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政府要避免农村“消废”成为“发展宿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1日15:38 小康杂志

  政府要避免农村“消废”成为“发展宿命”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发展研究所李国祥博士

  ★采写/《小康》见习记者 秦海霞

  《小康》:您对中国农村时遭受假货侵害的基本看法是什么?

  李国祥:看中国农村的假冒伪劣现象,应从产地和消费地两方面看。从消费地来看,农村的消费心理和可控资本决定了农民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消费能力极强。同时农民出于维权能力等因素,要单从农村来净化消费环境是不太可能的,最主要的还是要从源头控制。

  从产地来说,“假冒伪劣”在中国很多地方已经成为了一个经济起步时期的必经阶段。我国不少地方经济都是从假冒出发,逐渐积攒起足够的资本才能将生产走上正规,比如温州皮鞋当初曾经成为假冒伪劣的代名词,现在经过市场的选择和淘汰,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品牌。所以对地方来说,主要是如何避免靠这种假冒伪劣产品起家的“宿命”。

  但现实却是,地方政府无形中在纵容着这些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我们在做乡村调查时,发现不少地方领导层都乐意对当地制假造假睁只眼闭只眼。在地方领导的概念中,只要上项目就对发展经济有利,因而愿意采取默认乃至放任的态度,但这种态度对经济长期发展是有害的。因为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可以说是“搞活了经济,搞坏了市场”。

  《小康》:但还是有好多地方认为打击假冒伪劣会造成当地市场萎缩。

  李国祥:是的。不过尽管如此,也必须走出那一步。按照“劣币驱逐良币”法则,正品在与假冒伪劣产品在同等市场的抗衡中,往往是铩羽而归。这样的结果是假货越来越充斥市场,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及监管部门痛下决心,采取有效措施整治当地环境,即使有半年乃至一年的日子不好过,甚至有很多正规企业的正规产品遭到打击,但这种牺牲是有价值的,因为这有助于市场的净化,同时也最终将促进当地经济真正的提高。

  广西荔浦食品业本是全国知名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各种假冒伪劣产品败坏了荔浦的好名声,2002年以来,荔浦开始实施食品品牌的战略,在大力整顿食品市场秩序的同时,坚持以“扶优”促发展,通过打击假冒伪劣、取缔不法厂家,保护优质产品不受侵害,从而使广大合法经营者和守法厂商赢得了商机和市场。该县一方面加强对企业领导班子的法制教育,由政府监督厂家改善厂房、设备、环境卫生,“逼”着厂家从价格竞争转向质量竞争。现在,原本喜欢仿冒别人的荔浦食品,也成为别人仿冒的对象。

  《小康》:按照您的观点,靠假冒伪劣几乎成了很多地方的“发展宿命”,是不是这一宿命也能应用于中国整个环境?

  李国祥:可以这么说。假冒伪劣现象本就不是中国农村所独有,城里的某些假货的盛行甚至还要比农村严重,而不同的是城里的假货在外包装等外在方面喜欢仿冒欧美高档次商品,不像农村的商品摆出来就看得见质量低劣。可以说中国全境都有成为假冒伪劣产品倾销地的危险,因此才需要全国从严控商品质量以及提高品牌意识及创造力着手,把中国的整体消费环境提高。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