路的地区,进出藏物资和人员主要依靠公路和航空,运输成本高,压力大。刘小汉认为,青藏铁路的建成,将为西藏今后的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

  119青藏铁路一修通,就把西藏自治区和全国真是紧密地连在一起了。他社会前进的步伐就会和全国其它省份前进的步伐能够尽量保持一致了。可以预见,用不了多长时间,西藏自治区,包括青海的南部,四川西部,整个青藏高原地区都会很快地发展起来,因为这儿有自然资源,有矿产有能源,有水利资源,有很多独特的生物资源,都是很丰富的,只要交通解决了,这个社会就发展起来了,他的经济发展起来了,他的观念就会发生变化,就会发生进步。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都不用怀疑。

  虽然如此,一些发达国家对青藏铁路的修建还是存在种种非议。早在2002年,青藏铁路二期修建之初,美国《波士顿环球报》刊登了一篇题为《一条被认为通往毁灭的道路》的文章称,“修建青藏铁路将耗资24亿美元,这只会带来更多的汉族人在西藏定居。”同年,法新社的一篇文章还写到:“在广阔的藏北草原上,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已经延续了好几个世纪。然而,这种生活方式也许很快就会受到威胁。”外电种种对青藏铁路的不利报道,让上世纪60年代末曾在藏北地区下乡插队的刘小汉感到十分气愤。

  127发达国家也是从原始状态过来的,他们没有说为了保持原始状态保持贫穷,保持愚昧保持落后。没有!说这些话的人,他们怎么自己不一天吃一块生牛肉两坨糌粑过日子?怎么偏偏是这些有钱人说这种话?!我就很来气,我一听这话我就很生气。在这儿装神弄鬼。128你不好好地替藏族老百姓着想,怎么让他们快点富裕起来,这是真正的大慈大悲。

  (天路)沿着青藏线,你经常可以看到随风飘舞的五颜六色的经幡。经幡在藏语里称为“隆达”,“隆”是“风”的意思,“达”是“马”的意思,这种藏区特有的大地景观艺术,又被称为风马旗。因为经幡上的内容多寓含生命轮回经久不息之意,藏族人认为,经幡随风翻卷,人的运气就会上升。

  歌扬: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哎…

  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

  青稞酒酥油茶会更加香甜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