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青年参考专题 > 正文

让“不沉默的少数人”体验社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4日16:10 青年参考

  ——6.5“绿色出行”活动随感

  郑也夫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2003年8月13日笔者曾在《青年参考》上发表《中国无车日倡议书》。可是人微言轻,几无反响。将近3年后 ,听说北京要从6月5日开始,搞“绿色出行,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活动,欣喜异常。向消息灵通人士打听,为什么这次能够 推动?答复是,有领导支持。

  不幸,那天我因急性阑尾炎住了院,不能亲历(虽然我平日出行以骑车为主),只能从媒体的报道中了解当日状况。

  《北京晚报》和《新京报》两家报纸都报道了该日参与绿色出行活动的政府官员。《新京报》的副标题是“北京多个 部门负责人放弃公车……”,《北京晚报》的副标题是“绿色出行表率:领导们步行或乘公交上班”。且不论谁的副标题更准 确,但副局级干部成了报道对象,一定是因为媒体采访不到更高的领导。采访不到有两个可能性。其一是市领导们均未参与。 其二是一些市领导参与了绿色出行,但更愿低调面对,故拒绝采访报道。

  我愿意相信第二种可能性。并以为,市领导的低调有助于凸现此次活动的民间性质。但即使如此,觉得分寸上还值得 推敲。市领导可以不讲话,但应该有行动,而且有必要简洁地反映到媒体上——某领导乘地铁上班,某领导乘公交车上班。这 是表率,是姿态。如此,其麾下的干部一定会从善如流(驾车非恶,但这无碍我们说弃车是善)。大批干部的身体力行,是对 首都绿色日的最大支持,是改善

北京交通最重要的基础。

  我不同意“绿色出行”以及未来可能实现的“无车日”的主要目标,是“增加一日蓝天”。我以为首要目标是“体验 ”。因为实现“蓝天”的效果很可能微乎其微,而“体验”几乎一定可以达到,其中说不定还孕育着什么更有深远意义的新东 西。一年364天都交给了轿车,拿出一天来体验另一种状态和滋味,说得过去吧。

  这体验又分为宏观和微观。

  宏观地看,可以有更多的人,包括那些有身份、地位、发言权、影响力的人,体验我们交通设置上的问题:地铁、城 铁的连接不良、道路的混行、轿车对自行车的肆意侵犯,等等。北京市环保局裴副局长当天就说:“市政道路需要更有利于自 行车和行人。”不错,很多人天天体验,但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不沉默的少数人”也来体验,是改变现状的前提。微 观地看,可以体验和比较对自己而言不同交通方式的差异。今典集团的张宝全先生说:“从今天我个人的体会来看,开车上下 班,未必比自行车更快一些。”无车日倡议者们希望达到的就是这些。他们深信,车太多是灾难,大家换个角度体验一下,如 果事情有转机,是依赖于每个人的切身体验的。

  北京市交委副主任刘小明当日对媒体说,由于工作的原因,他平时也会抽时间体验公交,但早上乘公交车上班这些年 还从来没有过。我由此想到,这件事应该制度化,即相关部门的干部定期以非轿车方式上下班,比如以下方式——地铁、公交 车、

出租车、自行车或步行——每月各一次。

  改善公交的重要条件是社会压力。社会压力中的最重要的成分,永远是有地位的人。他们越脱离公交,公交就越糟糕 ;他们越进入公交,公交就越完善。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