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唐山大地震30周年专题 > 正文

他曾经预测出唐山大地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7日12:14 华夏时报
他曾经预测出唐山大地震

开始观测地震的时候,吕兴亚还很年轻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他曾经预测出唐山大地震

坚持37年的观测,他已变成满头银发


  据说在山海关上点岁数的本地人都知道,有一个老人,从几十年前就开始做着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只是他们不知道,这件事情或许就关乎着几十万人的生命。

  这个老人名叫吕兴亚,今年69岁,从1969年测报地震至今已经整整37年,退休在家仍然坚持搞地震观测,无一天间断。他曾经较好地预报过1974年昌黎4.8级地震、1975年海城7.3级地震和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等,是目前中国民间唯一一位坚持地震观测的业余地震科
学工作者。

  4月末的一天,我们从唐山赶到山海关,来到这位有些传奇色彩的老人家里。他和老伴笑呵呵地接待了风尘仆仆赶到的我们。

  在采访吕兴亚之前,根据别人的简单介绍和资料描述,我想象吕兴亚应该是为人沉默寡言或者相反——有着科学家愤世嫉俗的絮叨。然而走进吕兴亚家的大门,我就发现我错了。吕兴亚非常开朗、风趣,如果不提唐山大地震,他永远是笑呵呵、精精神神的。

  但我们去,就是为了和他聊唐山的——

  他痛哭,只为那种深深的遗憾

  30年后,吕兴亚老人再次和我们说到曾经预测出地震却没有起作用的往事,言语中仍然是刻骨的遗憾和痛苦。

  唐山在几分钟之内化为废墟,24万人在这场震惊世界的灾难中被夺去了生命。那一切发生的时候,吕兴亚所在的山海关远在唐山310公里之外,并没有受到任何损失,更没有人员伤亡。然而,当吕兴亚得知唐山发生了7.8级大地震之后失声痛哭。他的痛哭不是悲天悯人,也不是丧失亲友之痛,而是一种刻入骨髓的深深遗憾……

  记者手上,有这样一页泛黄的纸张,上面油印着“山海关一中”、“磁偏角数据”等标题,下面绘制着一个简单的表格,填有三行数据,最下面是清晰的手迹,内容如下:

  预报意见:“‘磁偏角’从5月12日以来连续渐变异常至今,很可能有震发生……建议7月中、下旬应提高警惕,发震的可能性是有的。这次地震很可能发生在渤海地区及其沿岸陆地。若7月中、下旬发震,震级为6级左右,若8月中、下旬发震,震级大于6级……”

  在这张陈年旧纸的右上部,注明了日期——1976年7月7日。

  这份地震预报材料的作者是吕兴亚,当时作为山海关一中地震预报组负责人的他,7月7日当天便将这份紧急的预报材料向上级地震部门进行了汇报,同时呈送到唐山地区、河北省等地震部门。据编著《唐山警世录》的唐山作家张庆洲的说法:这份预报材料是大地震前各地群测点向上级地震部门进行地震预测汇报的唯一一份书面材料。

  7月22日,也就是大地震发生前6天,吕兴亚再次向唐山市地震办发出了地震预报意见。终于,当时主管唐山地震监测工作的负责人刘占武带人来了,他们分析了吕兴亚的观测资料,承认了异常,但是出于对地震预报自身局限性及其他原因的考虑,没有及时作出判断,就在犹豫之间,唐山大地震真的发生了。

  “一提起这件事,我就难受啊……”30年后,吕兴亚老人再次和我们说到这个话题,言语中仍然是刻骨的遗憾和痛苦。

  文革时,保护过全校实验仪器

  1969年7月18日,渤海发生了一次7.4级地震,学理工出身的吕兴亚忽然下决心研究地震预测。

  1952年,吕兴亚进入山海关一中读中学。1958年,因成绩优秀被保送到北京大学,后因身体原因辍学,之后回到了山海关一中留在母校任教,负责管理学校的实验仪器。

  山海关一中各类实验室长年由吕兴亚一人管理。因为平时极其爱护,仪器使用年限普遍延长,1924年的生物挂图还经常悬挂在课堂,建国初期买来的药品依然没有变质。

  文革时期,为了学校的各类仪器免受损失,吕兴亚把贵重物品全藏了起来,把危险品埋入了地下,并把重要仪器室的门窗用砖封死。尽管学校后勤负责人勒令他把那些“为修正主义教材服务的”生物模型、标本处理掉,但吕兴亚没有理会。他决心无论如何也要保护这些仪器。1967年10月15日夜,学校发生了武斗,心中挂念仪器的吕兴亚从家中赶回学校,保住了实验室,仪器设备没有受到丝毫损毁。就是这天夜里,吕兴亚的爱人为他生下了一个女儿。

