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我们幸运 30年后我们幸福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3日13:54 燕赵都市报 | |||||||||
唐山市民 关乃聆,61岁 寄语:祝愿唐山越来越美,唐山人永远安康! “我们一家人很幸运,躲过了这场劫难。”61岁的关乃聆说。1976年7月28日前一周,关乃聆带着孩子去四川探亲,留下爱人在唐山。“地震发生后第四天,我接到电话,知道
唐山又站起来了 承德县水务局:李靖 寄语:唐山的经济文化发展如此之快,得益于唐山的抗震精神。希望唐山人民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26岁的李靖从承德来唐山出差。由于从小就听说唐山大地震,所以一直对唐山很惦念,“我一直想看看唐山,看看她的今天是否走出了废墟。” (记者:刘超) 生活越来越美好 唐山市民 赵秀荣 48岁 寄语:这三十年唐山变化真的很大,广场也在扩建,我们每天早晨都来这里锻炼,觉得生活挺美好的。 地震毁掉了一切美好生活。30年过去了,如今赵秀荣即将退休,孩子在北京一所高校上大学。“过去是挺艰苦的,但现在好了,我想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唐山 唐山市民 赵景友 75岁 寄语:没有共产党,没有解放军,就没有新唐山,就没有唐山人民的幸福生活,向解放军致敬! 75岁的赵景友老人说:“地震发生后,我被埋在废墟里,我想解放军一定会来救我的,后来也正是解放军把我们送去治疗,我们吃的、喝的、用的都是他们给的。” (实习生:王小艳;记者:齐雪芳) 把新唐山美景带回家 南昌人 熊光华 63岁 北京人 王仁贞 64岁 唐山人 陈素英 64岁 寄语:让历史永远过去吧,唐山会成为中国一流的城市。祝唐山人民更加幸福! 老姐仨在44年前是同学,这次熊光华和王仁贞是特地从江西和北京赶到唐山与陈素英聚会的。“来的时候我儿子和家人都跟我说,要把新唐山的样子记下来,回来讲给他们听。我要把这美景带回家去!”熊光华老人激动地说。 我们要办抗震手抄报 唐山人 孙菁 10岁;曹杰 11岁 寄语:希望以后少些灾难,让我们的生活更平安、更美好! 在抗震纪念碑前,两个小女孩正蹲在地上认真地往笔记本上抄碑文。“我们要办抗震手抄报!”两个人开心地说。孙菁、曹杰是德源里社区的,假期社区举办“纪念抗震30周年”活动,两个孩子积极参与。 一定要看抗震纪念碑 北京人 徐腾跃 24岁 寄语:我很喜欢唐山这座干净、漂亮的城市,希望唐山人民的日子越过越幸福! 徐腾跃是第一次来唐山,“今年是唐山抗震30周年,所以特地来看看抗震纪念碑,拍些照片作为纪念。我们外地人来唐山就应该看看纪念碑,要不那一定是个遗憾。” 相机见证新唐山 唐山人 陆保和 64岁 寄语:在唐山生活几十年,城市的变化太大了,尤其是人们的精神面貌,娱乐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老有所乐! 陆保和老人是一个摄影爱好者,拍了很多关于唐山的照片。“我要把唐山的变化用相机拍下来,这就是我能为这个城市做的贡献吧。”老人笑着说。 余震中见真情 唐山人 孙树琴 70岁 寄语:希望唐山能够更快地腾飞! 当年,孙树琴随医疗队从包头来唐山救治伤员。一次较大的余震发生时,一位受伤的女市民哭起来。孙树琴和同事们来安慰她:虽然震中失去了亲人,但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你的亲人。 (记者:齐欣;实习生:王苏、刘丽) 每天都来看抗震纪念碑 唐山市民 李伟 37岁 寄语:来看看抗震纪念碑,就会告诉自己要振作精神,奋斗下去。 近几年,李伟虽然经历了下岗、再就业,但他一直积极乐观。而面对困难时积极的心态,来源于纪念碑所代表的抗震精神。“这一阵工作不太顺利,所以每天早上都来看看抗震纪念碑。” 想更多地了解这个城市 华商报记者 卢兴江 32岁 寄语:这次来唐山的遗憾是,抗震纪念馆正在维修,我没能进去参观。 卢兴江对于新唐山的发展建设很欣赏,“以前对于唐山了解得不多,回报社后我会努力搜集报纸资料,更多地了解这个城市。” (实习生:郭婧) 我是新唐山的同龄人 唐山市民 于磊 30岁 寄语:从废墟中重生的凤凰之城,祝福你的未来更加美好、繁荣。 “我的孕育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毁灭,我的出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重生,我的而立之年见证了这座城市的辉煌。”和新唐山同龄的于磊说。 我的30年不了情 北京市民 种利民 54岁 寄语:我希望唐山建设得更快一点,更美一点;愿这座城市为祖国的经济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震前、震中、震后的唐山我都看见过,我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唐山。”来唐山出差的种利民说。(记者:王静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