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张鲁新:成功的秘诀是坚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8日16:53 央视《面对面》

  1984年,坚持了23年的风火山观测站面临生存的考验,甚至有人建议撤了观测站。由于科研经费不足,有的工作人员迫于生活的压力离开了研究多年的冻土专业,但张鲁新决定留下来,他还四处呼吁保住观测站不被搬走。

  记者:为什么这个工作对你有这么大的吸引。

  张鲁新:我还没成功呢。

  记者: 84年最低潮的时候是什么样?

  张鲁新:没有经费了,也没有课题了。只剩下我们一个风火山的观测站,我当时想只要留到这一点火种,这个事就行。

  记者:为什么这个风火山能留下。

  张鲁新:一个是我们到处游说,拼命讲它的意义重大,说这个世界上就唯一这么一个观测站,在高原上就这么一个观测站。

  记者:如果去掉的话会怎么样?

  张鲁新:风火山连续40年的数据,它不是一种预测,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存在,说明了高原40年来气侯的变化和对冻土的影响,这样有助于判断以后未来50年它的变化。那谁取消它我认为他肯定是历史的罪人

  记者:我做这个什么意义,没有人关注,没有前途。

  张鲁新:假如我中断这个工作,将来需要恢复的时候,我个人对整个科学研究工作会有一种不能衔接,或者还要费很长的时间再恢复过去,这是从我个人的角度讲。

  记者:但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张鲁新:其实我最宝贵的年华已经在青藏高原上了,1984年下马的时候我已经35、36岁了。1984年1994年一点课题没有。但是这个时候我还是这么想,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感到羞愧,更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感到惭愧。

  记者:工作那么辛苦,又那么危险。

  张鲁新:确确实实没人给你什么待遇,全部加起来是170块钱,一直到84年。

  记者:一个月。

  张鲁新:对,一个月。

  在没有课题经费的情况下,张鲁新又坚持了4年。在1988年,山东修建机场遇到难题,邀请张鲁新到指挥部工作帮助解决地质方面的技术问题,他接受了邀请,并很好的解决了这个国家重点工程的重大技术问题,他也被评为省科技先进工作者,省里希望留住张鲁新这个难得的技术人才,当地政府为他全家解决了户口,分了房子,还为他的孩子安排了学校。一年以后,有一天张鲁新在一家宾馆开会,无意间看到了一个名叫《西藏的诱惑》的电视专题片。

  张鲁新:我看到那个片子以后,当时那个泪水就止不住就哗哗的流下来。我就看完这个片子以后我就想了半天以后,我就跟我的夫人商量,我就只说了一句,我说还是回去吧,她说我知道你在这呆不住的。

  记者:你都经历过,你已经远离了。

  张鲁新:那个时候我更多是看到那种美好,就是像蓝天、白云、雪山、草地。实际上那个时候我才发现,我始终还是离不开这个地方。

  记者:什么吸引你回来呢?

  张鲁新:那时候已经90年了,我想过去这么多年了应该还是要修铁路吧。

  带着修建铁路的希望,张鲁新回到了他离别一年多的青藏高原,这时的风火山观测站比他在的时候还要困难,在没有经费保障的前提下,张鲁新和几个同事还仍然坚守在风火山上观测数据,1996年的一天,在他们外出去唐古拉山考察回来的路上又遇到了危险。

  张鲁新:做完工作是下午4点多钟,我们从安多往回返,在格尔木雇的一个中巴车,很破的中巴车,经常抛锚,路上已经抛了好几次了。当时山里的公路正在翻修,翻修的时候走便道,你根本看不到路,而且这时候雪下得有多大,我就觉得有一片一片的咱们撕棉絮往下扔,就是这儿大的雪,大概有个五米左右的样子我们就干不见路。当时我们的司机都吓哭了。我一看不行,相对来讲我是颇有经验的老者,那时候还不到50岁。我就下来以后,我说如果咱不走只能是等死,唐古拉山比我那几次遇险的时候还恶劣,这是最高点5200多米,在那个地方遇险,你想想你不走就会死掉,而且很快就会死掉。可以降温降到20多度。我就下车我在前面走几步我就给他引路,我先用人探路,他不就知道路没问题,他就往前走。这样走10几公里,就走到了半夜三两点。大家跟我想法谁也一声不坑,出来以后默默的在那走。也许大家都在想,我真不值。

  记者:怎么坚持的呢?

  张鲁新:我那时候已经坚持了20多年了,我再不坚持的话,我觉得好象是96年的时候,那个时候

青藏铁路修建的曙光已经开始微微露出一点了感觉要修。往往你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可能希望就在眼前,。

  在40多年的坚持和努力中,张鲁新和他的同事迎来了希望,2001年6月底,青藏铁路从格尔木到拉萨的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张鲁新和他的同事出生入死得到的1200多万个数据为铁路施工提供了保障,三代冻土专家的科研成果终于有了用处。

  张鲁新:当时我是真的激动得热泪盈眶,确实忍不住,因为一个是想到这件事情确实很不容易,因为用40年的这种努力,几代人的努力,能够换来今天这个开工,终于实现了这个梦想,这个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恐怕是前所未有的。

  记者:你当时坚持的理由是什么?

  张鲁新:我坚持的理由,其实我也挺自私的,我首先是我献身了一辈子的事业,我希望我的人生的价值能得到验证,我说真的,我想不了那么多,好象一个科学研究人员,作为一个科学家来讲,可能想的更多是科学救国。

  记者:如果说青藏铁路没有重修的话,你回来的工作有什么意义呢?

  张鲁新:毕竟可以从事我曾经做过的工作。任何一项应用科学的研究工作者,你的成就首先体现在,第一你要参加国家第一线的国民经济建设项目当中去,在重大的项目中要能用上你的科研成果,这才能证明你的成功。这是应用科学技术。

  记者:无论怎么说,在我们眼里,这就是一条铁路,在你的眼里呢?

  张鲁新:在我的眼里,实际上就好象自己的一个孩子一样,是只有呵护他的这种责任,

  记者:一辈子做一件事,听起来好象有点在像做赌博。

  张鲁新:是的,后来想过,现在反过来想想,让我再重新决定,我真是难以,不好说,我是不是还能做这样的赌博。其实我每一次,我就说忍不住眼泪在眼眶打转的时候,我是在想他们,所有大家对我的承认,实际上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承认。

  记者: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张鲁新:坚持,认准了一条路,一定要坚持走下去。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