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丝绸之路今重开:开市前夕繁忙一片(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09:11 大洋网-广州日报 | |||||||||||||||||
在历史上,乃堆拉山口属于丝绸之路的南线,千百年来,它不仅是中印之间,而且也是东西方交往的重要渠道之一。只是由于中印在1962年发生短暂的边境战争,致使乃堆拉山口一直被关闭和闲置。 随着中印关系的改善,中印双方同意恢复开通乃堆拉山口,关闭44年后,当这条贸易古道再次被重新开放时,本报记者来到海拔4545米的乃堆拉山口,试图解构它所折射出的经济和政治意义。 文/特派记者严利 图/特派记者张伟清、王子恒 现场直击 乃堆拉山口开市前夕繁忙一片 7月5日凌晨6时,距离西藏拉萨460公里的边境县城亚东一片宁静。城中心十字路口的一间大药房已经亮灯。老板朱悟祥开始张罗着往停在门口的卡车上成箱成箱搬货。 “县里通知了,今天上午要将商品搬到山口市场的摊位上摆好,明天就要正式营业。”朱悟祥口里的山口,就是指离亚东县城30多公里的乃堆拉山口,海拔4545米,是中国西藏和印度锡金的著名边境口岸,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边境口岸。根据此前中印双方的协定,7月6日,双方在乃堆拉山口及附近的临时边贸市场——仁青岗市场正式开市。 从亚东县城出发,沿着一条崎岖的盘山公路向上穿行30多公里,当海拔突然上升到4500多米高时,仁青岗边贸市场就出现在路边。从外观上看,这只是一栋不大的长形房子,一如平常所见的临时简易房一样,里边按阿拉伯数字左右分成28间10平方米左右的商铺,中间是过道。 朱悟祥的商铺是8号,车刚在市场门口停稳,他就跳下车,急忙和随车的3名亲戚把车上的货物往市场里搬。王老吉凉茶、红双喜香烟,广东中山和顺德的煤气灶,这些广东常见的商品,在这个世界最高的边贸市场里都可以见到。接下来,香皂、洗洁精、毛巾……日常用品开始摆满那个长不到两尺的柜台——每间商铺里都有3个柜台,但是分别属于3个老板。除了朱悟祥外,8号商铺其余两个柜台的老板分别是来自四川蒲江的郑兴良和玉环的於其满。他们俩分别经营五金和服装,各种锁和衣服摆满了两个柜台。 同8号商铺一样,到中午12时,28间铺中除了属于印度边民的8间商铺还没有铺货外,其余20间商铺都摆满了交易的商品。记者逛了一圈,大多数商铺都是摆卖日常日用品,电视等家电没有出现,26号商铺摆出了两辆电动自行车,算得上是整个市场中最贵的商品。 “毕竟有40多年没有进行过交易,而且这个市场又在这么高的山顶上,大家都在观望。”朱悟祥在亚东县城里经营着一家超市、一家诊所和一家药店。但是昨天他在仁青岗的8号摊位上并没有摆出药品。“我不知道能不能卖药。” 按照规定,仁青岗边贸市场中20间商铺由亚东边民承租,但是每间商铺里还得有另外两个不属于亚东边民的老板加盟经营。老家在四川绵阳的朱悟祥已经在亚东生活了23年,因此此次他是以边民的身份获得承租权,3个月的租金是5000元,“外来老板3个月的租金是2万元。” 边民回忆 "48年前我就在山口做生意了" 来自亚东县下司马乡的边民次仁旺堆这次成功租到了11号商铺,看着儿子媳妇忙着往柜台里摆货,60岁的次仁旺堆则面带笑容地在市场里转悠。 “48年前的1958年,那时我才12岁,就已经和印度人在这个山口做生意了。”次仁旺堆说,“那时亚东到乃堆拉山口还没有通公路,我和父亲靠马队驮着奶茶和白菜,走一天一夜才能赶到山口,在这里我们把奶茶白菜卖给印度边民,然后再从他们手上买大米、盐、青油。那时场面很热闹,印度人还卖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手表。” 乃堆拉山口距拉萨460公里,距印度沿海城市加尔各答约550公里,曾是中印之间主要的陆路贸易通道,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一部分。据历史学家介绍,来自中国内地的商贾自两千多年前就开始向中亚、西亚和南亚通商。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冯·李希霍芬在其所撰写的《中国》一书中,首次把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的交通路线,称作“丝绸之路”,因为当时大量中国的丝绸和丝织品经由此路西传。史料记载,这也是当年唐朝高僧玄奘“西天取经”的途经之路。 20世纪初,这里的年交易额最高时达到上亿银元,占当时中印边境贸易总额的80%以上。1947年印度独立后,乃堆拉山口的双边贸易飞速发展。在次仁旺堆少年时期,正赶上乃堆拉边贸黄金时期,每天都有超过1000头骡子和700多人往返在这条道路上。 但自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后,两国相继撤销了原边贸市场的海关等机构,乃堆拉山口由军队把守,边贸通道被铁丝网隔离。 