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唐山大地震30周年专题 > 正文

青年志愿者扶助唐山地震伤残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7日04:28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许海涛 实习生 王树丰

  10年前,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视察河北省唐山市康复村,对唐山市青年志愿者扶残助残活动给予了高度赞扬,并首次对全国青年志愿者活动发表了重要讲话。

  康复村是唐山市政府专门为大地震幸存的截瘫患者修建的居所。村长杨长禄说:“10
年过去了,青年志愿者依然是康复村最受欢迎的人之一,他们已经成为村民生活中的一部分。”

  值此纪念唐山抗震30周年之际,我们再次走进了唐山。

  青年志愿者爱心涌动

  30年前,一场震惊世界的强烈

地震让唐山市在顷刻间毁于一旦,24万人丧生,16万人重伤,其中3817人成为截瘫患者。

  这些残疾人始终是唐山市共青团组织帮扶的对象。1993年,共青团中央发起青年志愿者行动。唐山市团组织发动上万名志愿者,开展了“三进千家门”活动,在详细了解了截瘫患者的情况和服务需求后,1.2万名青年志愿者开始为1104户残疾人提供长期的“一助一”服务。

  唐山市是全国最早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协会及公布志愿服务热线电话的城市。在这里,志愿者的服务信息和残疾人的需求信息交会。这些信息通过“协会——工作委员会——服务中心——服务站——服务队组”5级组织网络,实现了志愿者对残疾人的服务对接。

  志愿者服务站是服务体系中最重要的单元,唐山市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大体分为3类:一是社区服务站,面向社区服务和提供中介服务;二是专项服务站,面向社会招募专业志愿者,提供特定服务;三是行业型服务站,依托行业青年志愿者的专业优势,面向全社会提供服务。

  南新西里房管站是社区服务站之一。记者曾经走进与南新西里房管站青年志愿者结对的截瘫夫妇家庭。记者发现,家里的洗衣机很奇特,放在卧室里,不用移动就能完成上水、洗涤及排水等所有程序。这个老式洗衣机已经经过特殊改造,一个水管接到房间,一个排水管接到

卫生间。房间也经过特殊处理,厨房的门框加宽,轮椅出入畅通无阻,厨房外增加了一个较低的洗手池,每个房间乃至院子都是无障碍的。

  “为盲人送去一双眼睛,为截瘫人送去一双腿,为肢残人送去一双手”;“有事请找志愿者”等标识,被贴到唐山市的大街上、社区里。同时,青年志愿者小红帽也成为这座城市独特的风景。

  从生活照顾到精神呵护

  轮椅上的姚翠芹老人爱好文艺和写作,她一直坚持写日记,在报刊上发表了很多文章,并打算将这些文章整理成书。这时,她首先想到了向青年志愿者求助。

  2004年暑假,唐山师范学院大学生志愿者杨树风和几个同学没有回家,他们帮助姚老完成了书稿的录入和校对工作。

  姚老有一个小本子,里面记着所有去过她家的志愿者的名字,志愿者写给她的信也被完整地保存着。老人说:“这比什么都重要。”

  在录入书稿的过程中,杨树风和姚翠芹老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杨树风第一次走进姚翠芹的家时,老人这样对她说:“我们有时很孤单,就是想找一个不嫌弃我们、能听我们唠叨的人。”于是,杨树风的大学生活又多了一件事:到老人家里,陪老人聊天。

  共青团唐山市委书记付振波说,正是这些小型自助、互助性质的青年志愿团体,构成了志愿活动的基石。志愿服务内容已从过去的一般化、大众化,向具体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1976年7月中旬,正在上中学的王胜芹和几个同学去凤凰山游玩。几天后,王胜芹就在地震中致残。此后,她的生活便在轮椅上度过,凤凰山变得越来越遥远。

  2001年的一天,王胜芹又见到了期盼已久的凤凰山。那一天,唐山市的200多名青年志愿者抬着轮椅上的残疾人,一级一级地攀登到唐山的制高点——凤凰山顶。

  从凤凰山顶俯瞰新唐山,王胜芹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热泪。她抚摸着小学生为她戴在胸前的红领巾,喃喃地说:“这20多年,我没有白活啊!”

  创新让爱心常在

  “贵在志愿、意在奉献、长期坚持、雪中送炭、量力而行”。通过十几年发展,唐山市青年志愿者组织总结了20字方针。共青团唐山市委书记付振波说,通过创新,唐山市青年志愿者活动已经形成了项目化发展、规范化管理、社会化运作的工作格局。

  唐山市在全团率先开展了青年志愿者以老功臣和重点项目建设者为服务对象的“为奉献者奉献”的活动。目前,唐山市已建立起“为奉献者奉献”志愿服务基地10个,组建志愿服务小分队80余支,动员青年志愿者3万余人次,签订了“一助一”结对服务协议2000余份。

  唐山市市民张启柱在风雪中奔波了4个小时,将一名迷路的5岁孩子送回家,他因此获得唐山市“学雷锋十佳”称号。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启柱渐渐地淡忘了这件小事。然而,让张启柱没有想到的是,10年后,一群青年志愿者找到他,给他送来青年志愿者服务卡,为他提供志愿服务。

  王彦修是解放军某部战士,在唐山地震后的抢险中,连续救出6名群众,后因突发余震,不幸牺牲,年仅19岁。王彦修被中央军委授予“雷锋式的战士”光荣称号。

  唐山市青年志愿者没有忘记抗震英雄。2000年,唐山市团组织通过多方了解,打听到王彦修的父母健在。于是,唐山、邢台两地青年志愿者齐聚宁晋县纪昌庄乡王家,青年志愿者与老人签订了一份富有人情味儿的协议:邢台市青年志愿者受唐山市供电公司青年志愿者的委托,照顾两位老人的日常生活。

  从“为奉献者奉献”到“异地互助”,不断创新是青年志愿者爱心常在的原动力。唐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黄敬东说,青年志愿者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最亮丽的风景线。2003年,唐山市在青年志愿者协会基础上专门成立了志愿者协会,增加了夕阳红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等6支志愿者队伍。

  据统计,目前,唐山市长期参与志愿服务的青年志愿者有40余万人。其中,每人每年奉献48小时以上的注册志愿者达到24.2万人,占市区总人口的8.15%。

  本报

石家庄7月26日电

  相关专题:唐山大地震30周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