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预察端倪史话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8日14:30 新浪科技 | |||||||||
远古,人们对来势凶凶的地震的巨大自然力曾经迷惑不解,产生了诸如"地动山摇是龙王发怒,山崩地裂是鳌鱼翻身 "等唯心主义的说法。但是,人并没有被地震吓倒,而是照样劳动、生息,繁衍后代。人们经历了千万次地震,并对它加以研 究。 《竹书纪年》在记述帝发十年(公元前1809年)一次地震中曾写到:"五星错行,夜中陨星如雨,地震……"① 这一记载告诉我们:早在三千七百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把
以上这些对地震成因的说法,今天看来都不尽科学。但说明在数千年前,人们就力图从自然界本身寻找地震的原因, 比"龙王发怒","鳌鱼翻身"等神话说法又进了一步。 东汉杰出的思想家王充,最早提出了地震是地壳本身的"自动"现象。他不止一次地说?quot;地固将自动"。 ④北宁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正是我国华北地区的地震活跃期,京城汴梁(开封)及沧州、须城县、左阿县、清池、 莫州、瀛州、冀州、潮州一带接连发生了地震,有的地方"一日十数震"熙宁五年(1072年),西岳华山因地震导致山崩 。地震震坏了"庐舍城壁",震塌了"楼橹民居",震灾也促进了人们对地震的研究,当时一些有所作为的思想家和科学家如 王安石针对有人散布地震是"天意"造成的谬论说道:"……薄食、震摇,皆有常数,不足畏忌"①意即地震和日月蚀一样, 都是有规律可寻的,不必张怕或讳忌。沈括则在记载登州(今山东蓬莱、黄县、栖霞、海阳以东)巨喁山一次破坏性地震时说 ,当地类似震?quot;如此已五十余年,土人皆以为常",说明地震并不是躲避不了灾祸。他还提出天地之变"率皆有法 ""物理有常、有变"②的有识之见。 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山西平陆地区从八月六日起,"盆倾担注",接连下了三十多天雨。过了重阳天 渐转晴,往年,这时的气温已显著下降,人有秋凉之感,可那年天气却越来越热。有些老人根据前辈留传下来"霪雨后天大热 ,宜防地震"的经验,认为可能要发生地震。果然在九月二十日午夜二时,"忽然屋舍倾塌",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③这说 明我们的先辈从祖传和亲身经历中,已经总结出地震之前的各种异常情况。原来,地震发生前由于地应力超过岩石所承受的限 制,使地下岩石破裂、错动,聚集了很久的能量会一下子迸发出来。这能量可以转化为电、磁、光、热、声等其他形式,同时 出现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并导致气候、动物异常,这就是地震前兆。 清咸丰四年(公元1855年)十二月十一日,辽宁金县发生了一次破坏性地震,"未震之时,先闻有声如雷,故该 处旗民早已预防,俱各走避出屋,以未曾压毙多人,只伤男妇子女共七名。"①这是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地声,作出临震预报以 减少损失的范例之一。 人们经过了多次地震的考验,逐渐积累了观察地震先兆的丰富经验。宁夏《隆德县志》曾把地震前兆归纳?quot ;地震六端":一、井水本湛静无波,倏忽浑如墨汁,泥渣上浮,势必地震。二、池沼之水,风吹成荇交萦,无端泡沫上腾, 若沸煎茶,势必地震。三、海面遇风,波浪高涌,奔腾泘汹,此常情;若风日晴和,颱飓不作,海水忽然绕起,汹涌异常,势 必地震。四、夜半晦黑,天忽开朗,光明照耀,光异日中,势必地震。五、天晴日暖,碧空清净,忽见黑云如缕,蜿如长蛇, 横亘空际,久而不散,势必地震。六、时置盛夏,酷热蒸腾,挥汗如雨,蓦觉清凉如受冰雪,冷气袭人,肌为之栗,势必地震 。以上六条,除公认的地声和动物异常未提及之外,对地震前的天气异常、地下水异常、海啸、地光、地震云等等宏观先兆一 一作了精辟的概括,其中对地震云的观察描述与最近国外研究的地震云现象基本一致。这些可贵经验,不仅在古代,而且今天 仍然可以作为群众性预测预报地震的有效手段,并为我们进一步提示地震之谜,提供了线索。 (陈英方取自《中国科技史话丛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