尽管乃堆拉市场被关闭了,但是已经有了市场需求和边贸经验的中印边民民间贸易并没有因此停止。亚东县街头,至今有一家开了8年的专卖印度、不丹和尼泊尔商品的商店——樟木多种食品商店。 为什么乃堆拉山口周围边民如此希望通商?原因很简单,一边属于中国西南边境,另一边是印度东北边境,都是最为封闭、也是最为贫穷的地区之一。“在山口开通之前,两边已有地下贸易,在正式开通之后,边境贸易的热闹景象便可想而知。”颇有经营头脑的朱悟祥说,可以期待的是,这个通道将如同一条生命线,使原本毫无生气和与世隔绝的地区变得生机盎然。 随着中印关系的改善,2003年时任印度总理的瓦杰帕伊访华后,中印双方同意恢复开通乃堆拉山口,这条贸易古道再度引起关注。 中印边贸口岸进出口商品目录确定 在乃堆拉边贸市场开通前夕,印度外贸总局在其通告中规定了中印边境居民可以通过Gunji Lipulekh Pass(普拉克山口)、Namygaya Shipkila (什普奇拉山口)和Nathula(乃堆拉山口)自由进出口的44种商品目录。其中可以从中国自由进口的有15种,包括羊毛、山羊绒、山羊皮、绵羊皮、山羊、绵羊、马匹、盐、硼砂、瓷土、黄油和丝绸。可以从印度自由出口的有29种,包括农具、毯子、铜器、衣物、纺织品、自行车、咖啡、茶、大麦、大米、面粉、干果、干鲜蔬菜、家用器具和小麦。 经济影响 乃堆拉改变了中印经贸征途 从地图上看亚东,觉得真是遥不可及的地方,亚东虽为县城,但其实小得很,地处一个狭长的山谷之中,城区人口不过3000人,仅相当于内地一个稍大点的行政村。而现在,它却成为中外瞩目的一个地方。最重要原因就是乃堆拉山口边贸重开。 其实早从1998年开始,由于民间传闻亚东将大开放的消息,已经吸引了不少外地人来亚东创业。近三年来,西藏各地,乃至自治区外,一度有很多人到亚东来买、租地产,等待口岸开放后迅速升值。 乃堆拉对边城亚东的改变远不止城市的变化,西藏区内通向乃堆拉山口的康马-亚东和亚东-乃堆拉山口的两条公路已经被列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交通部今年的建设计划。 此外,7月1日通车的青藏铁路明确表明,拉萨经日喀则到亚东还将修一条铁路,这条铁路很可能延伸出去跟印度铁路接轨。这样,结合青藏铁路,整个藏区乃至更大的西部区域,到印度加尔各答之间就有了一条1000多公里的铁路大动脉。 很明显,不仅是亚东,西藏乃至整个中国,都将开始从乃堆拉这个不起眼的边贸口岸中得到新的机遇。 中印亚东边贸开通后,即使中印贸易额的10%通过这个山口,西藏的外贸额也会从2005年的2亿美元增加十几亿美元,这将极大地带动西藏的发展。因而,众多的客商已早早将目光聚集于此。据亚东县地方官员透露,2005年一季度,只有两三家客商来这里洽谈投资项目,但2006年一季度,就已经来了三十多家。 亚东口岸的开通不只是边境地区的贸易将被大大激活。山口开通之后,两国之间的整体贸易也将大大受益。 政治意义 乃堆拉山口重开提升中印互信 除了显著经济意义外,乃堆拉山口的重新开放对中印两国更具有提升彼此互信的象征意义,被认为是中印两国睦邻友好的合作象征。 “如今,亚东边贸古道的重新开启被视作两国搁置分歧和争议,从务实角度提升彼此关系的有效之举。”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所长文富德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印经贸关系的互动和日趋紧密,对于解决边境领土争端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是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现实需要。“从乃堆拉山口的关闭直到重新开通,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最近几十年中印关系的生动写照。在冷战期间相互敌视之后,中印双方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改善关系。此后,在摸索、怀疑和期待中,双方很快找回了数千年前就曾携手共进的足迹。” “作为亚洲两个最大的国家和正在上升的经济体,中印两国最终摒弃恩怨,并且一步一步走向合作与双赢,这种转变更折射出当前亚洲地区的主流发展方向。”文富德教授表示,印度锡金邦政府是恢复乃堆拉山口边贸活动的主要推动者和受益者。“锡金邦首席部长查姆林在接受印媒体采访时就曾经表示,开放乃堆拉山口给锡金带来的好处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为了抓住恢复边贸给该邦带来的发展机遇,锡金邦政府目前积极要求印中央政府加大对东北部地区的投资,加强公路、仓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希望开通自甘托克到拉萨的长途公共汽车营运服务,以便使锡金真正成为中印边贸联系的“黄金走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