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高层云集东京-北京论坛 王毅对话安倍晋三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0日10:12 南方新闻网-南方周末 | |||||||||
特约撰稿 刘迪 发自东京 日皇宫酒店悬挂中日国旗 8月初,日本东京皇宫酒店正门前面挂起中日两国国旗。8月3-4日,第二届“东京—北京论坛”在此举行。8月 2日下午,在酒店附近,笔者正遇见全国政协港澳台副主任唐闻生
这次论坛,背景十分特殊。小泉执政5年,中日关系大幅倒退。面对日本对华外交的停滞,日本精英界认为,不突破中日关系目前的僵局,日本就无法确立其在亚洲的地位,更无法发挥日本在世界的作用。 中国已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日本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方领导人说,中日关系是世界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但是目前,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却因小泉等一小部分人的个人行为而僵滞。 近一两年,不少日方个人、团体乃至媒体尝试采用多种方式,以图打破两国外交僵局,但都无法奏效,外界认为,民间努力依然难以突破小泉的障碍。 高层云集“第三外交”论坛 “东京—北京论坛”还吸引了中日众多要员出席。中方人员包括全国政协外事委副主任赵启正、全国人大外事委副主任王英凡、中国对外友协会长陈昊苏、中国驻日大使王毅等。而成为日本下任首相呼声最高的官房长官安倍晋三也到会致词,其他日方人员包括外务省副大臣盐崎恭久等。外界评论认为,从与会者身份之显赫,足可看出,中日两方之重视。 论坛策划者告诉记者,他们要建立一种促进两国关系的新形式,突破国家外交与民间外交的局限。笔者认为,此类论坛所带来的新型外交方式属于“第三外交”,政府层面的外交和民间交往则分属第一、第二外交。 自上世纪70年代始,“第三外交”就日渐兴盛,其最典型代表是1972年日内瓦大学教授施瓦布创立的世界经济论坛。第三外交的实施者包括各种国际性委员会、非政府组织等。实施者往往通过提供平台,聚合各界领袖,以期突破政府外交与民间外交的局限性。 第三外交一般通过三个层面,推动各层面重大问题的解决。一是领袖论坛,即两国各界领袖汇聚。二是舆论机构和组织。三是实行公约,就某个问题达成阶段性的一致。 此次“东京—北京论坛”吸引了日本各界高层领袖参加,说明他们对目前两国外交渠道阻塞的不满。在政府间外交停滞,民间外交又无法发挥其功能的情况下,第三外交的作用日益凸显。近期,日本精英层正在集结与整合力量,以期突破小泉政权亚洲负面外交的框架。 王毅与安倍晋三对话 8月3日上午,在“东京—北京论坛”这个“第三外交”的平台上,中国驻日大使王毅与日本官房长官安倍晋三进行了对话。 安倍首先致词,他就此前公布的中日关系民间调查结果表示,两国人民互相间的负面感受增强值得警惕,关键是要扩大两国的共同利益。安倍走下台后,王毅上台致词说,为使两国关系尽早走出僵局,双方应重建彼此信任,克服政治困难。中方愿对日方做出的明智判断予以善意回应。 王毅走下台后,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细节。他首先与安倍晋三握手,再与日本外务副大臣盐崎恭久握手,然后才是跟论坛主办者握手。盐崎对此次论坛极为重视,他在8月4日再次来到会场,并做了发言。 在分析人士眼中,对于出任下任自民党总裁和日本首相呼声最高的安倍来说,王毅所讲的“善意回应”,是向其传达的一个明确政治信息,也是一种历史的诺言。只要安倍放弃参拜,中日关系有可能迎来关系友好的时期。 安倍晋三在“东京—北京论坛”致词时,特意强调处理两国关系政经应该分开。对此,全国政协港澳台副主任唐闻生说,正是因为“政冷”,所以中日的经济关系并没有达到它应能达到的高度。唐还举例说,日本铁道技术精良,如果中日间政治关系能够好转,两国在铁道建设等方面的合作空间会更大。来源:南方周末 相关专题:南方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