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绿学者掀起倒扁运动 民进党高层应对失措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9日15:52 南方人物周刊 | |||||||||
区区15名亲绿学者,一篇宣言,居然搞得民进党高层应对失措,这在民主社会的确是少见的异相 -特约撰稿 陈文杰 发自台北 2006年7月15日,台湾亲绿学者吴乃德等人,突然发起“民主政治和台湾认同的道德危
“7·15声明”甫经提出,旋即引起台湾政坛极大震撼,不仅民进党主席游锡堃迅即响应,“行政院长”苏贞昌马上表示其行政团队必须与贪腐切割,连当事人陈水扁也发表3000多字长文,有意压制亲绿学者的异论。以吴乃德等区区15名亲绿学者,凭借一篇宣言,居然搞得民进党高层应对失措,其影响力超过泛蓝的政治压力、新闻媒体的监督、人民要求陈水扁下台的呼声,这在民主社会的确是少见的异相。 威权时代与知识分子 吴乃德等人之所以拥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不全然是因为他们出身绿色阵营,而是台湾人民对蓝营出身的学者或知识分子一向持有疑虑,评价反而不及绿色学者。类似这种落差,追根究底国民党难辞其咎。如果不了解国民党当权时代如何对待异己,运用各种手段钳制学者或知识分子言论,就很难理解吴乃德等人的宣言运动会撼动陈水扁及民进党的基础。 在台湾人民印象中,国民党过去对待学者或知识分子的手法相当残酷,具体事证如国民党当年对付殷海光、傅正、雷震等学者或知识分子,仅有“两条路”的选择:一是同流合污,要官给官、要工作给工作,只要臣服接受掌控,即可共享名位;一是法律伺候,除坐穿牢底,待出狱后,连生活都遭特务监控,遑论讲学、著作、针砭时政的自由。是以在国民党当权时代,许多学者或知识分子,除非还保有孺子个性以留青山外,其余忧国忧民者多半以“胃癌”身故。台湾学者与知识分子的郁郁以终,非笔墨能形容。 远者不论,以近者而言,如台湾著名史家王晓波因“台大哲学系事件”(1973年,因受政治因素的影响,王晓波、陈鼓应等十三名台大哲学系教员被校方解聘),被迫辞去教职靠卖文为生,其文章只要刊登必受当局关切。王晓波逼不得已放弃“卖文”,转而从事学术研究,透过逯耀东(编者注:台湾历史学者)的关系将研究成果送至学报发表,再结集成书以领取微薄稿酬度日,结果逯耀东的义行受到质疑。当局把逯耀东找去问话,逯直言表示,不管怎样总要让王晓波吃饭、买包烟给他抽吧! 讵料当局面孔一沉,竟然说,王晓波要吃饭、抽烟,可以,叫他跪下来向我们申请研究计划经费。谁叫他不老实,有好日子不过,现在总算想到吃饭问题比针砭时政重要吧! 由这段真实事例不难看出,当年的国民党对待异己分子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久而久之,使知识分子要不接受国民党礼聘“学而优则仕”,成为党棍官僚;要不就远走异国转为外国人;再就是缩在象牙塔内变为高贵而无法生育的“沙门贵族”。 无庸讳言,国民党当年以如此姿态对待知识分子,结局是摧毁今天泛蓝学者发言的正当性。当民进党“执政”,这些泛蓝学者抨击时政之所以得不到台湾人民的共鸣,关键在于他们说话公信力不足,反而成为民进党嘲讽对象,批评他们是“失意的御用学者”,专门找“本土政权”的麻烦。反观民进党崛起之初,非常重视学者与知识分子的意见,纵然意见相左,也均有充分的辩论空间,不搞一言堂。所以绿营学者秉持对抗国民党威权路线的冲劲,于党内也是放言高论,成为民进党的传统。 是以在陈水扁“执政”六年多来,不管国民党派系的学者如何抨击陈水扁的贪腐,始终唤醒不了民众的热情,乃是人民认为他们的发言,既无正当性,又无公信力,使陈水扁将他们从不看在眼里。 “乱源”就是陈水扁自己 前有胡忠信、张友骅,后有吴乃德等人挺身而出,要求陈水扁为贪腐事件下台,之所以会撼动陈与民进党,主要是吴乃德等人从学生时代开始即拒绝国民党招安,而他们又与民进党高层同时成长,对高层性格与恶习,均有长期观察,很多事瞒不过他们的眼睛。六年来他们不说话,乃是感情与理智产生挣扎。从感情上说他们伴随民进党成长,把陈水扁拉下马于情不忍;从理智上说他们认为陈水扁贪腐既看不到尽头,若任令陈水扁搞下去,经一两次选举考验,民进党的崩解已指日可待。 结局是理智战胜感情,他们太了解陈水扁从政性格,眼看陈还想运用“挟党救扁”的策略来摆平外界对他质疑,吴乃德等人总算认清陈水扁式的“清君侧”永远解决不了问题,因为“乱源”就是陈水扁自己。于是吴乃德等亲绿学者几经串联决心发动“倒扁运动”。 