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寻亲:德州的恩人,你们现在好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0日01:35 燕赵都市报 | |||||||||||
马盛龙一直珍藏着恩人的来信。 本报记者 闫漪 文/图
寻亲者:马盛龙,67岁,唐山热电公司退休干部。 寻找目标:1976年,德州市立医院老院长杨瑞斌,以及魏淑贤、惠大夫、芦平大夫(当年20多岁,北京人)、江大夫(胶东人)等。 “你看,这是当年我伤好回唐山后,当时的院长杨瑞斌来的信,还有当时政工办的魏淑贤夫妇给我们来的信,我们老两口至今珍藏着,有机会就拿出来看看,这么多年了,想啊……”今年67岁的马盛龙回忆起震后在山东省德州市立医院医治的往事,语气中饱含着思念。 ■遭遇地震:左小腿粉碎性骨折 “地震的破坏相当厉害啊!厂房和工人居住的电厂工房全平了”,提起当年的灾难,马盛龙感到心痛。 1976年7月27日,因为天热,马盛龙睡在木板搭的简易床上,妻子李克勤和两个儿子睡在炕上。地震了,蓝光闪过,马盛龙迅速向透着光亮的窗户奔去,左腿还没抬出去,房顶重重地压了下来,妻子李克勤和两个儿子被压在房顶下面,马盛龙的左小腿粉碎性骨折,被砸成三节。 “两个孩子是被闷死的,老伴的胳膊被砸坏了,一个檩子压在她头上,右眼视神经被压断了……”提起幸福家庭遭遇如此的灾难,马盛龙脸上带着痛苦的神色。 ■感受乡情:老百姓献出玉米棒 很快,马盛龙被工友们抬到电厂子弟学校的操场,电厂医务室没有被砸到的医护人员开始紧张地给大家救治。 在电厂子弟学校操场呆了三天,马盛龙等被转到驻扎有水电部队的潘家口水库。在潘家口治了一周,马盛龙的伤有很大好转,但因医药不足,8月8日,一辆军车拉运着7名伤员,由解放军护送着从潘家口水库向南缓慢行驶。 天下起了大雨,解放军把雨衣披在马盛龙等伤员身上,“解放军就那么淋着雨啊!”马盛龙感动地说。护送伤员的车行驶到一个村庄时,伤员们口渴难耐,附近震灾不严重的村民从附近的玉米地掰来玉米棒子。“这次大家可解了渴,可解放军一口都没有吃……” ■异地治疗:时刻感受浓浓亲情 8月10日下午,马盛龙等在解放军的护送下到了德州。 在德州市立医院,马盛龙等被安顿了下来。“医护人员真是太好了,在精心治疗的同时,生活上更是无微不至,怕我们想家,他们就常和我们唠嗑、给我们讲故事。”马盛龙说。 “医院药品短缺,手术后,一位姓惠的大夫(德州人),当时有二十六七岁,瓜子脸,大眼睛,戴眼镜,已经快生产了,挺着大肚子,大晚上还到我床头询问情况。” 担心麻药过敏,马盛龙会忍受不了剧烈的疼痛,惠大夫从家里拿来了一支为自己分娩时准备的杜冷丁。 “当时还有一个做卫生勤杂工的大嫂,当时有三十多岁,大高个,快性,说话快,走路一阵风似的,端屎端尿,成天围着我们转,我这辈子都忘不了她。” 马盛龙还提到姓江的大夫,胶东口音,说起话来很有意思,所以马盛龙等病人和他聊天,经常学他的胶东口音。“还有芦平大夫,大眼睛双眼皮,是北京人。他不是学骨科的,因医护人员少,他天天捧着骨学方面的书,我们经常被他的这种热情感动。” ■想念恩人:你们现在是否安好 “地震让我难忘,但德州恩人的情更让我难忘。”马盛龙动情地说。 “院长杨瑞斌夫妇太热情了。临走热情招待我们夫妇去他家吃饭,我们乐意吃什么就给我们做什么,我记得很清楚,包的饺子,还喝了点儿酒。那份情我这辈子也忘不了啊!” 后因搬家,马盛龙与德州的恩人失去了联系。“三十年了,真想知道这些恩人们现在是否安好。” 相关专题:唐山寻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