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1935年6月14~1935年10月19)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1日11:30 新华网
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1935年6月14~1935年10月19)

1936年红1、2、4方面军团在甘肃省宫和镇合影。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1935年6月14~1935年10月19)

参加红军的部分藏族战士到达陕北后的合影。左起:孟特尔、天宝、杨东生、扎喜旺徐、沙纳。


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1935年6月14~1935年10月19)

红军翻过的大雪山——打鼓山


  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1935年6月14日~1935年10月19日)

  1936年红1、2、4方面军团

  在甘肃省宫和镇合影。

  1935年6月16日 朱德、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为建立川陕甘三省苏维埃政权电红四方面军,指出:“今后我一、四方面军总的方针应是占领川陕甘三省,建立三省苏维埃政权。”

  6月17日 张国焘、陈昌浩不同意向东向北发展的川陕甘方针,复电中共中央,认为“北川一带地形给养均不利大部队行动”,“敌已有准备”、不宜过岷江东打。提出向西发展,“组织远征军,占领青海、新疆”。

  6月18日 中央红军全部集中懋功、两河口之线。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电张国焘等,指出:“目前形势须集中火力首先突破平武,以为向北转移枢纽。”

  6月20日 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电张国焘,指出:“从整个战略形势着想,如从胡宗南或田颂尧防线突破任何一点,均较西移作战为有利”,并要张国焘。立即赶来懋功,以便商决一切”。

  6月23日 红二、六军团与中央军委中断电讯联络。

  参加红军的部分藏族战士到达陕北后的合影。左起:孟特尔、天宝、杨东生、扎喜旺徐、沙纳。

  6月26日至28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为统一战略方针,实现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主张,于6月26日在懋功的两河口举行会议。参加两河口会议的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王稼祥、朱德、博古、刘少奇、凯丰、刘伯承、彭德怀、林彪、聂荣臻、邓小平、林伯渠、李富春和张国焘。会议首先由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作报告,报告着重说明了战略方针、战略行动和战争指挥问题。周恩来报告后,会议进行了讨论。张国焘主张依托懋功地区向川康边发展,认为北有雪山、草地,胡宗南部有二十余团兵力,北上“站不住脚”;并就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攻击中央,要求改组中央和中央军委。中央政治局其他同志一致同意周恩来的报告,并对张国焘关于红军长征和政治形势的错误估计以及要求改组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意见进行了适当的批评,进一步说明了北上方针的正确性,并强调红军应由中央军委统一指挥。会议经过充分讨论,于28日通过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指出:“在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我们的战略方针是集中主力向北进攻、在运动中大量消灭敌人,首先争取仕肃南部,以创造川陕甘苏区根据地”。“为了实现这一战略方针,在战役上必须首先集中主力消灭与打击胡宗南军,夺取松潘与控制松潘以北地区,使主力能够胜利的向甘南前进”。决定指出:“为了实现这一战略方针,必须坚决反对避免战争、退却逃跑以及保守偷安、停止不动的倾向,这些右倾机会主义的动摇是目前创造新苏区的斗争中的主要危险。”

  两河口会议后,中共中央派出由王稼祥、李富春、刘伯承、李维汉等组成的慰问团,到红四方面军进行慰问,并帮助传达贯彻中央决定。

  6月27日 中央红军先头部队越过第二座大雪山——梦笔山,到达马尔康的卓克基。

  7月1日 张国焘参加两河口会议后,返回红四方面军总部杂谷脑(今理县),借口组织问题没有解决,延宕部队行动,并挑拨一、四方面军关系,对中央慰问团实行封锁。是日。张国焘致电中共中央,提出“统一指挥的组织问题”。

  红军翻过的大雪山——打鼓山

  7月2日 中央红军翻越第三座大雷山——长板山。

  7月2日 红二十五军在定家沟口全歼杨虎城警一旅。毙伤敌军三百余人,俘敌旅长唐嗣桐以下一千四百余人,缴枪千余枝。

  7月6日 中央红军翻越第四座大雪山——打鼓山。

  7月7日 中央红军翻越第五座大雪山——拖罗岗(又名仓德山)。

  7月9日 张国焘以“川陕省委”名义致电中共中央,提出改组红军总司令部,要陈昌浩任红军总政委。

  7月10日 红一、四方面军先头部队到达毛尔盖,守敌胡宗南部一个营被缴械,红军俘敌三百余,缴获轻重机枪三十六挺、电台一部。

  7月18日 在张国焘策动下,陈昌浩提出“集中军事领导”,否则“无法顺利灭敌”,提出由张国焘任军委主席,朱德任前敌指挥。

  7月18日 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为加强一、四方面军团结,共同北上,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治委员。

