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三年以后玉米将成为紧缺资源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8日10:36 央视《新闻调查》 | |||||||||
解说:按照去年吉林省1千八百万吨的粮食产量,仅大成集团一个企业一年的玉米消耗量占到了吉林省粮食总产量的六分之一。 记者串场:在大成采访的时候我们注意到了一幅玉米经济的树型结构图,在这幅树型结构图中也形象的再现了整个玉米加工的转化过程,那么在这个树型结构根部是玉米的种植基地,也就是原料,而在这部分也就是树干部分就是对玉米进行粗加工之后产生的淀粉,以
解说:近年来,对石油资源争夺已经成了国际的热点,全世界都在打石油的主意,石油甚至引发了一些国家之间的战争。因为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我国国家发改委一再出台各种旨在节约能源的政策措施,并寻找各种替代能源的途径。在国际上,由于玉米加工成燃料乙醇作为替代能源的技术已经成熟,而吉林有着稳定的玉米产量,于是吉林燃料乙醇项目应运而生。 记者串场:在吉林采访的时候许多司机告诉我们现在的汽车不仅喝油,而且喝酒水,他们所说的酒指的是乙醇汽油,在吉林加油站我们会注意到,在汽油的标号前会这样一个大写的字母E字,这是燃料乙醇汽油的标志,这里的乙醇汽油,就是在普通的汽油中参加10%的燃料乙醇,而生产燃料乙醇的燃料就是玉米。 解说:这种加入到汽油中的燃料乙醇都来自于吉林燃料乙醇集团,这个集团目前的生产能力是40万吨,年消耗玉米120万吨到130万吨。 记者:当时我们企业建立之后和其他那些大型的粮食加工企业相比,它有什么优势呢? 孙树祯(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总经理):这个优势非常明显,就在于这个企业作为生产燃料乙醇能够大量使用陈化粮,而陈化粮在上个世纪90年代,已经变成一种国家的一种难题,甚至引起国家领导人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解说:陈化粮是指在存放了三年以上的变质粮食,原本因为库存不够等原因,吉林省每年都会出现大量陈化粮,这些粮食即不能用来做饲料也不能以正常价钱出售,过去只有少量被以极低的价钱卖给工业酒精加工企业,但吉林燃料乙醇集团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已经消耗了吉林省内所有的陈化粮,把它们变成了紧缺的能源。现在,该集团已经开始用国储轮换粮和新粮作原料。 解说:工业企业对粮食的大规模收购,直接影响到了国营粮库,现在的粮库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门庭若市,但这似乎是所有粮库所必须面对的现实。 记者:这里面现在已经没有粮食了吗? 马凤歧(吉林省德惠市西郊粮库主任):没有粮食,已经都销售了。 记者:整个库子里大概总量能存多少呢? 马凤歧(吉林省德惠市西郊粮库主任):可以存三万多粮。 记者:现在村有多少粮食? 马凤歧(吉林省德惠市西郊粮库主任):库存现在是一万吨粮。粮食加工企业都可以收粮,所以说现在收粮竞争非常激烈。过去是种粮户到粮库这卖,农民按着任务交,现在就得出去,甚至说下班我们出去收粮,粮源可以但是收粮竞争力增加。 记者:作为粮库来讲,现在感觉到市场上的压力了吗? 马凤歧(吉林省德惠市西郊粮库主任):感觉到压力。 记者:有多大的压力? 马凤歧(吉林省德惠市西郊粮库主任):目前压力非常大。 解说:现在,吉林省的工业企业年消耗玉米的总量,占每年玉米产量的三分之一,随着工业企业的规模逐渐扩大,预计三年以后,以现在的粮食产量,玉米将成为紧缺资源。 记者:粮食企业也在抢粮,化工企业也在抢粮,会不会将来的某一天,整个粮食真正出现了紧缺? 王云坤(中共吉林省省委书记):所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当粮食出现紧缺的时候,我们才能够拼命的去发展粮食生产,这就是市场规律,当然了,作为政府来说,它应该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必须有一定的储备,没有储备,遇到突然事件以后怎么处置啊。所以国家就是讲储备,以防出现风险,大的风险,社会风险。地方政府积极的推动市场的完善。农民在政府的推动下,它有了这种积极性,它就拼命去发展生产。所以,你不要怕,竞争本身是市场经济一个主要的特点,这种竞争是动力的。 解说:现在政府部门和各个产业的龙头企业正在为即将到来的玉米原料荒做着准备,他们有些把重点放在了科研开发上,有些甚至把眼光投向了欠发达国家的闲置土地,总之,在吉林省,玉米已经不再是包袱,而变成了抢手货。但是,在工业产业链中原料处于生产环节的农民,能否真正从工业化的发展中得到好处,他们怎样才能够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呢? 解说:以玉米为原料的化工工业的兴起,使杨凤荣再一次看到了希望,去年他又从别人手里转包了7晌地,成了拥有600亩玉米田的全省的种粮大户。 记者:像现在的话,你卖粮怎么卖呢? 杨凤荣:到秋天,粮食一收到场院里,凡是有经济人,做粮食买卖的,都往我家打电话。 记者:你靠家里的种粮经济的收入能达到多少? 杨凤荣:都是在十二三万块钱以上,种这些地一年在万发街面上一年买一个楼还是可以的。 解说:当了30年老支书,现在又被村民选为村委会主任的孙跃武,这些年也感受到了工业化发展带来的好处。 孙跃武:他那个工厂一天也停不了。 记者:那就意味着我们的粮食可以销了。 孙跃武:我们的粮食是他的原料,咱们是第一产业,咱的粮食打不出来,把酒精也做不出来,把的乙醇汽油也做不出来。所以说现在老百姓对粮食啥事没有了,心里非常稳定。