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唐山寻亲专题 > 正文

唐山地震孤儿:唐山是个不屈不挠的城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1日17:52 新浪嘉宾访谈
唐山地震孤儿:唐山是个不屈不挠的城市

《燕赵都市报冀东版》执行总编王建军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唐山地震孤儿:唐山是个不屈不挠的城市

《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记者闫漪


  主持人:张先生当时是班长是吗?

  张银生:是。

  主持人:当时您还记得发生地震那一刻,是怎么回事吗?

  张银生:那是76年的7月28日的3:42分,我当时也醒了,因为那天晚上部队睡的比较晚,天气比较热,这一天的劳动强度也比较大。我主要是负责学生,到夜里我起来以后,想出去一下,可能那时候看到外边有地光,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就马上地震开始了。

  地震是上下颠,颠了有7、8秒左右,然后前后、左右一晃,房子就塌了,房子塌了我就蒙了。这时听到师生,因为他们住的地方离我比较近,大约就20米左右,就在我的房后,看到两个老师出来了,学生都被土坯倒塌以后埋进去了,有的埋的比较轻的都出来了。埋的重的,正如王老师讲的,家长去的时候都是送的新蚊帐,所以连土都包到一块儿去了,都埋在里面了。

  当时我的第一印象是,我到学生那边,主要采取的办法是先把蚊帐撕开,让他们透气、呼吸,以后一个一个往外扒。有的埋的比较轻,有的埋的比较重,前后用了20分左右时间,不到半个小时,抢救比较及时。有十几个学生都救出来了。

  网友:听说大地震的时候,解放军为了避免对埋在废墟下面的伤者造成二次伤害,很多时候都是徒手救援,是这样吗?

  张银生:是的,那时候不能用工具,因为里面是肉体,是学生,只有用手扒。我记得是从东边开始往西扒,一个一个往外扒。那时也不知道他们的手,到10点钟左右,我看我的手指甲都剥落了。

  主持人:当时您在救人的时候,余震还在不断发生吗?

  张银生:一直就没有停。

  主持人:当时您跟您的战友也是不顾一切救孩子?

  张银生:救一个抱一个,把十几个学生都抱出来。当时我们部队60多个人还埋着呢,先救学生。

  主持人:您所在的班一个孩子都没有出事情?

  张银生:没有,男生好像12个还是多少,在东边,离我比较远。女生和老师离我比较近,都救的比较及时。

  主持人:您的战友有没有因此而牺牲?

  张银生:我的战友……(哭泣、哽咽)

  主持人:张班长提到战友很激动。我们看到夏萍女士和王老师,也都是眼中充满了泪水。

  张银生:我们的战友当天是死了6个,重伤15个。

  主持人:战士们用他们的生命换来了孩子们的生命和安全。

  张银生:对于我来说,最高兴的是这29名学生一个都没有死(哭泣)……

  主持人:夏萍女士当时是班上最小的学生。

  夏萍:对。

  主持人:你的记忆中当时的情况怎么样?

  夏萍:当时因为那一天也是睡的比较晚,挺热的,又挺累的,那时还小,参加军训觉得那一天很累。我睡的比较死,等我醒的时候已经埋在里边了,当时也是蚊帐什么全都在头上,解放军叔叔当时就把蚊帐撕开以后,就把我给抻出来了。

  主持人:您现在已经是有一个15岁的孩子了。

  夏萍:13岁。

  主持人:您怎么样向他讲述当年这一段历史?

  夏萍:我经常跟他讲,怎么说呢?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了,他们根本想象不到当时的苦,想象不到当时唐山人受的那些磨难。我就带他去过好几次了,因为有唐山纪念馆,就带他看那些照片,让他知道当时有那么多的解放军叔叔除了救了他妈妈之外,而且救了好多唐山人民,当时帮助我们抗震救灾,送粮食、送衣服,真的对我们特别好。真的,像张班长他们把我们都弄出来之后,马上就把我们转到汽车上,因为他们当时是高炮的部队,有汽车,就把我们转移到汽车上。出来以后我们就紧张,也是哆哆嗦嗦,又下雨,非常紧张。当时他们又是抢救人干什么,把我们抢救出来以后送到车上,没有吃的,我记得特别清楚,就弄了一大筐黄瓜、

西红柿,给我们送到车上。实际上我们当时根本就吃不进东西,但当时我们要比当时在唐山市的人要幸福得多,有这些解放军叔叔保护我们,而且给我们弄吃的。

  主持人:张班长,我们听说夏萍是您算是当时最惦记和最牵挂的学生,因为她年纪最小,现在看到夏萍女士,是不是觉得挺欣慰的?

