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教授熊丙奇:教育是一边缺钱一边乱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4日14:35 南方人物周刊 | |||||||||
上海交大教授熊丙奇 自7月1日本刊发表《丘成桐:中国教育走了很多好笑的路》之后,在媒体和网络世界引发了相当大的反响。 文章发表20多天后,北大新闻发言人称:“对于北大引进海外人才的言论是一种不负责的说法,歪曲事实,严重侵害了广大海归学者和北京大学的声誉,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并声称“将向媒体详细介绍引进海外人才的有关情况,对这个问题做进一步的
随后,北大新闻发言人表示:“一个得到国内外同行公认的优秀的海外学者,即使完全符合招聘条件的所有规定,他还要经历严格的筛选程序。”同时还表示:“长江学者在聘任中,必须接受教育部的履职检查。聘任结束后,北大还要组织全面细致的工作评估,结果报送教育部。严格的选拔制度和评价机制可以确保招揽人才的质量。” 一石激起千层浪,各媒体和各大门户网站、论坛纷纷就这一事件进行报道和评论。其中新浪、新华网等网站都开辟了专门讨论区,就丘成桐教授的观点和北大的声明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就北大发言人声称的引进长江学者计划,已有人在互联网上公布了北京大学若干学科知名教授在海外全职工作的明细表,并且标明这些教授的性质(特聘教授或者讲座教授),其中甚至有个别教授在三所学校拿到全职的教职。 北大校友薛涌先生在博客中写道“北大引才四成是假,宁信其有”,“我呼吁对北大等学校进行重新清查和审计,看看北大从海外聘请了多少人才,每个受聘教授拿多少薪水,上多少课时,每堂课多少学生,平均每堂课给教授支付多少钱。最后,把单子登报公布,看看纳税人能否接受。同时,还应该让学生在匿名的条件下,对这些教授的授课质量加以评判。政府绝不能因为几个名字就向一个大学拨款。要知道,如果真像丘教授说的那样,一个不太教书的海外教授拿了百万以上的年薪,这笔钱按现在的标准,就可以支付100个贫困生的最高助学金(按1人1万元计)。这样花钱,我们的大学置学生于何地?” 而在某网站发起的调查“关于北大‘人才造假说’到底谁在撒谎?”中,结果呈现绝对的一边倒: ·北大在撒谎 91.52% ·丘成桐在撒谎 2.72% ·不好说 5.75% 凤凰卫视的记者闾丘露薇8月3日在哈佛大学见到了丘成桐教授,丘先生称媒体对他所说的话,没有断章取义的地方。 -本刊记者 李宗陶 发自上海 近年来,在高校内部冒出一批“业余”人士,对高教制度及其引发的种种怪象具有很强的问题意识。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之所以抨击经济学家,是他在一个三年课题“大学制度研究”中的观察所致;北大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哲学系教授韩水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许纪霖之所以屡屡就教育问题发言,去年清华美术学院教授陈丹青之所以执意要走,乃是一腔学者情怀。身在体制中,要视而不见、无动于衷,也难。 熊丙奇,上海交大教授,这位年轻的业余的教育研究者正在云南出差,他在一个公用电话旁,接受了本刊采访。 增加学科实力? 人物周刊:丘教授的批评,你怎么看? 熊丙奇:丘教授说的,我认为基本是实情。高校引进人才,本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学校根据发展需要,向海内外招聘优秀人才,为高等教育事业注入生机与活力。但是,不少高校却把引进人才这一发展学校的手段之一,当作了工作的目的,把引进了多少院士、首席科学家作为政绩。大家的目的,常常不是为了学术研究本身,而是一为政绩,二为争夺资源。 人物周刊:政绩可以理解,争夺资源是怎样的? 熊丙奇:大学校园里,人们对资源的渴求,可以用“崇拜”二字形容。有资源,你就是老大。 有三大资源:人脉资源、成果资源、经费(项目)资源。人脉资源,大家都懂,就是关系网络,它对其他两项资源起到基础支持和铺垫的作用。成果资源,指的是你已经拥有的学术头衔,过去曾经获得的各种奖励以及发表的论文、取得的专利等等。经费(项目)资源,是由国家提供的科研经费、和国内外各种渠道来的项目经费。 如果没有这三种资源,大学的日子会很不好过;如果有了,你会如鱼得水。现在争夺的是具有一定成果的人脉资源,目的指向的是第三种资源。 人物周刊:以前听说过东部沿海高校从西部高校挖人。 熊丙奇:那是从90年代末期开始的。逐渐“富裕”起来的高校,除了给学校内部的教师加薪外,还有一个“烧钱”之举,就是纷纷“挖人”,你挖我的,我挖你的,这个许诺给你多少年薪,提供多少启动经费,配备怎样的住房条件;那个许诺给你什么位置,帮你解决配偶的工作问题,诸如此类。有的学校甚至将“挖人”看作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高校最喜欢挖的是两种人,一是已经功成名就的,如院士、首席科学家,他们的到来,增加了在校院士的数量以及优秀科学家人数,可以为学校装点门面;二是在某些学科评审组、基金委员会担任要职的教授,他们可以借助自己的声望、地位获得课题、各种奖励以及其他好处。 “挖人就是挖票,挖关系”,学校挖他们与其说是增加学科实力,不如说是增加科研关系,为以后重点学科评审、重点基金申报等需要公关的事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专题:南方人物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