当然吴乃德等人发动的“倒扁运动”,不是没有政治风险:这次署名倒扁的学者,多半与“新潮流系”维持不错的关系,以致诱发“阴谋论”,认为“新潮流”必须为倒扁运动负责;这次倒扁,必将影响年底选情,若民进党惨败,吴乃德等人需负责任,有可能被民进党除名;在全党为陈集体背书状况下,吴乃德等人的政治动作有可能会以“雷大雨小”的方式收场,成为蓝绿民众讪笑的对象,至此赔上学者声誉及知识分子应有的风骨。 这种可知的政治风险对吴乃德等人而言,其间的利害关系他们不是没有考量过。然而正如吴乃德所说:“倒扁是民进党接受人民检验的开始,如果民进党通不过检验,毫无自省能力,那么我们必须反思——如果长期参与反对运动的结果还是重回原点的话,我们过去的理想岂不成就了民进党上台后的贪腐?” 吴乃德等15名学者,均是长期参与反对国民党运动或从事社会运动的异议分子,他们既有学运经验,又与民进党高层维持密切互动,斗争性格也相当强烈,且经过国民党高压手段的洗礼,对当局应对模式早就了然于胸,所以当他们站出来推动罢扁联署,绝非是大鸣大放,而是富有谋略的斗争。 吴乃德等人放这把“野火”,其实是测试民进党自省能力,若民进党仍一意孤行地挺扁,接着前民进党退党主席林义雄将出面号召更多的学者与知识分子发表声明,要求陈水扁主动辞职以示负责。若林义雄出面号召,就表示学术界与知识分子对民进党彻底失望,于此一个由学术界与弱势团体支持而起的民进党,还有未来吗? 吴乃德与范云等人 其实吴乃德等人开药方,内心不是没有挣扎。以吴乃德而言,他是新潮流大佬吴乃仁之弟,就读于台大期间,钻研“军人政权对第三世界的影响”,后赴芝加哥大学深造,专攻自由主义政治思想。拿到博士学位后回台,欲返母校教书却不可得,度过一段卖文岁月,总算凭藉个人关系转任“中研院”社科所任职。或因他是吴乃仁之弟,否则以他的条件和资历,早就成为陈水扁幕宾。 吴乃德自认个人不是当官的料,他宁可关在书房比对台湾白色恐怖时期及大陆“文革”岁月中知识分子的处境问题,从而论断知识分子所求不是曲学阿世,而是思考新的学术出路,不必自我践踏以取媚于当权者。他批评蒋介石父子不读书,暗讽陈水扁及民进党高层只读教科书,才识都不足以“治国”。当领导人才识不足服人,又不尊重知识分子诤言,反而指斥知识分子胡思乱想,使学者背负种种“原罪”的作为,绝对产生不了有教养与具有前瞻思维的知识分子。 也许为圆个人信仰的梦,他出来罢扁,将是他学术生涯的最后一战,能否成功?尽在不言中。至少“内愧于心、外顾清议”,使他走出书房拿起麦克风要求人民联署罢扁,是他一生中少见的抉择,这份勇气可能就来自他的书呆子习性吧! 以范云而言,她与吴介民、吴睿人、李丁瓒等人均出身台湾学运“野百合”时代,于学术上和吴乃德分隔两个世代,他们与民进党之间的关系,不如吴乃德那么紧密。他们的学术专长在于“后现代殖民文化与社会互动”,较强调“民主、族群、文化”的认同,鉴于台湾认同价值观混淆,造成族群、文化与民主路线之间的争议,和产生蓝绿之间的对立,所以范云等人站出来,其目的在于要求民进党自省,重新定位“台湾认同”,重新学习“民主政治”。准确地说,他们要求民进党不可自我矮化成只是“捍卫陈水扁贪腐的禁卫军”,而顺势切割与陈水扁之间的关系。 除学者参与外,民进党美丽岛时代的政治人物如纪万生、张富忠、简锡阶等人也名列倒扁联署发起人,的确是出乎许多人预料之外。他们之所以参与联署,可能是联结老中青三代的产物。纪、张、简等人是资历最老的政治人物,在陈水扁当权后,他们几乎淡出政坛,于民进党内毫无影响力。他们扮演的角色,应是沟通联系的工作,暗示林义雄、施明德等人有可能在紧要关头接棒。 严格说来纪万生、张富忠、简锡阶等人是社会运动者,学术性格不强,也非人民认定的知识分子,何况他们过去曾担任陈水扁的顾问,要求陈主动下台,正当性略显不足。若非吴乃德等学者出面,以纪万生等人的主张,将得不到民进党善意响应,然而他们结合起来,威力非同小可,其区区15人所代表的政治分量,几乎是民进党内部政、学结合的缩影。 一旦效应扩大,波及到连李远哲等高级知识分子都需对此表态时,陈水扁坐寝难安也是预料中之事。 这次绿色学者与知识分子发动倒扁,在台湾学术界乃是少见的异相。过去在国民党主政时代,台湾学术界或知识分子习惯于“一言堂”思考,除偶尔发发牢骚,绝不敢搞串联、点名领导人下台。然而政党轮替后,台湾言论呈现百家争鸣的盛况,之所以如此,乃是民进党以争取言论自由起家,不敢对言论自由采取高压姿态。 对于吴乃德等人发动倒扁,泛蓝学者颇为称羡,其实泛蓝学者不必羡慕,因为泛蓝学者只敢批评民进党,绝不敢指斥马英九或宋楚瑜。两相比较下,亲绿学者的作为较像人民期待的知识分子,泛蓝学者较像有教养的官僚党棍,他们的发言不被重视乃理所当然。毕竟在对陈水扁揭弊过程中,除邱毅隶属国民党外,从张友骅、胡忠信到吴乃德等均是出身绿营的专家学者,他们目的不在求官,而在坚定扮演知识分子应有的角色。 相关专题:南方人物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