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震30周年:秦皇岛耀华医院医护人员忆往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0日11:28 燕赵都市报 | |||||||||
7月3日下午,秦皇岛市耀华医院(1976年名为秦玻医院)3楼会议室,十余名精神矍铄的老人在这里聚首,抚今思昔。30年前,风华正茂的他们挽救了无数唐山伤员的宝贵生命,为抗震救灾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唐山地震后,秦皇岛市耀华医院派出了赶赴唐山抗震救灾的11人医疗队,辗转昌黎、古冶和唐山市区救死扶伤。30年过去了,当年的11人医疗队如今只剩下6个人。他们的记忆
高秀云,63岁,杨静娴,73岁,两人共同向记者讲述了当时的经过: 7月28日7点多,她们和另外几名医生护士同时接到了紧急命令:“收拾点儿东西立即出发,有任务!”大家匆忙收拾好平时用的简单医疗设备,跟着当时的院长石建民和医院书记朱丽然坐上了向西出发的面包车,“任务”最终持续了11天…… 转战昌黎、古冶“临时医院” 医疗队的第一站是昌黎,这时天已经下起了大雨,由于昌黎的地震死伤情况不很严重,因此医疗队下午开始向唐山方向转移,但是当时连接唐秦两地的惟一通道———滦河大桥却被震塌了,代替它的是一条用木板搭建的“临时桥”,桥的宽度只能允许一辆车通过,桥两端由解放军把守,指挥车辆通过。医疗队面包车左右轮间宽度刚刚和桥相当,正紧贴着桥的边缘,稍有不慎就会栽进滦河。车最终安全通过,大家一阵欢呼,却发现手中用来解渴的黄瓜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被攥瘪了。 到达古冶后,大家才意识到灾情的严重:房子几乎都倒了,没有电,大家不得不打着手电在夜间行走,时常会踩到横七竖八的尸体。不久,解放军冒着大雨将一批又一批从废墟里扒出来的伤员运送到他们身边。地震棚尚未搭建,只有一个临时支起来避雨用的大盖子,四面连挡风的帆布都没有,大家将这里作为了“医院”,石院长将大家分成了3组,每两个小时轮换值班。“医院”很快就被伤员们挤得水泄不通,带来的100多个固定骨折的夹板被用得寥寥无几。几乎“连轴转”的医疗队员就算轮班下来,也没有片刻休息———刚刚在面包车里坐下就会被伤员们敲车窗求救的声音唤起,看着伤员们被痛苦折磨得扭曲的脸和渴望被救助的眼神,大家打起精神继续工作,没丝毫怨言。凌晨2点半,医疗队再次出发,向灾情更加严重的唐山市区前进。 废寝忘食救治唐山伤员 公路已被震得支离破碎,路面上时常会出现半米多宽的裂纹,面包车从古冶到唐山市区走了三四个小时。7月30日凌晨6点左右,医疗队到达唐山市区,随后在422水泥厂和已经驻扎在那里的秦市408医院医疗队会合。医院露天建立在废墟上,周围的遇难者尸体还没来得及清理,密密麻麻到处都是。伤势重的伤员被优先安排,一名肠破裂的11岁男孩第一个接受了治疗,高秀云作为耀华医院的代表和408医院的医生们一起上了手术台,并负责整个护理过程。 到达唐山后的第三天,他们编入的队伍有负责炊事的人了,大家才算吃上了饭!大米饭、炒土豆片儿、一碗捞米饭后剩下的米汤,大家吃得格外香甜。第四天,解放军给医疗队搭了一个大通铺,石院长宣布:“今天可以睡觉了!”让大家欢呼不已。通铺搭成后的当晚,在上半夜值了3个小时的班的高秀云和另一名女同事小杜,精疲力尽地躺在上面睡着了,也不知过了多久,高秀云被压醒了,睁眼一看,小杜正躺在她身上,原来睡觉期间发生了余震,原本睡在通铺的两边的二人居然被震到一块儿去了,她们却没有丝毫知觉。 医疗队员体验缺水生活 高秀云和杨静娴说,在抗震救灾的11天里,她和同事们并没觉得苦和累,印象最深的困难就是———没有水。医疗队出发时曾经带了两个大水壶,本打算用来做手术的时候洗手用,结果却被大家当作最珍贵的饮用水。水是到达唐山后的第五天被解放军运送过来的,虽然每个人分到的不多,而且异常浑浊,必须等沉淀很长一段时间后才可以使用,却让大家雀跃不已。闷热的天气让大家的身体和衣服都发出了怪味,她们几名女同志于是商量用水擦擦身体洗洗背心,结果背心还没来得及放进水里,就被石院长给发现了,石院长呵斥:“都什么时候了!”大家连忙缩手,又将已经酸臭的背心偷偷地穿上了。高秀云说,11天后她从唐山回到了医院,下车后来到搭建在小学校里的医院地震棚,旁边有一个人正在水龙头边清洗衣物,看着清亮的水“哗哗”地从水龙头里流出来,她泪流满面,蹲在水龙头旁哭了一场。 赵秀琴、郜玉珍对记者讲述“后方”医护人员废寝忘食救治唐病人的故事: 医疗队在“前线”救死扶伤的同时,留在“后方”的耀华医护人员也在废寝忘食地忙碌着,前3个昼夜没有人回家,实在累得不行了就到地震棚里休息一下。 医疗队刚刚出发,医院就接到了准备接收伤员的通知。医护人员基本都已赶回了医院。当天上午,大批伤员开始陆续被卡车送达秦皇岛,耀华医院的全体医护人员开始投入了抢救伤员的“战斗”。 “运送地震伤员的都是大卡车,车是一辆接一辆来,每辆车上人都挤得满满的,受伤轻重不同而且没经过处理,多数伤员下来时身上都一丝不挂,我们找来病人用的布单先给他们围上身体,然后再一个一个送走治疗。”老人们回忆说。正当大家把伤员安排进病房的时候,7月28日下午,一次较大的余震再次袭击秦皇岛,耀华医院病房出现震动,为了确保安全,医院将所有伤员转移到在医院后面的小学校搭建的简易棚里。 赵秀琴老人说,当时地震伤员外伤、骨折、气胸、膀胱破裂的较多,还有部分内伤的,耀华医院对送来的伤员进行简单处理后,能救治的就留在本院治疗,部分危重病人则马上转往其他医院,为了给伤员做简单的手术,医院把手术台也转移到了小学校的简易棚中。耀华医院对地震伤员的救治持续了一个多月时间,直到九月初,这些伤员分批乘坐飞机和火车被送往南方。 (本报记者:张玲、张辉) 相关专题:唐山寻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