  7月中旬 红二十五军北出终南山,转到外线作战,前锋直达西安南面之王曲、杜曲、引驾回、子午镇一带,西安为之震动。在子午镇鄂豫陕省委从《大公报》上得悉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川西北会师,并继续北上。省委在子午镇以西的佛坪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红二十五军当前行动方针是积极配合主力红军北上,牵制敌人。会议决定在陕南留下部分红军,由郑位三(陕南特委书记)、陈先瑞领导,华持鄂豫陕游击根据地,红二十五军主力西征,向甘南挺进,以迎接中共中央和一、四方面军北上。

  红3军团参谋长邓萍在第二次攻占遵义时不幸牺牲。这是他的遗物——毛衣。

  7月中旬 自5月上旬以来,至7月中旬,陕北红军在刘志丹等指挥下,以陕北根据地为依托,先后攻占延长、延川、签定、安塞、靖边、保安(今志丹)等六座县城,歼敌五千才人,至此胜利地粉碎丁敌人的第二次“围剿”,打通陕北和陕甘边两苏区的联系。陕北主力红军扩大到五千人,游击队发展到四千人,根据地面积约三十万平方公里,人口九十多万。

  7月21日 中共中央在芦花召开会议,与张国焘会商组织问题,对张国焘反对北上的错误进行了批评斗争,希望他改正错误,共同北上。几经曲折,张国焘最后同意红四方面军主力向毛儿盖集中。是日,中央军委决定以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豁为红军前放总指挥部,徐向前任总指挥(兼),陈昌浩任政治委员(兼),叶剑英任参谋长;另将红一方面军的第一、三、五、九军团依次改称第一、三、五、三十二军;红四方面军的第四、九、三个、三十一、三十三军的番号不变。

  7月25日 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大会批准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提出酌关于在中国建立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代理人的广泛统一战线的方针。

  7月26日,皮克在共产国际“七大”上作《关于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工作》报告,肯定了中国红军的长征,说中国红军虽然“不得不离开江西原中央苏区,但是,它却粉碎了帝国主义者和中国军阀企图围歼中国红军的计划”。“中国红军的主力出色地完成了向四川省的转移,这对以表明苏维埃中国进一步发展的广阔前景”。

  8月1日 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根据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制定的方针,以中国苏维埃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宣言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救国,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的政治主张,号召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八一宣言》最早刊载于1935年10月1日中共在巴黎出版的中文《救国报》第十期上。

  参加的部分彝族红军战士

  到达陕北后的合影

  8月1日 红二十五军到达陕甘交界的凤县双石铺,歼灭敌军四个连,俘敌少将参议。接着,红二十五军进攻天水,因敌增援。乃转向凤凰山、沿河镇,强渡渭水,打下秦安,挺进通渭,威逼静宁,进抵静宁城北五十里之兴隆镇。红二十五军转战甘南,但得不到中共中央和一、四方面军确切消息,于是鄂豫陕省委在兴隆镇决定去陕北,会合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

  8月3日 由于张国焘拖延北上时间,《松潘战役计划》不能实施。鉴于敌已形成对红军南北夹击的态势,企图围困和消灭红军于岷江以西、懋功以北的雪山草地地区。红军不得不改变松潘战役计划,改向夏河流域前进。是日,中央军委制定《夏洮战役计划》,指出松潘战役已失时机,“现特改为攻占阿坝,迅速北进夏河流域”,“以期于洮河流域消灭遭遇之蒋敌主力,形成在甘南广大地域发展之局势”。

  8月5日至6日 中共中央在毛儿盖附近的沙窝召开政治局会议,毛泽东主持。参加沙窝会议的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博古、张国焘、陈昌浩、刘伯承、傅钟、凯丰、邓发等。

  会议讨论由于松潘战役计划未能实施所造成的局势和当前任务。5日,政治局草拟了《中央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6日会议通过了这个决议。决议分析了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形势,指出“一、四方面军两大主力在川西北的会合,造成了中国苏维埃运功在西北极大胜利的前途”;决议重申了两河口会议决议的正确性,指出“创造川陕甘的苏区根据地,是放在一、四方面军面前的历史任务”;决议强调提高党中央在红军中的威信,加强一、四方面军的兄弟团结,决议号召党和红军,与企图“远离敌人”、“避免战斗”,对创造新根据地缺乏信心的右倾机会主义作斗争。

  红4方面军长征中走过的岷江栈道

  8月15日 沙窝会议后,中央军委为贯彻《夏洮战役计划》,北出夏河、洮河流域,决定一、四方面军混合编组,组成左、右两路军过草地北上。右路军由一方面军之一、三军(即一、三军团)和四方面军之四军、三十军以及中央军委纵队一部及新成立的红军大学组成,有路军由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参谋长叶剑英)指挥,中共中央随右路军行动。右路军以毛儿盖为中心集结、过草地,向班佑、巴西开进;左路军由一方面军之五、二十二军(即五、九军团)和四方面军之九军、三十一军、三十三军以及中央军委纵队一部组成,由红军总司令部(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张国焘、总参谋长刘伯承)指挥。左路军以卓克基为中心集结,向阿坝地区开进。并且决定左路军到达阿坝后,东进到班佑、巴西地区同右路军靠拢,而后齐头并进,向甘南前进。是日,左路军从卓克基出发,向阿坝地区开进。