  1969年7月18日,渤海发生了一次7.4级地震,山海关有强烈震感,人心惶惶。学理工出身、在学校实验室工作的吕兴亚产生了预测地震的强烈欲望。

  废品做地震仪器,成了著名破烂王

  他用废品制作了大量的简易仪器,甚至发明了简易的“土磁偏角仪”。

  在不能及时得到专业地震台站“磁偏角”数据的情况下,他用各种废旧物品,发明了一种组装极其简易的“土磁偏角仪”来记录磁变,再综合水氡、土地电等多种观测项目的变化情况预报地震。这种“土磁偏角仪”上世纪70年代中期曾受到国家地震预报部门的肯定和重视,不仅出专刊介绍,当时还有陶瓷厂家开始模仿着批量生产。后来,他又动手制作了大量简易仪器,这些仪器在山海关一中的实验室里一直陪伴着吕兴亚,帮助他进行地震观测。因为全部用废品改装,吕兴亚成了学校乃至全市有名的“破烂王”,不过这也成就了他高超的修理技术。学校的老师和同学无论什么东西坏了,首先想到找吕兴亚修理,就算是粘个眼镜腿,焊个烟袋锅子,吕兴亚也乐于帮助他们。

  为监测地震,每天往返30多里地

  每天往返几十里地取水样,37年无一天间断,不知道磨破了多少条裤子。

  采访完我们才知道,地震观测工作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每天坐在实验室里盯着仪器就行。从1969年开始,吕兴亚每天都要到郊外去取水样,分析计算,然后记录在册。

  为了保证水氡观测质量,水样不能被生产生活等人为因素影响,一开始吕兴亚把采水点选在离城17里地的疙瘩岭山区燕塞湖附近的一处泉眼,每天往返34里地取水样。

  因为早晨要去学校上班,骑自行车来回要一个半小时,所以吕兴亚起床的时间是5点。北方的冬天很冷,夏天又很热,吕兴亚的老伴跟我们说,37年了,吕兴亚取水样一天都没有间断过。有一年冬天,吕兴亚得了肺炎,高烧乏力,他愣是推着车当拐杖,步行把水样取了回来!“我都观测了30多年了,水样观测的数据不能中断,中断一天也会有误差。”吕兴亚轻描淡写地解释这个在别人眼里几乎无法完成的“创举”。

  1978年,他一直取水样的燕塞湖附近有

建设工程,吕兴亚又选择了山海关北门外的一眼井作为观测点。

  现在,退休在家的吕兴亚仍然每天清晨骑半个小时的自行车去取水样,然后回到自家楼下的一间又黑又小的仓库里进行水氡观测,每7天将观测材料上报给秦皇岛市地震局。37年来不知磨破了多少条裤子,仅取水样所走的行程比唐僧西天取经还远。

  他至今仍在默默进行监测

  坚持37年的观测,他已变成满头银发。

  本报记者武文琦/摄影

  20多年里,拿着一天一毛钱的补助

  上世纪80年代之前,吕兴亚的研究完全是自费的,从80年代以后,吕兴亚每天能得到一毛钱的补助。

  等这个老人自己扯到“回报”上太困难了,忍不住好奇问过后,得到的答案还是让我震惊……

  上世纪80年代之前,吕兴亚的研究完全是自费的,80年代,唐山和秦皇岛分家后,秦皇岛地震局为了表彰吕兴亚坚持业余报震,每天为他补助一毛钱。

  就是现在,秦皇岛地震局也不过每年给吕兴亚1000元补助作为观测经费,合每天不到3块钱。渤海中学请吕兴亚去,月薪1000元,还给房,还不用坐班,可他就是不去。对此,吕兴亚说:我连续观测这么多年,扔了可惜呀,就是尽义务也不能扔。

  他老伴一旁插话:就是给他钱他也不会花。然后给我们讲了吕兴亚的一个小段子:“前几年给他做一件衣裳,他跟我说你做那干什么,还得花布票!都什么年月了,他还以为还用布票呢。”

  吕兴亚的老伴郭秀芝退休前也是一名教师,结婚后育有两个女儿。早先在疙瘩岭取水样的时候,老伴因为单位距离那里较近,便每天绕道多走6里地帮忙取样,冬天怕把水瓶冻裂,就暖在怀里。

  环境污染严重,严重影响他的工作

  近几年,吕老取水样的那眼井也不那么“纯净”了。各种污染之下,异常也变成了正常。

  1998年5月11日,吕兴亚退休了。水氡观测仪是他现在仅余的地震观测仪器了,退休以后,他把这台仪器从学校实验室搬到了自家楼下的小仓库,开始在家里进行地震观测,而留在学校的那些仪器,因为学校的一次

装修扩建,全部被扔掉了。我翻看吕老的相册,里面有大量的他观测仪器的照片,就像翻开一本陈年的故事书。

  现在,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各种强磁干扰增多,许多地震观测仪器已经失去了“准星”,比如吕兴亚发明的“土磁偏角仪”就早已无法工作。因为没有投资,无法购进新的仪器。

  近几年,吕老取水样的那眼井也不那么“纯净”了。取水样的附近有各种各样的干扰——汽车的停放,旁边村落的抽水灌溉,附近洗浴中心的兴建,这些影响都会在吕兴亚的水氡仪上产生变化。有次吕兴亚去取水,碰见一个当地人,吕兴亚笑着说昨天又抽水了吧,那人十分惊讶,他怎么也想不通这个怪老头是怎么知道的。

  不过吕兴亚不是来观测灌溉的,他每天进行忠实的记录和繁复地测算是为了观测异常。可如今异常也成了正常,吕兴亚似乎面临着“狼来了”的尴尬。吕老对此也颇为无奈:“没有水点,好比好枪没有好子弹,要是能有好的水点,预报100公里内4级以上的地震肯定没问题!”

  撰文本报记者邵靖 摄影/武文琦

  相关专题:唐山大地震30周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