  张银生:当时夏萍这个学生因为年纪最小,她当时才虚岁14岁,实际上还不到13周岁,年龄比较小。在地震以后我就问她,我说你父母也可能没事,她说不可能,她说她那个地方要想跑出来不可能。但是这个孩子那时表现得非常坚强。我对她印象最深的就是在7月31日,开一个联欢晚会,就是“八一”的时候,这孩子唱了一首歌,唱得非常好,现在具体想不起来唱的是哪首歌,反正唱得非常好。那时节目非常好,说说地震的情况,有一个联欢晚会。

  当时这个孩子特别小,因为我也是小时候父母就不在了,对这个孩子我也感到非常心疼。毕竟她没事,我心里也感觉到非常高兴。

  主持人:您最初参加唐山寻亲活动是跟《燕赵都市报》的闫漪记者联系的是吧?闫漪记者对这个情况应该也比较熟悉,给我们介绍一下。

  闫漪:我们自从做抗震报道之后,我们特别申请了“冀东版1976信箱”,在报纸上公布了一下。因为张老师离我们的地址比较远,张老师通过电邮的方式给我们来了信,也比较感人,也写了寻亲这种想法非常强烈,之后我是通过电话线跟张老师联系,张老师大概跟我聊的也是当时印象深刻的这几个人,包括夏萍年龄最小,他表达非常强烈的愿望,非常希望见到这些人。虽然他救了这些人,但是他表示一定要去唐山看这些人,我当时就非常受感动。

  写了这篇文章之后,过了两三天,可能夏老师的同事看到这篇报道,找到了夏老师,夏老师直接跟我们联系了,这样这个寻亲就有了一个结果。我们因为见面可能比较仓促,如果这种情况的话,夏老师先通过电话跟张银生张老师联系上了,当时张老师就表示一定要来唐山看这些人,这个就是全过程。

  主持人:当时三位见面的时候,你也在吗?

  闫漪:他们是在北京这儿见面的。而且张老师还要跟着我们去唐山,还要寻找其他师生,因为师生不光这两位,还有很多。

  主持人:张班长一直都没有去过唐山?

  张银生:1976年以后到秦皇岛去过一次,路过一次,30年中没有去过,也没有看到唐山是什么样,这次非常想去唐山看一看,这是我的想法。

  主持人:王老师,您应该算是对地震之前跟地震以后的唐山都是比较熟悉的,您的眼里,这30年来唐山的变化大吗?也给张班长先介绍一下。

  王兆敏:这30年来,应该说唐山的变化特别大。唐山从一片废墟中重新崛起,应该说拿我们唐山人的话来讲,我们十年重建,十年振兴,十年快速发展。现在唐山应该是一个特别漂亮、美丽的城市。我由于工作的关系也去过好多城市,我觉得哪儿都没有我们家乡美丽,哪儿都没有我们家乡漂亮,真是这样。因为我们是在废墟上重新建立的一个城市,所以整个城市特别整齐,而且也特别漂亮。

  主持人:三位是在北京相聚的是吗?

  王兆敏:对。

  主持人:为什么?

  王兆敏:因为张班长在北京,我们就一同赶到北京来了。我们也没有什么好准备的,我们觉得张班长这么多年没有去唐山,我特意准备了一个“今日唐山”的碟,介绍整个唐山的情况,还有一本小小册子《中国唐山》,介绍唐山的情况,把这个送给张班长,作为一个礼物。

  张银生:谢谢,谢谢。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专题:唐山寻亲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