  8月20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军委在毛儿盖召开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博古、陈昌浩、徐向前、凯丰、邓发、李富春、聂荣臻、林彪、李先念等。会议听取了毛泽东关于夏洮战役计划的报告。会议通过了这个报告,并决定立即组织实施夏洮战役计划。

  8月21日 右路军先头部队(由红一方面军的四团和红四方面军的二九四团组成)从毛儿盖出发过草地,向班佑开进。26日到达班佑。

  8月24日 胡宗南发现红军过草地北上,电令所部第四十九师由漳腊向包座疾进,在包座河一线堵击红军东进北上。

  8月29日至31日 红军右路军第三十。军于29日发起包座战斗,全歼堵击红军北上的胡宗南部第四十九师,攻占上下包座,打开了进军甘南的门户。

  红军北上渡过渭河

  8月底 红军右路军全部过草地,到达班佑、巴西、阿西地区。

  9月1日 毛泽东、徐向前、陈昌浩为促左路军北上电张国焘,并提出集中主力向东北武都、西固、岷州间打出去的计划。

  9月3日 左路军先头部队五军进抵墨洼附近。张国焘借口墨曲河(一说噶曲河)水涨和草地不易通过,强令部队返回阿坝,并致电中共中央提出要右路军“回击松潘敌,左路军备粮后亦向松潘进”的主张。

  9月8日 右路军徐向前、陈昌浩电张国焘,提出“我们意以不分散主力为原则,左路速来北进为上策,右路南去南进为下策”的意见。

  9月9日 张国焘为改变北上方针,提出南进主张,致电中共中央,鼓吹南下川康边之天全、芦山、丹巴、懋功、甘孜、道孚等地的退却逃跑计划,说“丹巴、甘孜、道孚、天、芦均优于洮、夏,邛、大更好”,说南下“为真正进攻,决不会做瓮中之鳖”。

  同日,中共中央电张国焘:南下“中央认为是完全不适宜的。中央恳切的指出,目前方针只有向北是出路,向南侧敌情、地形、居民、给养都对我极端不利,将要使红军受空前未有之困难环境。中央认为:北上方针绝对不应改变,左路军应速即北上。”

  9月9日 张国焘密电原四方面军领导人,企图以武力要挟党中央南返。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叶剑英发现这份密电后,立即送达毛泽东手中。

  中共中央在巴西召开政治局紧急会议,决定率领一、三军团(即一、三军)和军委纵队先行北上,脱离危险区域,是日夜半从巴西出发,次日晨到达阿西,继续北上。

  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部队

  9月10日 中共中央发出《为执行北上方针告同志书》,指出“我们应该根据党中央正确战略方针继续北上”,“无论如何不应该再退回原路,再去翻雪山、走草地”,“南下是绝路”。

  9月11日 中共中央为贯彻北上既定方针,再次电令张国焘“立刻率左路军向班佑、巴西开进,不得违误”。“中央已决定右路军统归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同志指挥,并已令一、三军团在罗达、俄界集中”。

  9月12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俄界(今甘肃省迭部县境)召开扩大会议。出席俄界会议的有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博古、凯丰、刘少奇、邓发、彭德怀、叶剑英、林伯渠、车维汉、杨尚昆等二十一人。会上,毛泽东作关于与四方面军领导者的争论及今后战略方针的报告。根据这个报告,会议通过了《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决定指出,张国焘与中央的争论,“其实质是由于对于目前政治形势与敌我力量对比估计上有着原则的分歧”。

  俄界会议《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只发至中央委员一级,未向全党公布。

  关于北上红军的战略行动方向,俄界会议鉴于一、四方面军已分开,北上红军只有一方面军主力一、三军团,乃一致同意毛泽东提出的行动方针,决定改变川陕甘计划,经过陕北、甘东北,以游击战争“打通国际联系”,“首先在苏联边界,创造一个根据地,来向东发展”。

  俄界会议采纳了彭德怀的建议,决定将北上红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陕甘支队以彭德怀为司令员,林彪为副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王稼祥为政治部主任,杨尚昆为副主任。

  9月13日,中共中央率陕甘支队七八千人,离开俄界,沿白龙江右岸,通过栈道,向岷山要隘腊子口前进。14日到达麻牙寺。

  9月12日 张国焘电红一方面军一、三军团首长,电称“一、三军团单独东出,将成为无止境的逃跑,将来真会悔之无及”。又说“不拖死也会冻死”。要一、三军团“速归来”,一同南下,说什么“南下首先赤化四川,该省终是我们的根据地”。

