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村的由来 截瘫人员组建家庭促成康复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1日01:07 华夏时报 | |||||||||
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同志为康复村作的题词。 付平生(右1)是康复村里的“著名音乐人”,经常会有二胡爱好者慕名而来和他一起演奏、一起创作。 屋内的家具设计得比较低矮,村民坐在轮椅上洗碗也不会感到丝毫不便。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53秒,大地震突袭了正在睡梦中的唐山,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其中3817人截瘫。 在疗养院的截瘫病区,这些死里逃生的截瘫人员经历了身体和心灵的痛苦折磨,慢慢地在互相关心与鼓励的过程中,又产生了走向家庭、回归社会的愿望。
从1988年开始,唐山市政府出资加上募集的资金共120万余元兴建了康复村。1992年开春,50名地震截瘫幸存者组成25个家庭,陆续在村里安家落户重新返回社会,这些被医学界专家预言最长寿命15年的残疾人开始了他们平淡而幸福的生活。 截瘫人员间萌生感情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53秒,大地震突袭了正在睡梦中的唐山,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其中3817人截瘫。 一些无人照顾的截瘫人员住进了当时兴建不久的唐山市截瘫疗养院,他们终日以轮椅代步,被一些医学界专家预言最长寿命为15年。 那些年,在疗养院的截瘫病区,大家常常聚在一起聊天、做康复训练,或是坐在轮椅上到处转转。男人帮女人修理轮椅,女人帮男人洗洗衣服,久而久之,在互相关心与鼓励的过程中,相互之间超乎寻常的好感在一些人心中慢慢萌生。他们希望走向家庭、回归社会,两个人相互扶持走完余生。 “但在那个时候,截瘫人员结婚并不被人看好,更何况是两个截瘫人员组成家庭。社会上不支持,周围的亲人不赞成,很多截瘫人员面对即将要开始的共同生活,心里忐忑不安,都怕自己成为对方的负担、累赘。”唐山民政部门一工作人员这样说道。 政府支持下康复村落成 在这种境况下,很多人犹豫了,但积极生活、想要追求幸福的心态让他们冲破了重重阻力,毅然决然地选择在一起生活。上世纪80年代末,一些因地震致残住在疗养院的截瘫人员,开始频频向上级政府部门递交申请,反映自己想要组建家庭的愿望,希望能够为他们创造共同生活的条件。 1988年,康复村第一任村长王宝占被国家选派到日本参加国际残疾人马拉松大赛,在那里,他看到了一些残疾人集中居住的小区,受到启发。回国之后,他与朋友宋乃轩一起筹划在唐山建立康复村。 他们的行动得到了包括《河北日报》、河北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以及唐山市政府、残联的大力支持,政府出资加上募集的资金共120万余元,在路南区选址动工兴建康复村。 历经3年多的建设,1991年,为满足截瘫人员走到一起、互相照顾扶持的心愿的康复村终于建成。从第二年春天起,50名地震截瘫幸存者组成25个家庭,陆续在村里安家落户,开始了平淡而幸福的生活。 康复村的现状 整洁的院子里分布着几排平房 小区里种满柿子树 现任康复村村长杨长禄坐着轮椅带记者走进了康复村。 这是一个十分干净整洁的院落,一排排的平房,组成几个小院子,共有26套房子。一条条甬道旁边种着缠有葡萄藤的柿子树,树上已经挂满了果实,月季等各种花草分布在院里的每个角落,几乎每家门前都放着几盆长势很好的绿色植物。 “整个康复村于1991年建成,到现在已经15年。其中的25套房子用来居住,另有一间作为村里专门的办公地点。”杨长禄说,刚入住时村里有50人,目前仍有40人健在。去年,唐山市政府出资170万元又对村里的住房、绿化环境及居住设施进行了改造。将从前的健身器材移至中心小花园,并在原有的基础上添置了很多树木花草。 每户面积58平方米 初建时,村里每户人家的建筑面积只有40多平方米,经过去年的改造,屋外的走廊被封闭到室内,建筑面积一下扩大到58平方米,空间增大后,坐在轮椅上活动起来更加方便自如。 “村民门住得宽敞,心里也透着亮堂。电视、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大件家用电器差不多家家齐备,有些还买了电脑,平时上上网,学点知识。”杨长禄介绍说。 领取补贴又自食其力 杨长禄告诉记者,现在村里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工伤补贴和民政局发放的救济补贴。地震前有工作的,由单位按照工伤待遇,有些一两千元一个月,有些四五百元一个月;震前无工作单位的,每月可到建设银行领取225元低保。目前,村民们正在办理一种医疗优惠卡。 杨长禄说,虽然村里住的都是截瘫人员,但依然坚持自食其力。每天早上,村民会开着电瓶车到附近菜市场买菜,回来后收拾屋子拖拖地就开始忙活中午饭,吃过午饭后睡会儿觉,下午起来后,有的村民会找邻居聊聊天、打打牌,有的就开着三轮车出去拉活儿、刻图章、修锁配钥匙,尽自己所能地挣点钱补贴家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