农民缺一棵苗,顶个雨他也栽上去,犄角旮旯,角落地,能种地的都种上了,种一棵得一棵。 解说:杨凤荣用这几年种粮赚到的钱给两个儿子每人买了一栋楼。孙跃武所在的村庄里,今年也有好几家盖起了新房。实际上,使他们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还不仅仅是玉米工业的发展,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放开了粮食市场,对农民的意义非同一般。 孙跃武:原来一晌地得必须给国家交三吨以上的粮食。国家政策把粮食彻底开放了,没有订购任务了,你的粮食乐意往哪儿卖往哪儿卖,你跟谁签合同都中,卖给谁都不受限制,粮食一开放,小贩子大汽车、小汽车,咱们村就好几台汽车忽忽往外拉。 解说:粮食彻底走向了市场。什么时候卖,卖多少,都由农民自己说了算,另外一方面,玉米深加工企业蓬勃发展,作为原料的玉米成了抢手的资源,吉林的玉米在经历了二十年后,终于在工业的引领下形成了卖方市场。但因为信息闭塞,在市场中,农民还是处在被动的位置,老支书这些年参加了很多次上级组织的学习。 孙跃武:也就像刺探刺探消息,风情,因为它本身就叫信息呀,来指导自己或者指导全村,因为现在领导都不叫领导了,都叫引导。 解说:现在粮食主产区的村干部们都学习玉米销售经验,用以指导农民卖粮,以往每到卖粮季节,农民只能选择卖与不卖,而没有太大的能力去参加市场竞争,争取更大利润,更多的享受市场带来的好处。现在一些地方的农民开始在村干部的带领下组织起来,联合面对市场。四平市铁通区的叶赫满族镇砬子沟村村里的粮食这些年总是卖给粮贩子,村支书孙海珠一直想找一个能和粮贩子抗衡的办法。 孙海珠(吉林省四平市叶赫满族镇砬子沟村村支书):因为贩子,都是个体的,他从中想挣一部分钱,他挣一部分钱咋办,必须在你农民身上压你农民的利益,所以粮贩与粮贩之间他互相不算定吧,但互相都是你多少钱我也多少钱。 记者:也就是粮贩子也有一个价格联盟? 孙海珠(吉林省四平市叶赫满族镇砬子沟村村支书):对,他们有个价格联盟。 记者:作为农户来讲每家每户相对来讲力量比较单薄了? 孙海珠(吉林省四平市叶赫满族镇砬子沟村村支书):农户单薄了,我们也参观过其它像外市学习,参观过人家农民合作社,,人家就能把农民组织起来,人家就能左右住市场,因为啥呢,人家就把市场占领了,他们的粮食干脆小贩也收不去,他们的粮食就是一个价,所以这是给我们最大一个启发,我回来之后咱也得组织起来。 解说:今年春天,叶赫满族镇砬子沟村的农业合作社正式成立了,现在,吉林省的各类农村合作组织已经达到了3900多个,他们在帮助农民在工业化的浪潮下参与市场竞争,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记者:我们现在整个玉米经济的发展,基本上已经有了明确的思路,而且农民现在卖粮也不再难了,怎么让利益最大化吗? 王云坤(中共吉林省省委书记):这个问题是现在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虽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研究的问题,实际上这个问题是很复杂的,就是农民在工业化进程当中,怎么样得到利益最大化。现在的合作组织还是低级的,所谓的低级,农民是一种专业化的合作,把它联合起来,面对共同去对付市场,保护农民的利益。这还是一种简单的。我倒主张农村的合作组织发展要往更高层次方向的发展。 记者:您认为更高层次是怎样一种模式? 王云坤(中共吉林省省委书记):就是搞农 工 贸联合体,现在这个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我们可以来探索和实验。但是我想最大的问题就是要减少农民,一个是农业本身现代化,就是用少量的人把土地进行规模运作,他的效益很高,把多余的人拉出来,变成工人,变成产业工人。 解说:吉林省目前正在探索在实践工业化的进程中使农民利益最大化的道路,而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的发展思路已经给吉林省的经济注入了活力,玉米这个老大难问题,现在终于破题了。 记者:目前整个粮食加工在吉林省整个经济中所处的地位是怎么样的? 王云坤(中共吉林省省委书记):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是一个支柱产品,去年农产品加工的总值产已经达到一千个亿,也就是说高于石化了。所以我们过去说,吉林省有两个工业支柱,实际上这是很不稳定的。遇到风险就摇摆得很,现在农产品加工实际上是比较稳定的一个柱子,现在已经是三柱鼎立了。 记者:将来的前景您怎么看? 王云坤(中共吉林省省委书记):我觉得很好,没有什么问题,我们的希望就在这方面,希望就在农业的产业化上,农业的工业化上。 总制片人:梁建增 赵微 制片人:张洁 编导:杜晓静 摄像:王晓鹏、王忠新 录音:呼和 摄像助理:薄凯文 腾达 解说:姚宇军 责编:郑刚 宋薇 合成:张东升 策划主管:赵华 执行制片人:胡劲草 播出主管:张步兵 杨明泽 监制:梁晓涛 庄殿君 总监制:孙冰川 被采访人: 杨凤荣 吉林省梨树县万发镇刘家港村 孙跃武 吉林省梨树县万发镇关子岗村 于 琳 吉林省梨树县农业局副局长 王守臣 吉林省农业委员会主任 田山春 农安火车站货运车间主任 管新权 农安火车站站长 王云坤 中共吉林省省委书记 姚录华 村民 王秀林 吉林德大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周闻 大成集团董事长 孙树祯 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总经理 孙海珠 吉林省四平市叶赫满族镇砬子沟村村支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