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国际先驱导报专题 > 正文

解读艾柯的《误读》:一块高级的“馒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2日10:29 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刘铮

  编者按:比起两年前在国内火了一把的随笔集《带着鲑鱼去旅行》,艾柯这本《误读》的知识含量要更高一些。在书中,艾柯的超级知识库完全发飙——他以分析经典的方式来解读大众文化、又以大众文化的方式来解构经典,由此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反讽效果。在此意义上,可以说本书是一块高级的“馒头”。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在阅读方面,我一直认为相比起诗歌、小说和哲学理论,小品文是一种卑贱的文体。世界历史上光凭小品文写成大师的恐怕只有蒙田一个人。而《误读》的作者安伯托·艾柯是另外一种罕见的例子:如果光有小说和他的符号学理论,他离“大师”这个词还差那么一点点,然而,他的小品文却让他和他在文中经常提到的那些先贤们不至于矮上一头。

  一本《玫瑰之名》使得艾柯暴得大名,不过就小说来看,这本书的情节和叙事都只能算二流水准,并不能让人信服。但两年前在国内火了一把的小品文集《带着鲑鱼去旅行》却让我对他的本事逐渐钦佩起来,在那本书中,艾柯体现了作为艺术家的自嘲和作为学者的常人智慧——艺术家往往缺乏常人智慧,不放下架子就不会写东西;相反,学者往往能写出一般读者喜闻乐见的小品文,不过大多数学者的文学艺术修养往往不够格,文章让人读来头痛。而艾柯是两种人的“杂交品种”,他既有学者的常人智慧,又有艺术家的眼光和手艺,让人不得不佩服。

  事隔两年之后,艾柯的小品文集《误读》又被译介到国内,这本写在《带着鲑鱼去旅行》二十多年前的随笔集会让我们对作者更钦佩吗?

  为逗趣而逗趣?

  在《误读》的序言里,艾柯对整本书的行文风格作了说明,为了和罗兰·巴特的《神话学》有所区别,艾柯采用了一种名为混成模仿体裁(pastiche)的写作风格。对于这个“混成模仿体裁”,艾柯没有作过多的解释,而在我看来,大约是一种高级的“馒头”——或者以分析经典的方式来解读大众文化、或者以大众文化的方式来解构经典,由此达到一种反讽的效果。

  《误读》的开篇《乃莉塔》就是这么一篇“混成模仿”纳博科夫的《洛丽塔》的文章。文中的主人公不是爱未成年少女而是爱老奶奶。整篇文章的文风和制造出来的意境虽然让人大笑不止,但现在是网络时代,已经看了太多的“小鸡为什么过马路”“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乃莉塔》的创意现在看来并不那么新奇。

  紧随其后的一篇《很遗憾,退还你的……》以一个出版社总编辑给下属编辑的指示语气写成,假想了《圣经》《奥德赛》《神曲》《堂吉诃德》《追忆逝水年华》《实践理性批判》等名著被当代编辑退稿的原因。这篇文章应该说有着很强的亲和力,读起来也确实让人开心,不过还是觉得为了逗趣而逗趣,没什么营养。接下来的《天堂近讯》把天堂的政府想像成像人间那么官僚主义;伪科幻小说《那东西》讲述一个石器时代教授发明致命武器的故事,虽然创意比前几篇高明很多,但对智力还不构成足够的挑战。

  大师发飙

  当我觉得艾柯的戏仿已经进入一种固定的套路之时,《波河河谷社会的工业与性压抑》把我镇住了,它戏仿马林诺夫斯基的经典著作,假想了原始部落的“人类学家”来到现代意大利米兰进行“田野调查”发回的报告,文章在戏仿中提供了真正有价值的思想。作者用“换位想像”的方式揭示了真正的人类学田野调查中可能出现的误读,这种误读因为隔阂与偏见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往往是关键性的。比如说,那位可怜的人类学家因为狗牙(原始部落的货币)不够,买不到足球赛的入场券,于是大胆地猜测足球比赛是群体的吃人活动,那些“三比二”、“四比零”之类是有关吃人仪式的符号!

  《波河河谷社会的工业与性压抑》让我“热”了起来,而紧跟着的一篇《大限将至》终于达到了让我汗毛倒竖的效果。这篇是全书中最难“进入”的一篇,它用当代文化批判的语气批判了苏格拉底时代的古希腊的文化,并且像当代的大众文化学者那样,预言要是这么下去的话,肯定会“大限将至”。这篇文章中艾柯的超级知识库完全发飙,如数家珍地对古希腊的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历史学家一一点名,其中有太多地方充满智慧,并且让人忍俊不禁。比如说,苏格拉底一直是文化工业的忠实仆人,在执行死刑前还为制药公司提供一条标语:“毒芹属植物对身体有益”。读完这篇,脑子已经有点不够使,掩卷深思,自问作者在本篇中要表达什么东西呢?只是戏仿式的调侃,还是讽刺了当代文化批判的虚妄?是要表明当代文化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值得大惊小怪;亦或是苏格拉底时代的古希腊文化真的“大限将至”?作者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在“高潮”之后,我又翻阅了后面的一些有趣的作品。比如用艺术品评论的方式评价钞票的《三篇古怪的评论》、虚拟发现美洲时的电视直播的《发现美洲》等等。看完这本书,我真的更佩服艾柯了,他真的是个大师。

  最后,向本书的译者吴燕莛致敬。《误读》是我读过的所有小部头作品中翻译得最认真的一部。众所周知,艾柯的书里知识点太多,很难翻译,而译者一丝不苟地把它们转化成中文,相对于最终完美的阅读体验,她的成绩绝不算小。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