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新办法应对“老”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12:05 新世纪周刊

  摘要:面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从养老制度到养老观念都要经历艰难的转变

  -编译/闫娜

  上海是以高速发展和高度现代化而闻名的中国大都会,经济的繁荣使它充满着青春活力。但这种表象遮蔽了一个并不 那么明显的事实:上海有着中国最老的人口,而且正急速
地变得越来越老。

  上海社科院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这座城市20%的人口年龄都在60岁以上。60岁是中国男性公民退休的年龄。 退休人员是人口中增长最快的部分,每年都有10万左右的人加入退休老人的队伍。从2010年到2020年,60岁以上 (包括60岁)的人口数量预计每年将增加17万。到2020年,上海人口约1/3(约1360万人)是由59岁以上人 群组成,这将会改变这个城市的社会结构,给它的经济和财政增添巨大的压力。

  从世界工厂到产业外移

  这种变化不只发生在上海。中国现在正在经历的城市人口快速老龄化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将对整个国家产生深远的 影响。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为中国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但这种劳动力的供应并不是无穷无 尽的,以廉价劳动力为支撑的“世界工厂”不久之后将面临严重的劳动力短缺。

  随着中国东部沿海那些日见富裕的城市中工人变得越来越少,劳动力越来越昂贵,中国就会面临着日益增长的经济压 力,将被迫移出装配工业和其他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引进服务业和信息产业。

  上海社科院副院长左学金说:“过去20年,中国享受了总人口中工作年龄人口比率高的优势,但这种情况即将改变 。随着工作年龄人口数量的下降,我们的劳动力价格将失去竞争优势,像越南、孟加拉国这样的国家对各种工业将变得更有吸 引力。”印度,世界另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拥有低工资和比中国更年轻的人口,也会从中受益。左学金说,即便在国内,许 多外国投资商也开始把工厂从上海和其他东部城市转移到内陆,那里的劳动力更便宜和年轻。

  人口的不断老龄化也给政府提出了一个难题。随着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和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计划生育,中国出现 了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同样的趋势,即人们活得越来越长,生的孩子越来越少。长寿和低生育率加剧了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的不 平衡,这对中国原本不堪一击的养老金制度形成巨大威胁。

  新制度:社会统筹基金

  人口老龄化是中国养老保险体系面临的严峻挑战,《亚洲时报》发表的一篇有关中国养老保险制度需要改革的文章说 ,中国国家退休金体系中的资金越来越不足,如果不改革,资金不足的缺口会越来越大。报道引述前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 长郑斯林的话说,如果不对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20年后中国国家退休金的缺口将达人民币2.5万亿元。

  中国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规定,每个职工必须设立一个个人养老账户,雇员和雇主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规定,每个月 必须存入工资中一定比例的钱。待工作员工退休后,按月从账户中支取退休金。

  中国最新出台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关键是设立社会统筹基金,同时跟个人账户相结合。新规定要求,公司企业雇主 缴纳的养老金部分不再划拨进职工个人账户,而是拨入雇主所在地设立的统筹金。而职工个人仍按过去一样,将工资的一定比 例存入个人退休金账户。但统筹金将支付所有退休人员的基本退休金。

  把企业雇主缴纳的养老金部分纳入统筹金在社会中进行统筹使用,不仅能改善目前中国国家养老金体系中存在的很多 问题,而且还能保证个人账户中有足够的存款。避免把年轻职工个人账户中的存款结余支付已经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的情况出现 。

  这个新制度遏制住了养老金缺口继续扩大的趋势,为以后年轻人的养老减轻了负担,但是以前的养老金缺口如何填补 ,如何保证不同社会结构人群在改革过程中的利益,将是执行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新观念:离家养老

  对于上海这个中国最繁荣的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看上去似乎还很遥远,但有迹象表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已经 开始显现。如果说上海代表着中国的未来,那么从上海中部的静安区也许能窥一斑而知全豹,静安区大约有4000人,60 岁以上的居民约占30%。在这个地区,只有15个略经训练的社会工作者照管着该地区的老龄居民,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定 期造访,保证独居老年人与外界的联系。

  上午10点,陈梅娟去探望百岁老人梁芸玉老太。陈女士49岁,作为15个社会工作者之一,照料着左邻右舍的老 龄人口,每月挣95美元,需要她去看望的老年人超过200人。她说:“我通常每天探访五六个人,在每一家都呆一会儿, 陪他们聊会儿天。对梁奶奶,由于她年龄比较大,我格外关注一些,每周探访两三次。”

  梁老太说:“我女儿总是让我住到她家,但我跟他们在一起感到不自在。我担心我会死在她家,所以我宁愿呆在自己 家里。”她的儿子查宇衡,今年76岁,是一名退休的纺织工人,已经做了祖父,现在与她住在一起照看着她。“我在这里被 照顾得很好,”她说,“但我怕总跟儿子住一起给他带来很大的负担。”

  在许多富裕国家,老年人是养老院的顾客。但由于梁老太这代人中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中国的养老院比较欠发达, 尤其是与中国巨大的老龄人口规模相比。

  张民生1998年在远离上海市中心的一个工业园里开办了这个城市第一家私人养老院,现在入住率已超过95%。 “过去,中国人不愿意进养老院,因为他们认为这是那些没有儿孙后代的人去的地方。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深入,这 种观念逐步改变,养老院才慢慢获得民众的认可,才有更多的人选择了在养老院养老。”张先生说。

  而养老观念的进步需要实践的进一步引导,例如,养老院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吸引力,使进养老院养老变成享受,而不 是无奈的选择。张先生的养老院居住的老年人平均年龄为85岁,他们大多数是几个人合住在一个房间,睡在有薄薄的隔板分 割开来的窄床上。白天,他们大部分人在配有椅子的长长的走廊上消磨时光,除了聊天外,大部分人只能呆呆地看着远处。

  新方式:时间储蓄

  对于中国的老龄化现象,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没有简单易行的解决办法。在中国,一般从50岁到60岁之间都可以退 休。提高退休年龄可以缓解养老金系统的压力,但让年轻人更难找工作,而且许多年龄较大的人也会产生怨愤。为了避免这种 “捉襟见肘”的尴尬,解决老龄化问题只能另辟蹊径。

  对于放松人口生育政策的建议,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任远说,更多地生育只能改变一个社会整体的人口结构,延 缓老龄化进程,但对老龄人绝对数量的增加没有什么影响。老龄人口的巨大规模已经成为一种现实,你不得不在养老院添加床 位,你需要人力去照顾老龄人,这是个不能改变的现实。

  变老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问题,老龄人口增加也推动人们探索新的养老方式。在北京,有些社区学习日本等国家的经 验,开展了“时间储蓄”计划,由退休的年龄较小的老年人充当志愿者,无偿照顾年龄大或者生病的老人,并纪录照顾的时间 ,等到这些志愿者需要别人照顾时,也可以从其他人那里获得相同时间的无偿照顾。另外,北京有的社区模仿托儿所的模式开 办托老所,老年人白天可以在托老所里度过,托老所提供吃饭、娱乐、休息等设施和服务,晚上老年人回家休息。

  资料来源:《纽约时报》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