  同日,张国焘电令右路军第四军、三十军南返。14日,四军、三十军自班佑、包座由原北上路线过草地南下。19日前后,到达毛儿盖地区。

  9月14日 中共中央再电张国焘,说明率军北上只是为着实现领导全国抗日的战略方针,并企图以自己的艰苦奋斗,为左路军及右路军之四军、三十军开辟道路,以利他们北上。中央仍希望张国焘改正错误,率军北上。

  9月15日 张国焘在阿坝召开“川康省委扩大会议”,并作出决议,行指中共中央北上抗日的方针为“机会主义”和“右倾逃跑”,而把南下说成是“进攻路线”,并扬言对“经过斗争和教育仍不转变的分子”要给予“纪律制裁”。会上,张国焘策动一些人以突然袭击方式,威逼朱德、刘伯承接受南下退却的主张,反对中央北上的方针。朱德、刘伯承临大节而不辱,据理驳斥,坚持北上。

  是日,张国焘发布《大举南进政治保障计划》,提出“目前的战略方针是集中主力,大举向南进攻,消灭川敌残部”,“首先赤化四川”。17日,又发布南下命令。

  9月17日 红军陕甘支队攻占天险腊子口,击溃国民党新编第十四师鲁大昌部三个团。

  9月18日 红二十五军于16日到达陕北苏区延长县永坪镇,与陕北红军二十六军、二十七军会师。

  红军长征时设在哈达铺的

  司令部旧址

  9月20日 红军陕甘支队到达甘肃眠县的哈达铺。21日至22日,在哈达铺休息整编。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从一份国民党山西日报上获悉阎锡山部队进攻陕北红军刘志丹部的消息,于是决定去陕北苏区。22日在哈达铺关帝庙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作政治报告,宣布要北上抗日,首先要到陕北去,会台刘志丹的红军。同时正式宣布组成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支队下辖三个纵队;原红一军团统为第一纵队,纵队长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原红三军团编为第二纵队,纵队长彭德怀,政治委员李富春;原军委纵队编为第三纵队,纵队长叶剑英,政治委员邓发。全支队共约七干多人。23日,陕甘支队从哈达铺出发,继续北上。

  9月26日 红军陕甘支队自陇南武山县之鸳鸯铺出发,以急行军通过渭水封锁线,占领通渭镇。27日,红军先头部队急袭通渭,占领通渭城。27日,陕甘支队主力在榜罗镇休整。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榜罗镇召开会议,政治局常委参加。会议讨论了北方形势和当前任务,正式决定去陕北,以陕北作为抗日的前进阵地和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接着召开全支队军政干部会议,毛泽东作报告,解释北上抗日的意义,提出要迅速到达陕北集中。贾拓夫(到瑞金出席“二苏”大会的陕北苏区代表、后随中央红军长征)介绍了陕北苏区和刘志丹的情况。在榜罗镇,部队检查了群众纪律,进行了去陕北的政治动员和物质准备。

  9月26日 蒋介石决定设立“西北‘剿匪’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以张学良为副司令,代行总司令职务,并任朱绍良为所属之第一路总司令,于学忠为第二路总司令,杨虎城为第二路总司令,马鸿逵为第一边防区司令,马麟为第二边防区司令。尔后,蒋介石又安排晏道刚和曾扩情任“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参谋长和政训处长,以监视张学良。张学良在就职后,即率东北军主力及陕、甘、宁、晋、绥等地方军计十万人,向陕北和陕甘苏区发动第三次“围剿”。

  9月30日 红二、六军团于29日致电周恩来,寻找中央军委,是日与红四方田军沟通电讯联络。此后,张国焘即以红军总司令部名义,与二、六军团联络。

  9月底 陕甘边和陕北苏区加紧“肃反”、逮捕刘志丹等一大批创造红军和苏区的干部,造成陕北竞与苏区约严重危机。

  10月5日 张国焘在川康边境的卓木碉(今四川马尔康县境)另立伪中央,成立所谓“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并自封“主席”。作出所谓组织决议,要求取消以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为核心的中共中央。

  10月19日 红军陕甘支队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吴起镇(今吴旗县城)。至此,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历时一年,纵栈十一个省(闽、赣、粤、湘、桂、黔、滇、川、康、甘、陕),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宣告结束。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吴起镇举行会议,再次讨论政治局在榜罗镇提出的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陕北的问题,正式作出保卫与扩大陕北根据地(包括陕甘边根据地)和在这个根据地领导全国革命斗争的决定。陕甘支队在吴起镇休整七日,进行政治教育和军事整顿。(《长征史稿》) 来源: 民族魂网站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