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国际先驱导报专题 > 正文

每周一书:文化是文化人的墓志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8日11:05 国际先驱导报

  

每周一书:文化是文化人的墓志铭
《八十年代文化意识》 甘阳/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年6月

  【作者】刘晨光

  【提要】编者按:今天,当“经济人时代”取代“文化人时代”、而“文化人”又因各自取向不同而分化时,这本《八十年代文化意识》无论从历史发展还是“文化意识”本
身来说,都为如今被高捧的80年代文化热树立了一块终结的墓碑。它提醒我们,当我们回眸80年代时,更需要透过“文化热”的表象,去理解其背后的潜流。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上世纪80年代“文化热”消散已近20年,由“文化:中国与世界”编委会主编甘阳编选的《八十年代文化意识》一书才在内地出版。其实相隔也不过一代人的光阴,甘阳却以罕见的伤感笔调写道:“八十年代似乎已经是一个非常遥远的时代。”随着“经济人时代”的到来及其充分展开,当年意气昂扬的一代文化人多已步入中年,此时面对这本新出的旧书,岂不有人书俱老之感?即便是虎虎有生气的甘阳,在缅怀亡友王炜先生的同时,似乎也在哀悼一个“文化人时代”的一去不复返。在这个意义上,此书如同墓碑一般。

  【小题】“反叛”与“彷徨”

  当年“文化:中国与世界”编委会继承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激进主义,持“西化派”立场。从此书上下两编的标题就可看出:“反叛”即是对传统文化的反叛,“彷徨”则意味着叛离之后并无出路。所谓的“西化”并非指他们已经完全认同了西方的文化,而是指他们引进和介绍的多是现当代西方思想文化著作,希望使其进入中国的历史文化意识之中。他们的激进最主要地体现在变革传统文化的主张中,如甘阳在《说“传统”》中所论证的:传统只是在历史流变中不断生成的传统,最现代的也就是最传统的。因此,与其说他们追求的是“西化”,不如说是“现代化”——以“古今之争”取代“中西之争”,正是他们的文化努力方向。

  因此,他们在引介现代文化上用力颇多,“现代西方学术文库”影响了广大文化爱好者。下编中介绍的韦伯、贝尔、舍斯托夫、本雅明、阿多尔诺、马尔库塞、弗洛姆、海德格尔、福柯等大名,至今仍为人们耳熟能详,当年更是国人热烈追捧的文化偶像。毫无疑问,在学科荒芜、起步维艰的情况下,这些研究对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建设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小题】“文化热”背后的潜流

  “文化热”绝非从天而降、空穴来风。后来人往往把80年代想像为一个白衣飘飘的诗歌年代、一个纯真热情的文化盛期,与其说符合历史的实际情况,不如说更多地出自具有强烈文人旨趣的浪漫幻化。文化大革命之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以及思想解放,为文化的复兴运动准备了心理和舆论条件;已经启动并取得初步成效的改革开放,则通过经济的进步振奋人们的信心。

  当80年代“文化热”的具体历史条件成了明日黄花,它经过短暂的高潮就迅即沦入冷淡。90年代的市场经济改革,带来了全新的社会状况:时代把重心放在了经济上,物质把精神打入了冷宫,人们对于现实利益的渴望替代了对于思想文化的迷恋。这使文化人要么赶潮流跳进商海,要么躲入书斋成一统,在更为扎实却也更为冰冷的学术中寻求寄托。依然不甘寂寞的文化人发起关于人文精神的讨论,固然不乏对于人心不古的关切,但也彻底表露了他们对于“经济人时代”的不满,以及掩埋在愤懑之情下对于昔日话语权的留恋。不过,文化人还是逐渐接受和适应了现实,在学院中占取稳固的地位和资源,进一步证明了利益原则的胜利。

  【小题】“文化冷却”与“政治成熟”

  80年代的“文化热”已经死亡。80年代的“文化人”要么与历史同葬,要么与现实共生,但后者已经面目全非。也许80年代的一些文化人对于文化事业确实具有纯粹的热情,这一方面说明了他们的天真可爱,另一方面则提供了“文化热”冷却和“文化人”失败的因由。“文化意识”从来不是在真空中存在,也并非像人们幻想得那么迷人。对于文化的浪漫化和艺术化,要么加速它的毁灭,要么走向对它的背叛。文化也只是文化,它担负不起救亡图存或者强国富民的重任。80年代“文化人”的墓碑上赫然写着“文化”两个大字:文化是文化人的墓志铭。在一个拥有长久文人传统的国度,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文化,恰是使文化事业常葆青春的必要条件。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在出版上显示了某种繁荣的迹象,但除去可能的泡沫成分,它只不过是对20多年来经济社会改革带来的新局面的思想意识反映。随着从事文

化工作的人们在经济利益上的矛盾和在政治观点上的歧异不断明显,“文化人”内部的分化会越来越严重,不可能再有铁板一块的“文化人”团体。此外,文化人的文化观也是随着历史境遇的迁移而发生着变化。在根本上说,文化从来都是从属于政治,文化意识往往以政治意识为基础。因此,真正的文化成熟,需要对于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准确的判断。就中国文化人而言,这一点正是墓碑前的那束小花。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