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青藏铁路通车专题 > 正文

记者全程体验拉萨至西宁首趟列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4日12:35 新闻晚报

  7月2日早上932,拉萨至西宁N918次首发列车发车。一路上,火车钻隧道、过大桥,车内乘客个个兴奋地掏出照相机,对着窗外一阵猛拍。

  昨天中午1140左右,列车比原定时间提前近一小时,安全驶抵西宁。本报记者全程体验了该列车的舒适、豪华和良好的服务。

  拿着旅行指南找列车员签名

  “呀,火车上还有插座呢,这下可以充电了。”记者刚一找到硬卧铺位,就听见有乘客惊喜地叫喊。循声望去,在靠近走廊的车窗下,每隔一个窗户就有一个插座。准备充电的旅客拿出手机充电器,插进去,充电器指示灯亮了。

  不错不错,这名旅客又兴奋地叫起来。

  列车启动后,乘客们掏出相机,纷纷把镜头对准窗外。邻铺的任同山大爷热心地为记者当起导游:这个柳梧隧道,是拉萨出站后的第一个隧道;这个大桥,叫“哈达大桥”,是拉萨出站后的第一座大桥。我这两天已经把火车站周围逛遍了,你看这儿风景多美……

  列车员走过来:请换车牌。塑料车牌如同

信用卡大小,上面以汉、藏两种文字标出车次、铺位等信息。任同山把玩了一会,小心地装进了上衣口袋。又一名列车员走来:这是我们(青藏铁路)公司发的《青藏铁路旅行指南》,一人一册。任同山接过来,一页一页翻起来:呦,真不错,这最后一页还设计了“珍藏您天路旅行的车票”一栏,像集邮册似的。

  列车广播员开始播音,在介绍了列车编组、沿途停留站、青藏风情等后,还特别介绍:本次列车的厕所为真空集便装置。如您有任何不适,厕所内设有紧急呼叫按纽。

  走,到厕所看看去。一位旅客拉起同伴去参观厕所,引起周围乘客的笑声。车上厕所分两种:残疾人厕所和普通厕所,前者通透敞亮,开间特别大,坐便器两侧都有扶手;后者的开间与普通列车差不多,其冲水装置却与飞机上的一模一样:一按绿色按纽,水就疾速冲出,又快又干净。

  看看这洗脸间,多好看。参观完厕所,这位旅客又来到旁边的洗脸处:多大的镜子呀,还有花呢。花虽然是假花,但斜插在镜子左右上方,显得很雅致。

  列车广播员在汉语播音结束后,又用英语和藏语播音,之后,播放了一段带有藏族风情的歌曲。来自甘肃的旅客郝英秀说,好象是《天路》吧?旁边的旅客打趣:天路上放《天路》,不错。

  一位列车员被一位旅客拦住了:麻烦你在这里签个名。原来,他把《青藏铁路旅行指南》当作签名手册了,最后一页已经密密麻麻签满了列车员的姓名。

  快看,藏羚羊

  快看,藏羚羊!你快来拍。一位睡在上铺的广东旅客向记者叫起来。窗外,几只藏羚羊正悠闲地吃草。但是,火车速度太快,还来不及抓拍,藏羚羊已经消失了。没事没事,肯定还有。他安慰记者。

  又有一群!另一旅客也叫起来。旁边的旅客一看都“哈哈”笑起来:那是绵羊。这位旅客讪讪地自我解嘲:藏羚羊也是群体活动的嘛。

  列车驶进当雄车站,还未停稳,旅客们就被感动了:窗外站台上,藏族老乡站成一排,向列车上的乘客挥手致意,他们笑容真诚,还带有好奇。任同山发表起了感想:我这次来西藏,真得感受到藏族人的质朴,他们都很热情好客。看来,不来实地看看是不行的。

  列车在当雄停车5分钟。由于列车在拉萨-格尔木之间全程供氧,车厢内所有地方都不准吸烟,想抽烟的乘客只好下车过瘾。不过,更多的乘客下车是为了拍一张纪念照:站在火车前、站牌前、候车室大楼前,只要能反映出这是首趟列车,能反映出藏族风情的地方,都有乘客拍照的身影。有乘客临上车前还依依不舍:停车时间太短,再多停几分钟就好了。这种景象持续了很久,只要火车一停,哪怕只停2分钟,乘客都要下车拍照。藏族旅客才仁说,这样的风光其实看惯了,但是让火车做背景,还是第一次。

  午饭时间,记者来到餐车。餐车与普通列车没什么区别,只不过,每个餐桌上都摆放着藏羚羊的雕塑,雕塑的基座上刻着:高原精灵。同桌的一位旅客说,现在藏羚羊越来越少了,应该好好保护。

  事实其实相反,藏羚羊是越来越多了。7月1日,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才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保护区成立之前,藏羚羊只剩不到2万只,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已经繁育到5万多只了。

  餐车上的菜价与普通列车相仿:一份鱼香肉丝15元,一碗饭3元,一瓶啤酒7元。一边吃饭,一边看窗外的风景,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在海拔4500米左右的地方吃饭。由于用餐的人多,服务员有些忙不过来。不过,每位乘客都在耐心地等待。有的乘客还表示理解:高原上嘛,做饭不容易熟,所以慢一点。

  有需要氧气的吗

  傍晚时分,正在熟睡的记者朦胧中听到有人在问:有需要氧气的吗?坐起来一看,列车员拿着一些鼻管,正在挨个询问。任同山62岁了,列车员特意问他是否需要,任同山笑说,我比你身体还好呢。

  硬卧车厢中的供氧装置在每个铺位的靠窗一侧,除此之外,靠走廊的一侧墙上,也分布着一些供氧口。推起盖子,把鼻管插进去,稍微挤按,氧气就“哧哧”地向外冒。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旅客需要这个,因为车厢内还有一种供氧装置:通过空调装置的弥漫式供氧。也就是说,空调吹出来的不仅是热风或冷风,还有氧气。因此,这趟列车上需要鼻管的旅客并不多。列车员分发完后,把剩下的鼻管放进了车门旁的储物柜里。

  列车驶过世界铁路海拔最高点———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车站时,因为记者事先来过,就告诉任同山:这里就是唐古拉车站。任同山吸吸鼻子:一点感觉也没有嘛!和平常一样。

  当然与平常一样。青海大学副校长、青海大学医学院高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格日力6月19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列车上的供氧装置可以使人达到这样的感觉:即便你乘坐的列车行驶在海拔5000米左右的地方,也如同在海拔3000米以下的地方,人体没有任何不适应。而没有供氧装置,真正在海拔5000米左右是什么感觉?让记者来告诉你:头痛、头晕、胸闷、呼吸急促、稍微一用力就气喘不已,还有,

打火机根本打不着火,即便千辛万苦打着火,烟的味道也与平原上不一样。

  入夜,列车静静地行驶在广袤的高原上,2215,列车进行了最后一次播音,车厢内熄了灯,大部分乘客进入了梦乡。

  昨天中午1140左右,N918次列车缓缓驶入西宁站。

  记者与任同山握手道别,来自河北秦皇岛、留着山羊胡子的任同山说:首趟列车,不容易。我们这叫缘份啊。□晚报记者 赵毅拉萨-西宁摄影报道

  相关专题:青藏铁路通车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