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唐山大地震30周年专题 > 正文

唐山:纪念不需要眼泪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02:25 竞报

  唐山:纪念不需要眼泪

  编者按: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秒,这一刻永远铭刻在唐山和中国人记忆中———在唐山市的地壳下12公里深处,长期集聚在这里的巨大能量骤然爆发,相当于400枚广岛原子弹在距地面16公里的地壳中猛然爆炸,强烈的摇撼中这座百万人口的城市顷刻间被夷为平地。

  一个城市里所有的人类生存空间,在5秒钟内被归零。24万人死亡,16万人重伤。30年后,被称为凤凰城的唐山已经完成了涅槃,在同一块土地上再次崛起。

  生命的轮回给这座城市带去了什么?给唐山人民带去了什么?我们该怎样面对似乎无可抵御的灾难?记者走进唐山,寻找答案。

  唐山的市中心是抗震广场,高高的“唐山抗震纪念碑”就矗立在广场的中央。

  30年前,广场所在的地方正是唐山大

地震的震中,地震烈度11级,位于其上的开滦工坊成为废墟。30年后,这里从早到晚人流络绎不绝,是唐山人气最旺的地带。今年,这里也是大地震纪念的中心。

  临近7·28,今年又是30周年整年头,抗震广场上明显多了不少外地人。这些外地人中有记者,唐山电视台、天津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甚至远在南海边的广州电视台都派出了记者前来报道今年的唐山7·28纪念。他们在广场上架起了摄像机,手拿话筒,向广场上的过路人询问当年地震的细节。还有一些外地人是从唐山周边来的旅游团,一个青岛来的旅游团就把抗震广场列入了旅游行程,听着女导游讲述当年大地震的惨烈,不少游客脸上露出不敢相信的神情。

  看展览时找到当年所在地

  从7月24日开始,抗震广场西侧的唐山人民抗震纪念馆重新布展试开馆。里面展出的地震文物勾起了很多唐山人的回忆。纪念馆配有讲解员,但她的讲解经常会被跟随她参观的人打断。在唐山,中年以上的人大多是那次灾难的亲历者,他们每个人都能做那次地震的讲解员。

  “当时我就在这”,一个中年人指着挂在墙上的一幅照片对身边人说。中年人叫邓震坤,他指着的照片是唐山火车站的震后废墟。“当时我正在火车站里边候车,突然就听到了巨响,我第一反应是,哪儿爆炸了。”邓震坤说,“我赶紧往外跑,刚跑到门边,就被地甩出去了,趴在地上我就看到周围的楼都在猛摇,然后轰的一声火车站就塌了。”

  “有一分钟,周围什么声音都没有了,一分钟后才听到瓦砾堆里有人喊‘救命’,我当时腿都软了,就趴在地上想,这下完了。这时候,一个女的,只穿着一条短裤,冲我们大喊,别愣着啊,救人啊。我们就赶紧救人,扒出活的来就往机场送。”

  邓震坤反复说,“当时那个女的真了不起,我们都震傻了,她却能指挥我们一起救人。”身边的女儿听他讲着,脸上的神情有庆幸,还有钦佩。

  老军人戴着勋章去广场

  广场上并不缺少灾难的讲述者,对这个遭遇整体灾难的城市居民来说,每一个幸存者都能向有心询问的人讲述自己在地震中的遭遇。

  一个胸口挂着三枚勋章的军人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我是特意过来看看的”,军人回答,“当年地震的时候,我们部队参加了抗震救灾。”军人名叫马永刚,当年是38军的一名连长,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他所在部队接到中央军委的命令,即刻赶赴唐山灾区。地震不仅是唐山人的痛苦经历,对这位来自东北的军人来说,也是他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记忆。

  “我原来想我们去抢险救灾,只要去把一些断梁碎瓦清走,把门打开,老百姓就能救出来了,可一进灾区,我真没想到会那么惨。”马永刚回忆。“部队进入灾区的时候只带了一些军用短锹,很多同志都是用手在瓦砾堆里扒。”马永刚自己就从废墟中扒出了三名幸存者,他因此获得了一枚二等功勋章。

  记者看马永刚的手,粗粗短短就像两只短耙子,指甲10个里有6个是坏的。“扒瓦砾的时候,指甲全掉了,后来又进了好多灰尘,就感染了,”马永刚看着自己的手说,“当时掉的时候也不觉得疼,30年了一直也没好,这些坏指甲肯定是要带到坟墓里了。”他说。

  纪念碑成了孩子们的滑梯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凝重。在广场上你更多地感受到的是欢乐。

  “妈妈,我去玩滑梯。”“去吧,小心别摔着。”一个四五岁的男孩松开妈妈的手向纪念碑跑去,他所说的滑梯就是抗震纪念碑。广场中央的抗震纪念碑,主体就像四个靠拢在一起的字母“L”,男孩说的滑梯就是每一个“L”从竖线到弯勾的弧线部分。从早到晚,纪念碑的四个弯弧那儿总是聚集了不少小孩。孩子们最喜欢的动作就是面向弯弧往上跑,直到跑不上去了以后再用肚子贴着弯弧滑下来。不仅是孩子喜欢这个游戏,有些家长还特地把孩子带到这个“滑梯”前,让孩子学习怎么玩。

  纪念碑怎么会变成滑梯?而且广场上没有一个唐山人觉得这有什么不妥而上前制止。

  仔细看广场上的唐山人,还能发现,唐山人的穿着是北方少有的艳丽。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大人还是小孩,不少唐山人都穿着色彩特别鲜艳的衣服,印着卡通图案的衣服在20岁上下的女孩身上很普遍。

  在30年前的震中废墟原址上,唐山人对地震纪念碑的态度似乎蕴涵着经历30年后,新唐山人对灾难特别的纪念态度。

  把这里变成了游乐场

  下午7点20分,天还没黑,抗震广场上已经聚满了吃过饭出门的唐山人。每一杆路灯底下,都有四五个人围坐一起打扑克。每一条长椅上、每一个可以坐人的花坛边也都坐着人。更多的人站着玩。有踢毽子的,老少均有;有玩轮滑的,前追后赶;还有放风筝的、扔沙包的、说书的、骑小轮车的、演奏古筝的……这也许是北方最有活力的广场了。

  在广场上观察一整天你就能发现,纪念碑东北角是情侣们约会的地方,常有情侣在那儿,别人也不去打搅。纪念碑正北小水池中间的凉亭是一个老年人剧社的据点,下午剧社吹拉弹唱的动静一起来,围观欣赏的人还不少。

  看着广场上活力四射的人群,联想30年前的灾难,真让人有前后两重天的感觉。在广场一角,三个60岁上下的阿姨正在踢毽子。毽子上下翻飞就像粘在她们脚上。引得周围人忍不住叫好。趁着她们休息的空当,记者问其中一位姓王的阿姨:“这里不是纪念大地震的广场吗?”“那你觉得我们现在该严肃?”王阿姨反问。“你们会怎么纪念地震?”“我们每天都在纪念,我们把这变成游乐场了。”她回答。

  相关专题:唐山大地震30周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